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版面空间及其构成
版面:报纸一页的整体编排形式。报纸的编排设计是通过版面表现。
版面空间:由一定的纸张所提供的编排范围。
版序:表示版面重要的次序。
要闻版:多用来刊登最重要的新闻、评论和内页提要,多数是第一版。是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集报纸的窗口、形象和标志于一身。
报头:刊登报名的地方。一般在版面的上端。除报名外,还有出版的单位、日期、期数和天气。
报徽:报纸标志的象征形图案。
报眼:横排报纸报头一侧或两侧的一小块版面。可单独编排,也可与其下面的区间连接编排,俗称“冲报眼”。
版位:每一个版面被划分后的若干区域。
区序:衡量各区域重要程度的标准,根据读者的视觉走向来确定。
横排报纸上左和竖排报纸上右的前列位置,通称头条地位。
小头条:“假头条”,是处于最重要版位、但实际上并非是真正头条的新闻,常采取缩小标题等弱化处理方式,以降低其在读者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栏:版面划分地基本单位。横排报纸纵向分栏,竖排报纸横向分栏。
基本栏:相对固定分栏所形成的每一栏,又称基础栏、短栏、单栏。
变栏:将基本栏成倍合并成“长栏”,也可将基本栏非成倍合并成“破栏”。起强化、美化作用。
版心:版面上刊登文稿、图片等消息的部分,也叫版面的容量。
版线:版心周围的边线。上端的“天线”和下端的“地线”。
报眉:“天线”上边空白处所写的文字,常写有报名、出版日期、版次和表示各版内容的版别。
中缝:两个相邻版面的中间部分。
跨版:相邻的版面取消中缝,合编为一个版面,也叫通版。它打破版面空间固有的界限,可以安排数量众多的同类稿件,采用比原来大的标题和图片,形成明显的强势。常用于报道重大事件,且以四开报纸居多。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突发性事件因其小可预知和灾难色彩给记者的采访带来了哪些困难:(1)记者的采访写作大多在事件发生之后,很难在现场进行同时空的观察,不容易看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往往缺乏现场感受,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向读者展现这个事件。即使赶到发生事件的“现场”,有时也只能依据“现场”的遗留物来做报道。(2)突发性事件绝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常常伴随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而我们的报道大多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因此,去调查这一事件本身必然牵涉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的损失,导致记者的采访常常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重重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拿到的材料就可能过于零碎,甚至可能是假相,这使得记者的调查更加扑朔迷离。这时候,记者面对的难题简直与公安人员相似。这种事件的调查,是对记者的正义感、责任心、洞察力和调查基本功的严峻考验。(3)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4)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我们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
判断题 宣传不一定要有实在的信息内容,宣传注重的是形式,为了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判断题 新闻记者认识国情、立足国情,首要的便是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判断题 会议类新闻稿写作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每一点里的例子好好分析一下)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会议纯粹是几名学生的会议,有的是学生干部的座谈会,还有的是党政机关的会议,比较少见的是党代会、团代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比如上次有一篇关于EOC学员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我建议改成“校学生会举行‘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我还是斟酌再三,因为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最后,领导的意见是修改成“EOC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旗山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大学生”,虽然大家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地方,但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交代清楚是必须的。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如“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校长,为什么有的副校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校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校长职称较高,有的副校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校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在不同学院的新闻稿,同一职位的领导排序却不一样。例如,有的学院副院长在党委副书记之前,而有的学院的副院长却在党委副书记之后,按照我们平常的经验,副院长一般排在党委副书记之后,但是在学院中,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往往比副院长年轻许多,甚至有一部分的党委副书记还是副院长的学生,所以,这一类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一般是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6、描绘会场气氛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如《海西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判断题 CCD: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判断题 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27
判断题 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问题和前景。(1)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问题①理念陈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方向。当前,传统媒体在转型层面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抱残守缺,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博客和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对优统媒体组织和优统媒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补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而且是融合内容、渠道、营销和运营的系统层面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当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新技术给传媒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仍幻想通过细节的、修修补补的改良来应对新媒体。新媒体带来的是颠覆性的革命,无论是观念、技术、经营策略,还是体制、机制等都需要彻底改变,才能实现传统媒体的顺利转型。②体制禁锢当前很多优统媒题还是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也导致转型的一些配套制度难以建立。首先是很多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虽然成立了相应的公司,但是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更谈不上“公司化”运作。其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层激励约束制度。第三,在依然以优统媒体为主业和利润源的现有架构下培育新媒体,当给予尚未盈利的新媒体从业认员京较高待遇时,这必将受到优统媒体从业认员的质疑和阻止。但是如果不给稀缺的新媒体高级人才以市场化水平的高薪酬待遇,又难以吸引真正的高水平人才,这就形成一个难以破解的悖论。③人才结构缺陷传统媒体培养了大量的传统采编人才,但是在转型尤其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大的人才缺陷,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媒体人才多,新媒体人才少;二是传统采编人才多,现代经营人才少;三是采编人才多,技术人才少。④技术落后从最新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外癿facebook,twitter、谷歌、微软、雅虎,还是国内的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其本质上都是新技术公司,可以说,技术和媒体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媒体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例如苹果公司整合技术,打造了iPhone,iPad等产品,使得产品和信息实现了良好的融合,有效地激活了用户对媒体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和用户需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技术进步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而用户的需求又成为技术发展的目标,时克引领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技术理念、技术实力和技术配套等方面和新媒体公司相比,都及其落后,相差悬殊。尤其是有效利用外部技术来为传统媒体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系统集成能力很差,不能满足传统媒体转型的技术要求。⑤资金匮乏由于传统媒体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且由于奉行的是自我积累的内源式发展模式,导致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金较为匮乏。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尤其是向新媒体的转型更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这一点,考察一下新媒体公司从创始到盈利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就可以明了。如何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成为传统媒体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传统媒体产业的前景目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找准资金的角色定位,或大力投入新媒体,进而实现转型至为重要。成功的报纸、电视将会尽可能适应受众细分现象,从新的增值业务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其中包括:对内容进行再包装和营销,提供跨多种媒体渠道和格式的内容,提供更多快速、方便的数字内容,通过众多媒体形式销售、出租或免费推送。如果是视听产品,具体的产品形式可以是DVD、录像带和记忆卡,租售形形式可以是通过有线、无线网络电子下载,以显著延长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实现效字化后,经营传统媒体的机构将不仅限于从事新闻和娱乐,未来可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有:点播服务,如网上广播站、无线电广播、移动电话、视频点播;在线聊天、互动、参与、投票、游戏、提问和评论;电子商务“美国偶像”“超级女声”之类新星选秀系列活动等。当然,媒体还是媒体。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从而创造了极大的机遇。当网速发展到极致,人们不再担心网速的时候,内容将再一次成为核心的要素。随着技术的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有两个:一是内容,二是用户服务。媒体运营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接口是标准的,内容是差异的;资源是有限的,服务是无穷的。可以确定的是,市场规则正在变化中。传统媒体的客船也许不会真的被新媒体所击沉,但是某一家传统媒体完全可能被它的更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传统对手所击垮。未来的媒佑,其特征应该是有着非常确定德消费市场,有着清晰的差异化发展空间,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数字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来源:支庭荣《融合与转型:优统媒体的未来生存法则》、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的难点与对策》)
判断题 访问又称“口头采访”、“谈话采访”、“访谈”,是采集新闻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觚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癿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从活动对象上看,访问可以分为两种:①个别访问,即采访对象只有一个人,这种形式最为频繁;②开座谈会、调查会,即集体采访,采访对象在两个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