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寻找新闻角度有哪些启迪意义: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旖旎风光。这对寻找新闻角度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角度好比一个“窗口”,从不同的“窗口”看去,所见的风景不一样。角度选准,入手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容易表现其新闻价值。

(2)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庐山,可以正面拍、侧面拍,也可以仰拍、俯拍,选择的角度不同,拍出的照片景物与意境也千姿百态、风光迥异。而事实就像庐山一样,是由丰富多彩的诸多侧面组成的,是一个“多面体”,每一面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象与特点。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就可能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3)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或者通过什么突破口去透视、寻找、挖掘、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因此,受苏东坡的这一诗句的启迪,新闻学借鉴摄影的概念,要求记者要学会站在不同的方位去看待客观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发去现新闻价值。

(4)媒体生产出的新闻产品,最终要“卖”给受众,所以媒体在发布新闻时,应考虑受众的感受。事实有很多侧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但读者需要的是最佳的角度。所以,在选择角度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选择活动。

判断题 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

判断题 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情况。()

判断题 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2)新闻自由的具体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具体的内容;(3)其相对性表现在它受一定社会法律和政策的约束;(4)其有阶级性表现在,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拥有新闻自由,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新闻自由。

判断题 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体制基本建立,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继续得到了发扬光大,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给中国新闻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事。但是,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条主义严重,二是对苏联的经验和做法照抄照搬,新闻宣传公式化。对于这一现象,广大读者也十分厌恶,新闻工作者也深感不安。毛泽东刘少奇分别就此问题做了报告。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发表《论十大关系》成为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指示新闻改革。

判断题 【答案】(1)要重规调查核对的原因:调查法是新闻编辑针对新闻稿件中有关事实表述中存在的疑点,对当事人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的一种改稿方法。有些新闻稿件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实,仅仅靠分析法和核对法还不能明确判断,比如稿件中涉及对一些现场情况的描写、对当事人的采访等,没有相关的资料能够证明其是否真实,是否准确无误,编辑就要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针对报道中的疑点进一步进行调查。通过对事物的直接了解与再认识来检查稿件是否存在错误,不但能发现并纠正其中存在的错误,往往还能杜绝整个报道的失实。采用核对法和调查法,又可以进一步澄清或改正采用分析法所发现的疑点和破绽。(2)特别需要调查核对的稿件①反映重大新闻的稿件。如重大典型、重大成果和发明,牵连重大政策问题的稿件。这类稿件由于社会影响大,务必准确无误。②批评性稿件。这类稿件容易引起被批评者的挑剔,只要有一点内容与实情不符都可能招来官司,必须注意调查核实。③新作者的稿件。由于编辑对新作者的为人与采访写作风格不了解,加之不少新作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不甚明确,在稿件中“犯规”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多一些,因此对他们的来稿应多加调查核实。④容易失实的作者的稿件。有些通讯员和撰稿人在采访写作中经常犯有主观猜想、以文学创作手法写稿的弊病,对这些人的稿件,编辑要格外小心谨慎。⑤积压时间过长的稿件。由于新闻是对某一时刻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现象的报道,时间变了,情况也可能随之发化,因此在发表这类稿件时,必须对事实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作出相应的修改。

判断题 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版面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这一方式能够对视觉构成强烈的刺激,国外有学者称之为“拳击式示现”。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对报纸重视图片的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了电视图像的人们来说局有强烈的吸引力,于是照片在报纸版面上多起来、大起来,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1982年美国诞生了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CUSAToday),在版面上大量采用多幅的彩色照片,而且每天出版整版的彩色天气预报示意图,以一种“快餐式”报纸的活泼新颖的形象在西方报坛独树一帜。国外的一些报纸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编排方式。中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青年报》。该报将版面确定为浓重型,有些重要的正文和标题增加色块,配以底纹,形成黑白灰的强烈反差;新闻照片增多加大;稿件之间用黑粗直线分割,淘汰花边花纹。这些编排元素变革的结构,一改版面视觉形象,造就了“浓眉大眼”的独特风格,能够引起读者的无意注意和视觉兴奋。该报改为大报后,依旧保持了这种色调浓重的编排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弅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令人压抑和呾虚张声势等负面效应。因此,对这一编排方式的使用应慎重。

判断题 观众通过支付注意力的形式消费媒体提供的内容,媒体再将这些注意力以关注度的形式卖给广告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