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敏感的概念、作用: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媒介的发展趋势与意义。(1)新媒介是相对于铅字出版和报纸、地上波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的。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读者或视听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而且是通过其他通信系统(邮政、交通、电话等)进行的。与此相比,新媒介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即具有双向渠道。②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画文字并茂,但人们却不能用来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新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③媒介资源的丰富化这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巨大成果。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数字化以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④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统媒介的传播活动大多圈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范围之内,而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则为大面积的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提供条件。(2)新媒介发展趋势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②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③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总之,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正在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的变革。
判断题 非事件性消息一般包括:预测性消息、分析性消息、综合性消息、解释性消息、评述性消息、服务性消息。
判断题 广角镜头能使主体在画面上的成像比例大。
判断题 简述改稿的一般程序。新闻编辑在对一篇已经决定要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时,一般的工作程序是:(1)通读全文目的在于认识原稿。这种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稿件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情况;二是发现稿件存在的问题,并设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种认识是修改稿件的基础。认识越清楚,下一步修改就越顺利,质量也越有保证。不能急于求成,在未通读全文癿情况下,就边看边改。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容易改得不得要领,甚至歪曲原意。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长稿,即使通读一遍也未必能认识,需要多通读几遍。宁可先多花一些时间,而不要匆匆动手,免得以后返工,更费时间。(2)着手修改即把前一步设想的方案付诸实施。但第一步的设想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可能一一都想得很具体,因此,在着手修改时,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做到字斟句酌。修改要用不同于原稿字迹颜色的墨水,如果颜色相同,则用笔要不一样。如原稿是用钢笔写的,修改则要用毛笔。一般编辑和部组负责人的修改所用的笔或墨水也要有所区分,以便以后查对。在原稿上修改,改正的字可写在行间或四周的空白处。假如原稿改动很多,或几经修改,原稿已改得比较乱,不易认辨,需要重抄。校正小样,要采用标准校对符号。符号要用引线勾画到四周较近的空白处,引线不宜交叉或重复。(3)改后检查稿件修改完毕,必须从头至尾认真阅读,检查是否有在文理上、用字用词上的错误并进行校正。这种改后检查至少要进行一次,对于重要稿件,还要再检查第二次。整哥修改过程,需要对原稿和修改后的文字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来发现问题。阅读一般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略读,即着重注意内容,对某些细节,如用词不当、错别字、漏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暂不去推敲;另一种是点读,即逐字逐句地去进行阅读,不仅注意内容,而且不放过任何细节。修改过程中的阅读,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这两种阅读方式,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开始通读原稿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在作最后一遍的检查性阅读时,可以采用点读的方式;而在着手修改时,既要有略读,也要有点读。这样就可以发挥两种阅读方式的长处,提高修改得效率和效果。
判断题 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判断题 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19
判断题 简述媒介霸权主义:(1)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他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作是作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对于葛兰西而言,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2)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媒介分析和媒介批判。按照葛兰西的论述,要理解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从社会秩序或国家形成及维系的过程来了解,所以,“霸权理论”对于传播学者在进行媒介分析和批判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启发:第一,必须弄清统治阶级对媒介的控制方式及程度;第二,必须了解大众传媒生产的基本功效;第三,必须认识媒介意识形态的社会功效。(3)批判学派的学者继承了葛兰西的观点,把“霸权”看做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而实现“霸权”的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或从属意识。换言之,批判学者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支配阶级不再主要依靠国家、军队、法院等“强制装置”,而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霸权装置”来维护自身利益。(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大众传播制度就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霸权装置”之一,大众传媒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宣传和广告活动,把支配阶级的特殊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其目的是操作形成“同意”或“社会合意”,但这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合意”,因为它掩盖了阶级支配的实质。例如美国对全球的文化控制是通过大众传媒的控制来实现的,因为现代电子传媒能够提供使受众服从霸权的条件,进而大众传媒本身也成为了一种霸权形式,这即是“媒介霸权”。
判断题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的意义包括哪些内容?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是一种选择行为,这种选择有利于发挥报纸的导向作用。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是一种统筹和协调行为,有利于将对外界的反映由无序到有序,由零散到系统,使读者一个变化而有序的世界报道的策划和组织,是对未来行为的规划和预想,这是一种预见行为,它有助于发挥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报道达到最佳的效果;报道的策划和组织,是一种控制行为,通过一次次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传播行为,有助于使报道达到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