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标题艺术化1.借用。借用古诗词、流行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创作标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用“拿来主义”,合理运用,“山寨”标题。案列: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1999年3月11日《钱江晓报》)该报道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端。这样一来,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既契合文意,又颇具新意。“宁波昨日‘玩具总动员’”(主)“国际玩具展览会开幕盛况空前”(副)人口普查今起“登门入户”(主)普查时间至本月29日严格保密被调查人信息(副)2.趣味。蕴含幽默的成分,不仅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还能激发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兴趣。案列:冼东妹:把陪练“摔”成了老公(《广州日报》2008年8月11日)中国“难”足再次恶搞(白岩松2008年8月13日)3.动感。新闻是流动的,新闻标题更是流动的,让新闻标题像一幅鲜活的“动态画”,及时有效地反映时下变动着的事物。动感的标题,更易抓住受众的眼球。案列:突破——(引)小将何雯娜“蹦”出金牌(奥运之星)(主)
判断题 恶搞文化它所代表的的确是一种反抗,但只不过是一种象征和仪式的反抗。
判断题 新闻记者可以事先不征得许可,进入公众人物的私人建筑进行拍摄采访。()
判断题 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体验式采访的特点包括:①有助于记者眼睛向下,尽快接近采访对象,密切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同采访对象在生活上打成一片,在思想上沟通;②有助于记者获得真知,更深入地了解客观实际;③有助于记者思想作风的锻炼和敬业精神的培养;④有助于记者把报道写得真切感人,有血有肉;⑤有助于记者积累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工作经验。要做好体验式采访需注意:选好体验点;要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的好思想、好风格;要牢记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的报道,要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采访,在采访中进一步体验;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是短,要视需要而定;体验式报道要有体验的特点,以区别一般报道。
判断题 特写的文体特征什么是特写?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1.镜头感①巧妙的“截取”;②适当的“放大”。2.透视感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3.现场感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作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他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现场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要情景交融。
判断题 1644年英国政治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先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
判断题 视觉新闻:视觉新闻这一概念是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于1983年9月提出来的。他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视觉新闻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凡有再现成分、有可视效果的新闻,无论通讯还是消息,都可以看做是视觉新闻。消息容易写“干”,强调视觉效果对消息写作更有现实意义。
判断题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传播)和宣传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传播活动。它们关系密切,但有着重要的区别。首先,两者的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所传播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这是一种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变动状况的陈述性信息。宣传所传播的是思想观念,这是一种推理性信息,是宣传者对客观世界的观点、态度和主张。其次,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在于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状况。宣传的基本功能在于劝服,在于让受众接受传方的思想、观点或主张。新闻传播的效果表现为事实信息的分享,宣传传播的成效表现为是否实现了对受传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又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由于广大公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由于新闻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各类宣传(特别是政治宣传)的行为主体,都要尽量利用新闻传播来实现自己的宣传需要,都要把宣传意图附载于新闻传播行为之上,于是就有了宣传对新闻的广泛而深入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