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对传媒产品“内容为王”的理解:(1)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其提出者维亚康姆公司(viacom)总裁雷石东是这样阐述的:“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切!”强大的内容生产力给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f品牌与知名度,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一个好的品牌能够锁定忠实的受众,影响未来的受众。内容生产力仍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在全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的轮番冲击,传统媒体经过十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沉淀与历史检验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而其中最大的优势是它们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这也成为报纸等传统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

传媒创造了两种产品,第一种是内容一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第二种是受众——消费的娱乐和新闻内容的听众、观众、读者。通过这两种产品,媒介能获得两类收入,一类是基于内容生产的发行收入、延伸产品收入和延伸服务收入,另一类是广告收入。由于广告收入是大多数媒体的主要收入,所以受众是传媒公司的主要通货,传媒把凝聚在自己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进而获取广告收入,也就是“第二次销售”。传媒内容的生产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受众,特别是吸引能带来广告收入的有效受众。所以传媒之间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是受众的抢夺,是注意力和眼球的争夺。

(2)对中国传媒而言,“内容为王”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传媒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激烈的竞争迫使传媒不断提高自身内容的质量,进而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注意力。“产品观念”是指重视产品质量,以产定销,以质取胜。由此可见“内容为王”和“产品观念”是吻合的。“渠道为王”是近些年一些学者提出的观念,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传媒越来越重视发行渠道的建设,重视各种促销手段的运用,千方百计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这符合市场营销学上的“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只有在强烈的销售刺激下才会采取购买行为,以产定销,以销取胜。“营销为王”的观念完全符合当今市场营销的主潮流,即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销定产而不是前面的以产定销,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

(3)“内容为王”解决了内容问题,但没解决市场问题。

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体已经进入“过剩时期”,厚报时代和多频道时代的到来宣告了媒体资源紧缺状况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供过十求的情形。信息永远不会过剩,过剩的是信息载体,是媒介资源。在媒介过剩的状况下,受众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传媒市场出现了“买方市场”的现象,媒介同质化严重,受众对媒介依赖性减少,媒介被选择的几率趋于平均化。

在媒体资源过剩的压力下,传媒过去依靠垄断而获取巨额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把经营的核心转移到内容的制作上来,希望依托高品质的内容战胜竞争对手,即内容为王理念的产生。在新闻报道上追求独家、独到,“独”,就是人无我有。据此,独家报道应该包括这样几种报道:一是在时效上领先一步的报道,能赶在其他所有媒体之前报道某一事件;二是在内容上与众不同的报道,能发掘出其他媒体没有的新闻事实;三是在角度上独辟蹊径的报道,能赋予众所周知的事实以新的意义。深度报道的核心在“深”,就是在披露新闻事实的同时,揭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意义和影响。

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最能体现一家媒体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体现媒体的资源实力和队伍素质,最有助于形成媒体的独特风格,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产业中,存在着恶性收益循环圈和良性收益循环圈。如果在内容上投入不足,内容品质不高,则吸引到的受众减少,相应会导致收入减少,而收入的减少会导致在内容投资上的进一步减少,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媒体难以存活为止。相反,如果在内容生产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吸引力,就会使发行量和收视率不断提高,相应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而收入的增加又会使内容投入增加,实现媒体的良性收益循环。

“内容为土”的理念提升了媒体产品的质量,解决了长久以来我们媒体节目和报道缺少精品的问题,使媒体不断的推陈出新,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媒体资源过剩,品牌混战的年代,媒介产品的客观差异越来越小,互相模仿和内容同质化严重,仅仅依靠内容来取胜是远远不够的,激烈的市场争夺需要强大的渠道建设和销售能力。报纸从过去的依托邮局进行发行到现在自办发行公司,在努力构建自己的发行网络;除了订阅,市场监管宽松的杂志则比较容易的进入全国各个报亭,渠道相对畅通;而电视节目的发行渠道则相对困难,虽然有着“制播分离”的要求,但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电视节目在全国自由流通的渠道还未建立;网络成为渠道最为畅通的媒体,但由于网络不具备独立的新闻采集权,所以内容一直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心病。“内容为王”解决了传媒产品的内容问题,但没解决市场问题,营销学上的“产品观念”的缺点也是过分重视产品质量而忽视市场,忽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销售,特别是终端客户销售,成为决定传媒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就是群众路线。()

判断题 建设商务网站应该使用短点的域名。

判断题 客观报道是一种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方式,要求在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来如实反映真相。也指新闻写作寓褒贬于叙述事实之中,用客观的形式表达意见。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判断题 订阅号是可以升级成服务号的,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判断题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意义:1、决定媒介制度。各个国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其媒介体制也不尽相同。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为私有制,而社会主义国家多为公有制。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媒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事业,它的发展依赖许多综合的因素。文明程度高、民主制度健全、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媒介的整体发展水平必然高。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社会处在不停的变动中,受众的兴趣需求在不断更新,媒介因此而必须不断变革。媒介变革的成败是由社会生态环境决定的。如中共领导的三次新闻改革,都是从实际国情出发,改变不合实际的状况。4、决定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如在上海白领报刊办得很成功,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却失败,就是由上海的白领群体数量多、消费高的特点决定的。5、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媒介,在基本的规范、理念及运作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比如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就存在很大区别。发展中国家的媒介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因此认为“好新闻”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报道多以正面肯定为主;而发达国家认为舆论监督是媒介重要职能,由此报道多反映社会冲突和变化,“坏新闻”的新闻价值就被凸现出来了。当代社会媒介生态环境的特征:现代性、开放性、市场化。这也是媒介生态的基本特征。

判断题 互联网时代,新闻深度报道的前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遍,深度报道不再是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介的专利,网络深度报道随着网络时代的强势到来也开始抢占深度报道的领地。媒体间的竞争,会直接推动深度报道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日报、周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形式的深度报道将并存,虽然彼此会有消长,但哪一种形式都不会消亡。中国深度报道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文本形态。(1)日益成熟的专业化操作网络时代,网上庞杂海量的信息,真假难辨,需要深度报道从业者求真的态度和勇气;面对利益的诱惑,需要媒体独立的品格。随着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深度报道从业者越来越多,深度报道的操作将更具专业化。(2)深度报道的传播速度将加快,旱动态性①从业者利用网络大大提高深度报道的采编效率、传播速度,在网络上发布新闻报道可以不受报纸发行时间和电视广播播出时段的限制,一旦报道采编完成,可及时刊登于网络媒介,并根据超链接,将深度报道置于前所未有的时空联系之中。②媒体竞争更加激烈,抢时效更加白热化,深度报道越来越难以独家。(3)表现手段更加灵活丰富网络媒介的多媒体手段使得深度报道表现方式多样化,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动画都可以成为深度报道的表现手段,进行灵活的组合。在网络上,题材多样的文章以超链接文本形式构成一张详尽丰富的信息网,满足受众多样的需求。

判断题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判断题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