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又称骨干事例。即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62

判断题 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

判断题 影像——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

判断题 谈谈对记者和领导而言,怎样才能做好反映工作。《延安调查》的经验和体会告诉我们,凭党性办事,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是一个记者极为宝贵的品质,是记者做好反映情况工作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即使受到打击,也不后退;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动摇。同时,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对记者来说,甚是重要。(1)要做好反映情况的工作,在具体操作上,还要注意以下问题:①要及时反映情况,情况贵在及时。②要如实反映情况。党中央重申的党政干部三大纪律第一条,就是“如实反映情况”。内参报道和公开报道一样,都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如果反映的情况不实,党的领导机关据此作出决策,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记者一定要慎用手中反映情况的权利,对反映的情况,要反复核实,并说明资料来源,以做到对事实负责。③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1960年1月,中共中央在一个文件中提出:内参报道要贯彻“全面地反映情况的编辑方针”。既要重规反映负面情况一一报忧,也要重视反映正面情况一一报喜(主要是不宜公开发表或暂时不宜公开发表的情况),采取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④对工作中一些带试验性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不少这样的“内参”,后来成为公开见报的重要稿件。也有些重大典型,有些记者也走的是先“内参”,后公开报道的路子。⑤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寻机关参阅。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发化。对那些有问题的地区或单位,记者在反映了它们的问题之后,要注意它们的发化。如果那里的领寻正确地对待记者反映的问题,不是讳疾忌医,而是用积极态度,采去有效措施,努力改进工作,并做出成绩,那么记者还可以公开宣传,作正面报道。⑦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很懂得“内参”可以“通天”的分量,他们千方百计地编造假情况,企图蒙骗记者,利用记者,让记者给他们写材料向上反映,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此,记者要提高警惕。缺乏警惕,偏听偏信,不深入调查,容易上当受骗。(2)即者要做好反映情况的工作,和新闻单位领导也有关。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①新闻单位领导对记者反映情况要敢于支持、保护。实际工作中总有那样一些人喜欢报喜不报忧,或者做了坏事、丑事,怕曝光,怕记者向上反映,因此他们总是采取这样那样的办法来掩盖自己的错误,以至对反映情况的记者刁难打击,甚至迫害。面对这种情况,新闻单位领导有责任挺身而出,会同有关部门支持记者,保护记者的正当权益,并把保护勇于反映真实情况的记者,看作是一条重要政策。这样才能伸张正气,打击邪气,给记者反映情况扫清道路,让反映情况的工作健康发展。②记者反映情况出了差错的处理。1984年经中央审定、转发的《新华社内参工作会议纪要》有这么一条:“鼓励记者如实向中央反映情况。如确因记者思想、政策水平不高,或深入调查研究不够而发生差错,只要不是有意假造,就不要追究击者个人的政治责任,不作党纪、政纪、军纪处分,而应按岗位责任制处理,有关人员要何认真的自我批评,组织上对有关人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使其吸取经验教训。”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当然,如果“有意造假”,那就是另一种性质的问题了,处理自当别论。

判断题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时的讲话内容,为(《人民日报》写一篇社论。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们: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人民日报社,看望大家。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全国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党中央对人民日报始终非常重视和关心。6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高唱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在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筹办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等重大报道中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中央对人民日报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力一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力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力一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尤其要为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筹办北京奥运会等工作作出积极贡献。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第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同时,要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第三,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及时公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深入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第四,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第五,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业务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要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的培养锻炼,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造就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带头实践社会公德,烙守职业道德,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人民日报具有辉煌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人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希望人民日报的同志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倍努力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奋敬业,团结和谐,进一步把人民日报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人民日报社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亲切看望人民日报工作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对人民日报的极大关怀,也是对全国新闻宣传下作者的巨大鼓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口报和全国新闻战线的成绩和贡献,深刻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重强调了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伴随着新闻舆论工作环境的历史性变化,我们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具有辉煌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人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是人民日报的根本职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是人民日报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人民日报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加倍努力工作,进一步把人民日报办好,以无愧于我们伟大的党,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无愧于我们伟大的人民。

判断题 提要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20世纪末期,出现了新型的提要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提要题的内容从以往比较全面地概括新闻事实和观点发展到有侧重、有选择地对部分内容加以概括,甚至只对引出新闻事实的某些现象加以揭示,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正文。以提要题制造悬念是一种大胆的突破。有些新闻的提要题,非但不“提”正文之“要”,甚至有意不从正文中选择内容,而是用看似扯得较远的话来引出正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形式从过去单纯的平铺直叙发展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描写、抒情、设问等,在结构上讲求灵活多变,富有层次和节奏感。(3)提要题的版面位置从固定于标题和正文之间发展到灵活多样。总之,随着版面的不断创新,标题的版面形式,包括提要题的版面形式也在不断改变。

判断题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从延安时期开始,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就十分重视这种报道形式。《解放日报》经常通过宣传军队和群众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推动抗日战争的开展。我国新闻业的历史经验证明,用人物通讯的形式报道各个时期的英雄和先进人物,曾有过很好的社会效果。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几十年来我们在媒体上推出的一系列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以他们的模范事迹、时代精神和民族美德,鼓舞、教育了几代人,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净化,有利于社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雷锋的报道,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迅速传扬,净化了社会风气,培育了一代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年。20世纪80年代,关于残疾青年张海迪的报道,既写了她身残志坚、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事迹,又写了她不甘毁灭、顽强不屈实现个人理想的强者精神。20世纪90年代关于山东援藏干部、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事迹的报道,将他的奉献精神、党性原则和对藏族百姓的赤子情怀——展现出来。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用人物通讯的形式报道我们时代的英雄和先进人物,以他们的模范事迹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教育群众仍然是新闻界的重大任务。(2)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变,随之而来的是国民思想所发生的民主变革。30多年来中国社会舆情的变化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①报道对象的变化在采写人物通讯时,选择哪些人物,采集什么事迹,弘扬什么主题,在这些看似纯业务性选择的后面,常常负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印迹。80年代中期之前,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基本是两类——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负面人物的报道极少,普通老百姓则基本上被排除在通讯的选题之外。这本身给社会造成一个比较片面的、甚至虚假的信息环境,也造成了比较片面的舆论导向:只有英雄模范才有新闻价值,而普通人是微不足道的。报道对象的片面和雷同,不利于民主社会的建设,也不利于人们客观地认识社会和把握自己。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人物通讯的采写对象才从单纯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群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普通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为报道对象的平民化人物通讯登堂入室。继而,以揭露批判的对象一一党和政府官员中的腐败分子、社会各色犯罪分子为报道对象的人物通讯也占有了一定的份额。这样,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逐渐显示出丰富、多元和均衡的特点。②报道理念的变化在人物通讯的演变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报道理念,即: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或优秀的、或平凡的、或值得怜悯的、或应当谴责的人物。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的变化,那就是:向人的回归。具体说来,在报道先进模范人物时,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经历了由神到人的转变,逐步摆脱了一度形成的“神化”先进人物的报道理念和采写模式。有些人物被描写成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家庭生活,没有个人追求,心中只有社会理想的“神”。这种被“神化”的先进人物,脱离了正常人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失去了作为“个人”的光彩,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易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因而也就减弱了其作为先进典型的社会示范作用。在揭露反面人物的通讯中,也同样经历了由“鬼”到人的报道理念的转变。反面人物包括腐败、堕落的贪官、行凶杀人的罪犯等,这些人在人物通讯中曾一度被脸谱化,叩“魔鬼化”。90年代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加大以后,以人物通讯的形式对反面人物的报道数量增加,同时也逐步扭转了把人“魔鬼”化的理念,而把他们当做犯错误的人、犯罪的人看待。如,对1999年北京发生的特大杀人案的凶手赵连荣,除报道了他连杀八位打工女青年的令人发指的罪行外,也述说了他临刑前对受害者的忏悔,对妻子、儿子的负罪心情和对人生的眷恋。总之,从人的视角去看待先进模范人物,也从人的视角去看待普通人或反面人物,显示每位人物的个性和人生曲线,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

判断题 概括出常见的集合式报道的主要类型与特点。(1)稿件组合的含义稿件组合是指将若干条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共同特点的稿件组织为一个稿群,使之成为媒介新闻产品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组成部分。单篇稿件能够组合在一起,前提是这些篇件相互间有某种关联或具备某些共同特点:①主题相同;②内容相同;③形式相同。(2)稿件组合的主要方法新闻编辑在处理稿件时,要根据稿件的关联或特点,对单篇稿件加以组合。稿件组合的主要方法有:①同题组合将相关的若干条稿件放置在同一个丧标题之下,作为一个整体发表。同题组合稿件通常有这样几种确定主题的思路:a.组合内容相同的稿件,从稿件内容的同一性中归纳主题。内容相同的稿件经常会在同一个时间集中出现,一种可能是新闻编辑在策划某一报道时,预先设计了组合报道方式,布置了若干记者在不同地区同时采访某一问题。另一种可能是编辑事先并没有策划组合报道,但在记者、通讯员和作者的来稿中,有若干条稿件主题一致,内容相同,编辑在发现了这些稿件的共同特性之后,编排版面时临时决定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制作一条标题统领所有这些稿件。b.组合内容性质对立的稿件,从稿件内容的矛盾性中提炼主题。编辑经常会在稿件中发现内容性质相对立、相抵触的稿件。通常是两条新闻:一条表现高尚,一条表现丑恶;一条批评赞扬,一条揭露批判。这种内容性质相悖的稿件编排在一起,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每条稿件原先的主题得到深化。c.组合内容互为补充的稿件,从稿件内容的互补性中概括主题。新闻报道的客体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新闻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应该注意报道客体这种复杂性及其外在联系,将报道同一客体的内容相互补充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以全面地表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以及事物与外部环境的联系。②专栏组合以集纳性的专栏集中主题相关联的稿件。专栏组合稿件在操作上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专栏组合与同题组合一样,要求被组合的稿件具有共同的特征。因此,编辑在处理稿件时,要注意从稿件中提练其共同的主题,从而突出某种编排思想。b.专栏特别是集纳性的专栏,是由若干条稿件组合而成的,其中每一条稿件都是构成报道主题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写作上不必求全求多,而应写得短而精。一般而言,专栏适合发短稿,短稿虽不能反映主题的全部,但多条稿件组合在一起,相互补充,就能够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c.专栏组合在报纸版面上自成格局,与相邻的其他稿件有较明确的区分,因此新闻编辑需要根据媒介的特点作一些特殊处理。如制作专栏标题,在版面编排时适当加线围框,以示其与周围稿件的分隔。③集中编排集中编排,又称“集纳”,即将若干条内容相关的稿件集中在一处刊登。集中编排与同题组合不同,各条稿件都要保留自己的标题;集中编排与专栏组合也不同,它一般都是非连续的,没有栏名,甚至可以没有大标题,也不一定用围框、勾线等方式强调其相对独立性。集中编排在本质上与同题组合、专栏组合一样,是利用稿件之间的某种共同特征做集中处理,形成稿群,以突出某一主题思想。因此,编辑在运用集中编排时,也是根据稿件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共同性来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