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指新闻职业道德区别于包括一般社会公德和别种行业职业道德在内的其他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定性。
作为道德现象的一种,新闻职业道德必然与一般道德有着共同的本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就是这种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遍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新闻事业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形成各自的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原则;另一方面,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遍意义上的道德体系一样,往往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不同的道德价值追求。
(2)新闻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发布新闻信息时所显示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调节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意识和规范形态,同教师、医生、商人等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就更接近于政治。
(3)新闻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新闻职业道德是通过自律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它既不同于新闻法规,也不同于新闻纪律。新闻职业道德是由同一社会的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深刻的新闻职业内涵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内化于新闻从业者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并通过他们的视听言行表现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规范。这种内化的规范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有可能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植根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决定于新闻事业的性质,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用以调节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殷切期望。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如果电视节目中如果没有人声,就表明该节目结构不完整。
判断题 快门是控制感光胶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判断题 记者招待会,通常有一位主持者(也称新闻发言人,有时也会带上几位助手)在会上现发布某项(或某几项)新闻信息,然后回答众多记者的提问。有的只发布信息,不接受记者提问。有的主持者先不发表讲话,直接由记者提问。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提问,有的是事先提出问题,让主持者准备好来回答的,但更多的是即席提问。记者招待会采访的运作要求有:①会前要摸清意图,以便考虑是否出席,并且做好对有关间题的研究和准备;②提问要开门见山,要讲究“质量”;③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记者除了要会问、会听之外,还要注意会观察,会记录。
判断题 滤色片的作用:滤色片的主要作用是校正色温,补偿因色温不同而产生的色温变化。
判断题 为什么说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试结合实例说明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手法: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即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从形式上看,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反映现实,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即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这是新闻报道特殊的价值和独特的作用。(1)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具体原因如下: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新闻的指导性、政治性等,都是由事实派生出来的,不是独立存在的。②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③事实最符合受众需要a.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知道一些新鲜事,而不是首先想知道一些道理。b.从受众的心理分析,在阅读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记者提供的事实,相信通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所做出的判断,而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更讨厌那种充满大话、空话的宣传和强制性的灌输。c.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也指出,最好的传播效果是劝服,而不是压服。总之,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内容是事实;新闻写作最基本的素材是事实;新闻写作成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事实。没有过硬的事实,有再过硬的笔头也是做无用功。新闻写作最基本的手段是如何运用事实。(2)用事实说话的常用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应具有以下特点:a.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b.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c.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d.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②通过再现场景说话“再现场景”是指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场景再现”在有关新闻写作的一些论述中被称为“以氛围逼真”,即“让受众犹如身历其境地感受新闻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再现的写作方式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它所增强的可感性显著,对读者说服的效果相应地也显著。第一人称再现法,是指由记者直接把读者带入现场,也是“再现场景”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具有特殊的真实魅力,使得读者在“请看事实”的过程中,接受与领会记者传达的信息、想说的话。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运用背景材料说话,通过背景材料表达记者的倾向,是客观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运用背景材料说话应注意以下几点:a.善于联想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例如,在一篇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进攻莫斯科的消息中,记者加讲了这样一小段背景材料:希特勒军队进攻莫斯科的路线与季节同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的路线与季节几乎一模一样。把希特勒军队的作战行动与100多年前的拿破仑军队联系到一起,引导读者回忆起那次战役的结果:拿破仑的军队大败于俄国。现在沿着同样的路线、在同样的季节里进攻莫斯科的希特勒军队,将会得到什么下场?记者把自己的观点“希特勒必败”,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藏在背景材料中。b.善于对比是指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与衬托。例如,在一篇关于赫鲁晓夫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叙述:赫鲁晓夫昨日深夜派人把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水晶棺中抬出,烧成灰烬。赫鲁晓夫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在党的会议上高呼:斯大林是他的父亲。第二句是记者加的背景材料。这位记者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没有作任何褒或者贬的表态,但通过叙述前后两件事实,如此鲜明的反差,已给读者提供足以做出正确判断的事实依据,同时也使读者心照不宣,完全明白记者的意图。这显然比记者直接站出来下结论更有力、更有效。c.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新闻事件是复杂多样的,每个新闻事件经常可以找到多方面的相关背景。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例如1994年12月俄罗斯出兵车臣共和国。西方通讯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不同通讯社的记者在自己的稿件中加进不同的背景材料。有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所加的背景为:这刚好是苏联出兵阿富汗!一周年。另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所加的背景为:1944年,当时的苏联曾把这个被指控勾结纳粹的难以驾驭的民族迁往中亚。第一条的背景材料把俄罗斯出兵车臣同苏联出兵阿富汗相提并论,其指向很明显,记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俄罗斯出兵车臣同苏联出兵阿富汗一样,属于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武力干涉,这是侵略行为。而第二条的背景材料通过揭示出车臣有“前科”,它在历史上就与中央政府不和,表明俄罗斯的出兵属于解决国内政治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有很复杂的民族与历史原因。由此可见,当新闻事实被不同的背景材料加以说明时,会表现出记者不同的倾向性,以使读者做出不同的判断或结论。d.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④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直接引语有以下几个作用:a.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b.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直接引语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c.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是“借助直接引语说话”,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按照西方记者的说法,采用直接引语的技巧,就是“把用记者的嘴说话,改为用被报道者的嘴说话”。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加强了说服力。
判断题 版面符号:1.字符2.行距、栏宽3.图表、装饰符号4.版面空间5.线条6.色彩7.空间符号
判断题 光圈数值相同时,长焦距镜头纳入的光线比短焦距镜头纳入的光线多。
判断题 倒易率:指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与光圈号码(通光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