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消息的背景   

(1) 背景的含义。消息背景又称新闻背景,就是用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所有事实材料。西方一位新闻学者说:“新闻背景就是用来解释新事实的旧事实。”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新闻事实)都不是孤立的,它总跟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使受众明了消息中所报道的事实,就必须交代背景,为了使消息深化,就必须交代背景,为了使消息增加信息量,就必须交代背景。会不会使用背景材料,是一名记者够不够格的标志之一,善于不善于使用背景是一名记者成熟不成熟的标志之一。胡乔木说:“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背景,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这样你的新闻就叫做‘立体化’了,就叫做让人明了了。”

(2) 背景材料的种类及其作用。

——说明性背景材料。就是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以及人物的身份、特点的事实材料。它包括新闻中有关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实材料。所以,有人又把这类背景材料分为历史背景材料、地理背景材料、人物背景材料以及事物背景材料。它们的作用在于:可以使新闻更容易理解;可以使新闻更全面深刻;可以使新闻的意义更突出。

例如消息: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卫生部召开世界卫生日座谈会

<本报北京4月7日讯>(记者陈光曼)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卫生”。卫生部今天在京组织有领导、专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代表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健康的生活需要口恰每个卫生”这个口号进行了座谈。

据介绍,龋齿被WHO认定为除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外的第三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我国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然人群口腔疾病患龋率为60-80%,其中城市儿童患龋率超过80%,农村为50%左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在座谈中说,搞好口腔卫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把口腔卫生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之中,把牙防工作提到防病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该消息的第二段,提供的就是说明性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段背景材料,受众就不能深刻理解围绕“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这个口号进行座谈的意义,更不能理解在陈慕华座谈会上所说的“要把口腔卫生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之中,把牙防工作提到防病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的原因。这条消息也就成了一条非常简单,没有多大意义,不会引起公众关注的一般化的动态消息。

——注释性背景材料。注释即注解,用文字去解释字句。注释性背景材料,就是用来帮助人们看懂新闻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的背景材料。它包括产品或其他物品性能特点的说明,科技成果的通俗介绍,技术性问题的解释,名词术语的注释,文史知识,风俗人情的介绍,等等。它可以使新闻的言辞更通俗易懂;可以使受众增加知识和见闻。

例如:1987年,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曾提出了一项超过1万亿美圆的预算。美联社记者为了加强公众对这个数字的理解和印象,在一条简短的消息中就专对1万亿美圆作了形象化的注释。

<美联社1月6日华盛顿电>里根总统昨天向国会提出的预算,被新闻界称作美国的第一个万亿预算。

实际上这个预算是1.0240万亿美圆。1万亿实际上就是1000个十亿,或者100万个百万。月亮离地球25万英里远,从月亮到地球200万个来回才能达到1万亿英里这个树目。1万亿英里还意味着从地球到太阳5376个来回。如果这1难以用美圆来表述的话,听听里根总统是怎么解释的。他在1981年2月18日向国会发表的演讲中说,1万亿美圆意味着用一千美圆面值的钞票垒109公里那么高。1万亿美圆足以使全世界每个人分得250美圆。它还意味着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3) 怎样运用背景材料。

①活。背景材料很多是“死”的,不是现实当中发生的。因此,必须用活。首先安排的位置要灵活。二是表达的方式要活。例《人民日报》记者于1994年8月30日自巴黎发回的关于国际奥委会百年庆典在巴黎揭幕的消息:

<本报巴黎8月30电>记者郑圆圆报道: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地——巴黎,昨天隆重举行国际奥委会成立百年庆典。

昨天……随后,34名各国的奥运冠军开始进行长达12公里的火炬接力。

火炬接力有一站是索帮大学。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这里正式宣告成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由此揭开。法国人皮埃尔·顾拜旦男爵是国际奥委会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奥运之父”。他的一系列体育思想,至今是指导体育竞赛的原则。

消息背景材料有机地揉合到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之中,背景的内容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连接自然,又使报道有了一定的深度。

②精。运用背景材料,务必精要,不能滥用,不能以为用得越多越好。精,一是材料要精,一是语言要精。一切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太紧密的材料都应当删掉,有些尽人皆知的背景材料也不必写进去。即使必要的背景材料也应用将连的语言来表达,力求简明。

例1、 以出口烟草和生产哈瓦那雪茄著名的古巴,今年将进口烟草……

例2、《朝日新闻》今天报道说,美国打算要日本参加战略防御计划,即人们通常叫做“星球大战”的计划。……

例3、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总经理吴正林今天在此间宣布,我国经营规模最大、销售额最高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③巧。运用背景材料能不能巧,主要在构思。

例1、1981年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男队以5:2挫败了匈牙利队,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在这场比赛中谢赛克一人独得3分,功居首位。

记者在写这条消息时,穿插了一段背景材料真可谓匠心独运,巧妙之极!

这时想起“赛克”的名字起得很有道理。原来,他的父亲是个乒乓球爱好者,希望儿子能在比赛中每赛必克。现在这一愿望终于成为了现实。

例2、1980年7月10日,美联社驻北京记者发了一条消息,说的是我国山东某地一位姓赵的公社党委书记连做梦都在想得到一个儿子的事情。为了说明中国农村为什么还有重男轻女的偏见,该记者巧妙地摘引了《北京日报》刊登的一段报道,作为背景材料放在了消息的最后。

本星期三,〈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农村生产队长和一个刚生过孩子的妇女的对话。

生产队长:“你生了个胖小子,还是个‘半边天’?”农妇:“你应当问是生了个7分还是生了个10分。你们男人干多干少一天都挣10分,我们妇女干得再多,一天顶多只能挣7分!”上述例子说明,记者应当是个有心人,平时不断留心并积累材料,只有这样,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而能手到擒来巧安排。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保证信息的趣味性是保证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逐步提高网站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判断题 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判断题 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4

判断题 人造光:人工制造的光源。

判断题 试论述不同新闻导语类型的写作要点:不同新闻导语类型的写作要点如下:(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型导语。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①叙述式导语叙述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②概括式导语概括式导语又称综合性导语。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如果抽象程度较高,就应该补充点实实在在的内容。③对比式导语对比式导语是指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它的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显露出来。(2)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见闻式一般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物的局部细加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3)议论型导语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因而一般不允许记者直接在新闻稿里滥发议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议论有多种形式,运用得巧妙,既不违背新闻报道的要求,又能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主要有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数种。①引语式导语引语式导语是指记者自己不便出面议论,可以借助别人的口发表议论。在导语中,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②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是指记者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有一点议论的色彩,而又紧密围绕关键的新闻事实展开,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③评论式导语评论式导语是指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或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特点。

判断题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为:地球站,卫星。

判断题 对稿件进行归类的目的是便于搜索,内容提要是搜索文章的入口。()

判断题 简述席勒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赫伯特席勒在搜集了大量证据以后,于1969年出版了《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一书,率先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这一引起此后长期激烈争议的命题,矛头直指美国。在该书中,席勒提醒人们注意美国出口的电影、音乐和其他媒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的潜在影响。席勒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的传媒公司醉心于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由于美国的传媒产品制作得是如此完美、如此吸引人,以至于其他国家的人们很难抗拒它们。其带来的结果是,西方控制的国际大众传媒就会取代民族文化,这种形势就像是抢劫,就像是早期殖民者拼命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自然资源,以使殖民国家发财致富一样。(2)文化帝国主义是许多过程的总和。经过这些过程,某个社会被吸纳进入现代世界体系之内,而该社会的主控阶层被吸引、胁迫、强制,有时候是被贿赂了,以至于他们塑造出的社会机构制度附应于,甚至是促进了世界体系之中位居核心位置而且占据支配地位之国家的种种价值观与结构。(3)美国以维护国际间“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名支持其传媒公司在海外推销其产品。席勒于1973年、1976年、1979年、1981年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阐释“文化帝国主义”理论。2000年5月,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生活在头号国家:一个美利坚帝国批判者的反思》出版,对这一理论做了最后阐释。席勒回溯了美国如何通过虚伪地声称维护国际间“信息的自由流动”原则和大力资助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手段,来支持传媒公司在海外推销他们产品的历程。他指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资讯机器支撑美利坚帝国在海外进行冒险的途径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