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媒介融合与新闻生产的变迁

这是媒体单向传播走向终结、互动传播迅速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介必须要由单一的和单向的内容提供模式向多媒体、多功能、多样化、多向度的集成服务模式转变和发展。在这个时代里,全球新闻媒介的生态特点可以用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故事来概括:①关于新闻媒介衰退和倒闭的故事;②关于新媒介兴起的故事;③关于新闻媒介调适和改革的故事。媒介融合研究讲述的就是新闻媒介调适和改革的故事。

2000年3月美国通用媒体公司(Media General)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立 的“坦帕新闻中心(Tampa’s News Center)”,被美国新闻界普遍认为是媒介融合 成功的典范,开启了全球性媒介融合的新时代,也是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 变迁的一种现实诠释。

一、新闻生产会向什么方向变化

2003年,美国迈阿密大学传播学院的格瑞森(Bruce Garrison)教授和杜培 根(Michel Dupagne)副教授深人坦帕新闻中心内部,以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新闻 中心的主编、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进行调研,以便了解新闻生产会朝什么方向 发展变化。他们设计了三个问题:

(1)怎么界定媒介融合?

(2)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3)需要学习哪些新的技能?

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资源(resources)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被新闻中 心的采访对象们反复提及,即媒介融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对第二个问题的 回答中,许多人认为媒介从业者们的“工作”与“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媒 介融合使得原本的工作流程与角色任务都发生了改变。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 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全能、合作与实战。基于调査结果,两位学者认为:媒介 融合对新闻的影响主要在技术层面,其次在资源层面。新闻工作者角色变化取 决于资源因素、设备因素和责任因素。®

挪威奥斯陆大学传媒与传播学院研究员伊戴(Ivar John Erdal)也同样认 为,媒介融合已经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其中职业实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跨媒介生产改变了记者的日常工作方式;②媒介机构内部的多媒体组织结构、实践与观念发生了改变;③不同媒介平台的新闻采编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

蔡雯在《美国坦帕新闻中心媒介融合的策略与方法》一文中,通过对坦帕新闻中心运作过程以及新闻报道案例的分析,认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在日常信息处理流程中,坦帕新闻中心的不同媒体平台之间通过彼此的编前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新闻信息分享与交流渠道,并且专门设置有多媒体助 理编辑职位,出席所有部门的编辑会议,通过这样的一个信息渠道,将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制度化。同时,因为不同媒介平台之间对于新闻的选择标准会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媒介平台依然要保持自身独立的决策机制,也就是说新闻信息是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完全共享。

第二,在现场新闻报道中,坦帕新闻中心有专门的编辑部门负责为多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分配任务,而各个平台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是自愿的,不是由新闻中心强制执行。负责分配任务的办公室编辑除了传送新闻信息之外,还会对新闻信 息的采访和报道提出建议,如把记者派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以及首先在哪个平台发布信息,等等。坦帕新闻中心的编辑部只起到了一个神经中枢的作用,既可以快速地传递信息,又可以直接调用采编报道资源,同时各个平台在执行中又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

第三,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率先获取到第一手新闻信息的媒介平台可以 与新闻中心中其他媒介平台进行共享,进而将新闻素材转化为视频、文字、图 片等不同的新闻产品在不同的平台展开传播。这样的不同平台间的协调配合,一方面使得同一新闻素材的价值得到放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原有采编资 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单一平台因为采编资源不到位而错过突发性新闻报道的 可能性。

第四,在重大事件报道和公共服务领域中,摆脱了单一平台的单打独斗, 同一新闻信息在不同平台同时提供,克服了单一媒介平台可能出现的局限 性。例如,电视媒体虽然视听结合,但却转瞬即逝;印刷媒体虽然深人具体, 但时效性不足;而网络媒体又可能对部分年龄层次的受众不具有影响力。 因此,不同媒介平台的分工协作就可以使得媒体的影响力和服务功能都得 到全面增强。

同时,蔡雯还提出了媒介融合中“三栖”记者的概念。坦帕新闻中心电视台的摄影记者在带摄像机的同时携带照相机,报社摄影记者在带相机的同时携带 摄像机,两者都可以为两个新闻传播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这也是融合媒体背景下媒介集团对于全能记者这一角色的早期尝试和扮演。全能记者“往往一身多 职,拥有多方面技能,可同时为不同的媒体平台服务。《坦帕论坛报〉〉记者除了以 往的文字技能之外,还可以兼任摄影和摄像;而在电视台工作的记者除了具备影 像的技术之外,也要学会给报纸媒体提供文字信息”®。所谓“专兼结合,一身 多任”。

二、新闻生产发展变化的三个走向

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导致了媒介发展的融合化趋势,而这种媒介融合的趋 势无论将其归类为媒介所有权融合、媒介技术、媒介组织融合,还是媒介资源融合,媒介融合最终影响的是媒介的新闻生产,是媒介企业中从业者的职业实践。

传统媒介的新闻生产流程可以这样描述:①编辑部挑选比较优秀的记者、编辑从事新闻采、写、编、评,摄、录、导、播;②经营部将新闻产品和受众卖给广告主 (加上广告);③传统媒介生产了一次性新闻产品,新闻产品被受众一次性消费。

但是,在网络空间和融合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产品不再是生产一次性产品,也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一个多车间的不断被生产、添加、转换、变形和再利用的复杂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新闻内容不仅是可以被无数次添加、转换、变形和使用的对象,而且应该被设计为可以存贮起来作为资源不断地进行生产和利用。 因此,融合新闻媒体必须改变过去的工作流程以适应这种媒介融合和媒介生态的变化,创建一个反映融合新闻生产需求的、更加灵活的新闻生产流程,使新闻生产流程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它在信息内容上,应该由单一内容转变为集成内容,在新闻生产上,应该由一次性生产转变为多次性生产;在传播渠道上,应该由单一媒介转变为融合媒介;在服务受众上,应该由单一服务转变为整合服务和配套服务。

基于这些思考和观点,我们可以将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生产的变迁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1.媒介资源运用的变迁

媒体新闻生产的过程就是对新闻信息采集、鉴别、加工、编辑、传播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便是新闻信息资源,只有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 合理配置、高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媒介融合的最大优势。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 新闻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新闻线索的共享。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层次。在新闻生产中,信息资源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新闻生产的初期,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新闻事件的简明信号,获取新闻线索能够为整个新闻采 访的过程指明方向、明确报道思路。对于媒体记者而言,如果无法获取新闻线 索,一切新闻生产都无从开始。记者一旦明确采访思路和采访目标,就应争取

尽可能多地获取大量的新闻线索和信息,为随之而来的新闻采访做好充分的 准备。在整个新闻生产的过程中“获取和掌握新闻线索、信息越多,制定可供 选择的采访方案就越多,记者的活动选择余地就越大.那么决策就可谓达到了最优化”

因此,在媒介融合的新闻生产实践中,新闻线索是决定新闻生产质量和水平的“第一道关”。媒体编辑通过接触大量可能的新闻线索.如同淘金一般将真正 有潜力的新闻线索筛选出来。而媒介融合在新闻生产中的第一步往往也就在于 此,通过多平台、多信息渠道的高度融合,向编辑部提供尽可能多的新闻线索以 供选择,并制订新闻采访计划和新闻报道策略。在美国坦帕新闻中心的实践中, 也同样是将不同平台间新闻线索的共享放在了第一位,通过不同平台编辑出席 彼此的编前会的形式建构新闻线索分享渠道,且各平台又通过多媒体助理编辑 将重要的新闻线索直接带人整个新闻中心的报道决策之中。如今中国许多报纸 和电台、电视台纷纷设立了新闻热线和电子信箱,一些报纸将各个版面的编辑固 定电话、手机号和电子信箱、QQ号都登在了版面上,同时还通过微博、微信同公众互动交流.某晚报甚至为新闻热线安装了36部固定电话。在许多新闻媒体上常看到这样的提示:“如果您有重要的新闻线索,请拨打新闻热线XXX X XXX,一经采用.您即可获得一定报酬。”目前,国内的“报料”价格少者几十元,多者已达万元。“沿海发达地区的南京、杭州等城市甚至已出现了一些 专门靠提供新闻线索养家糊口的人,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新闻报料公司,似乎 有向民间通讯社发展的动向和野心。” 这意味着,专业记者和编辑部的功能将逐步转向新闻的核实、判断、解释。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和评论,大型数据库中的过往记载和草根记者的现场报道,本质上都展现了 21 世纪新闻信息来源的过剩,这些新来源都可以整合进未来的新闻生产流程而作为新闻素材共享。

(2)新闻素材的共享。如果没有新闻素材,一切的新闻生产就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新闻记者常常将缺乏新闻素材的新闻报道称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传统印刷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记者的新闻稿90%的内容来源于新闻采访时所获取的新闻素材;以视听结合为特色的电视媒体则更是如此,没有了现场的声画效果,新闻产品的生产就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对于新闻生产而言,新闻素材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信息越多越好,材料越翔实越好,也意味着最终的新闻产品内容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客观。

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新闻素材获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来源于记者的亲身采访、现场观察,可以来源于新闻报料人的告知和提供,也可以来源于对相关资料的检索和收集,甚至可以来源于网络。媒介融合所强调的是媒介集团内部不同类型媒介从业者之间的素材在共同平台上的汇聚与共享,强调不同的记者从同一平台上获取的一个素材通过再次互动、连接、分享、加工成为不同类 型的新闻产品。比如,面对一则飞机坠毁的新闻素材,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可以分别做成文字、声音、图像新闻,网站记者编辑则可以将整个过程做成动画来演示,同时还可以将一个个目击者、遇难者家人发送在微博、微信、博客上的新闻信息、图片和视频加以连接和整合成更加全面、立体的新闻报道,还可以将这家航空公司历年发生的事件加以回顾、总结,让人从中得到某种原因的暗示与启迪。甚至还可以将国内外以往类似空难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机型、国家等做成表格,与其他各种报道编辑成专栏。

可见,建立庞大的巨量的新闻素材库、共享平台和功能强大的新闻素材抓取 工具,让融合媒介生产者可以及时、迅速地得到以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符号 表现的丰富的新闻素材,在极短时间内做适用于不同媒体的新闻,是提高新闻产 品质量和水平、提高媒体集团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3)新闻产品的共享。新闻线索、新闻素材的共享产生不同的新闻产品,各 种各样的新闻产品进人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成为其他媒体集团新闻生产的重要 参考,而且可以经过提炼升华成知识信息、决策信息甚至理论信息、思想信息。

在媒介生产的实际操作中,常常见到的是对不同媒介平台新闻产品内容的 引用。譬如,在电视媒体中引用印刷媒体所报道的内容或观点,或者在文字报道 中引用网络媒体调查的一些相关数据。在融合新闻生产中,同一媒体集团内的 报纸媒体可以直接将电视媒体的新闻产品改编为文字新闻发表,使得报纸不至 于在某些重大新闻的报道中缺席,电视媒体也可以同其他媒介相互拷贝、相互改 编、相互作用、相互呼应。当下融合新闻生产的最新趋势,就是让记者携带并使 用各种采访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然后将采访 内容加工、编写成适合不同媒介使用的新闻文本发送到公共平台供本集团的不 同媒介选用。

同其他媒介相比,网络媒介作为综合性、集聚性的展示平台、传播平台,使新 闻产品的共享更为简单便捷,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的文本内容都可以直 接发送、拷贝到网络媒介进行再次传播、扩散,不仅可以解决网络媒体初期原创

内容不足的问题,提升原有新闻产品价值、摊低新闻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发挥跨 媒体平台融合的规模效益。

新闻生产中信息资源的融合,归根到底是融合不同媒体机构、不同媒介平台之间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加强媒体之间、媒体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强化物质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联通,形成整合影响力和共同品牌效应。特别是不同媒介平台的从业者可能掌握或熟悉特定的新闻信息资源,同时也可能具备特殊的专业技能或具备多项不同媒介的职业技能,比如,有的报刊记者可能更加熟悉文字新闻领域的传播形态,擅长文字符号的思维和写作,有的电视记者也可能更为熟悉视频领域的传播环境,具有更强的图像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是相关领域的知名人物。

因此,新闻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表现为新闻线索、新闻素材、新闻产品的共享,但是作为新闻生产的生态链,人力资源的共享也属于融合背景下资源共享的范畴。这里所指的人力资源共享并不是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更少地安排人员,通过全能型记者去完成不同媒介平台的采访任务的问题。而是说,不同媒介平台的从业者可以利用自身人力资本直接成为其他媒介平台新闻生产进程当中的生产力。印刷媒体或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们可以成为电视节目中的评论员、 访谈节目中的谈话嘉宾;电视节目的编辑记者也可以为印刷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生产出谋划策。这一方面是融合媒体内部人力资源价值的再次挖掘,另一方面也是融合媒体从业者自身人力资本的再次提升。

2.新闻生产流程的变迁

为了增强新闻媒介中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确保新闻生产所需的资源要素能够在融合媒体内部顺畅流通并高效利用,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形成 一套适应融合媒体新闻生产需要的新闻生产流程。针对于此,西方媒体纷纷进 行各自的媒介融合实验,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不少成功的案例。

(l)WRAL 的新闻生产流程。Capitol Broadcasting Company 旗下 WRAL 电视台的新闻生产流程是融合新闻生产过程中较为成功的一个典型。WRAL 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地方电视台,这家电视台的新闻中心除了向WRAL-5频 道提供内容外,还向 WRAL. COM, WRAL FM.NEWS CHANNEL, FOX50, WIRLESS,NC NEWS NET等提供电视新闻节目,由它们编辑加工后对外发 布,这样就形成了以WRAL NEWS为核心的轴心产业链(如图1-1所示)

WRAL的媒介融合模式是将原有的新闻中心直接转变为多媒体新闻中心, 将WRAL NEWS原本为WRAL-5频道提供内容的采编中心转变为整个融合 媒体的新闻信息处理中枢,并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生产的素材, 其他媒体平台再将新闻素材经过自己编辑部门的加工处理后进行发布和传播。

(2)融合媒体运作流程。这是来源于坦帕新闻中心试验成功的一种新闻生 产模式。坦帕新闻中心建立的融合媒体编辑室取得成功之后,得到了很多报刊 类媒体的青睐。《纽约时报》《今日美国M华盛顿日报》《洛杉肌时报》等一些美国 大报都已经把报纸和在线的编辑人员融合在一起,以实行各种资源的共享。融 合媒体运作流程的设计思路不同于WRAL新闻生产流程的思路,它不是利用传 统媒介平台来承担多媒体功能,而是另起炉灶建立一个凌驾于各个媒介平台之 上的融合媒体采编中心。美国通用媒体公司将旗下所属的印刷媒体、电视媒体、 网络媒体搬到同一屋檐下一坦帕新闻中心的同时,将三家媒体的编辑部门合 为一体,统管三家媒体的新闻生产,实现整体互动、上下联动。类似的还有 NBC,也是建立统一的新闻采编中心来分别向NBC和MSNBC提供新闻。《纽 约时报》也是将旗下印刷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团队集中在一个功能一体化的新闻 采编中心里。

这一类型的融合媒体新闻中心有着相类似的结构特点:首先,新闻线索通过 各种途径直接进人融合媒体采编中心,再由融合媒体采编中心决定采访报道策 略、角度等相关事宜,然后融合媒体采编中心直接协调采访报道资源,其后采访 者获取的新闻素材再通过编辑进人各个不同媒体平台的编辑部门,经过加工处理后进行多媒体传播。

在这个模式中,融合媒体采编中心是新闻生产的第一站。融合媒体采编 中心或者说融合编辑室是新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管 理型编辑和内容生产制作型编辑共同主导完成整个编辑流程。“如果说传统 的媒介编辑是‘单兵种’作战,那么在融合编辑室里面就是‘多兵种、海陆空’协 同作战。” 0融合媒体采编中心就如同整个融合媒体的“大脑”和枢纽,通过数字 化技术建立的信息分享系统好比有机体中的“神经网络”,能够以最迅捷的速度 将新闻信息汇聚到大脑,并在大脑中做出决断和调配整个融合媒体中的所有采 编资源。

总的来说,融合媒体采编中心在融合媒体中主要承担以下五项功能:

第一,对新闻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和筛选;

第二,根据新闻信息特点制定相应的报道策略;

第三,调配新闻报道所需的各项媒介资源;

第四,协调各媒体平台之间资源的相互协作;

第五,编辑完成新闻产品并提供给适当的媒介平台。

为了完成这五项功能,融合媒体采编中心的编辑也要进行相应职能分工。 在西方融合编辑室内,一般会将编辑分为协调管理型编辑和内容生产制作型编辑两种。协调管理型编辑又分为新闻流程编辑、资源管理编辑和故事生成编辑。 新闻流程编辑发挥着宏观管理融合媒体编辑室里的信息流动的作用;资源管理 编辑则相当于信息专家,具有高超的信息管理能力,负责全部档案、数据的收集、 分类和整理工作;故事生成编辑负责管理同一主题的多媒体信息流动。®最终 所有的信息汇聚到内容生产制作型编辑手中,生产成为适合不同类型媒体平台需要的媒介产品。

数字化媒介技术是新闻生产的精髓。在融合媒体新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 数字化媒介技术提供了所有融合得以实现的技术保障。从最基本的数字化办 公,到不同媒介的从业者.都在运用数字化设备来完成工作,进而数字化技术可 以将每个人的工作串联起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可以通过整个技术网络进 行共享;所有的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分享;最终新闻产品编 辑、审稿、修改都通过网络完成。

如果将融合新闻采编中心比作整个融合媒体的大脑的话,那么数字化的媒 介就构建了这个媒介有机体的“血管网”与“神经网”。也就是说在整个新闻生产 流程中,数字化媒介技术都是融合新闻生产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可以说,融合 媒体中信息的顺畅流通,一方面是制度上的,另一方面就是技术上的。当然数字 化的媒介应用系统的开发更多的是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对于融合媒体从业者而 言,更多的是适应和掌握系统的应用。

3.媒介从业者能力的变迁

对于媒体的新闻从业者而言,融合媒体时代带来的最大变迁便是新闻从业 者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如果以前人们按照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新闻主播等传 统角色对媒介从业者进行角色定位和职能划分的话,那么当下不同媒介角色之 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并正在呈现出彼此边界交集、范围模糊的特点。融合媒介 的从业者过去在一个岗位上可以用一项技能干一辈子,现在从事一项工作可能 需要具备多项采编技能,独自一人采访新闻之后,带回来的可能也不只是一篇文 字新闻稿,还有新闻摄影图片.新闻音像,发到微博微信上的花絮、感想等。

融合媒体时代对于新闻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文字记者最好能够 替代摄影记者完成任务;摄像师最好能够顺便带回合适的新闻图片;甚至最好是 一名记者就可以应付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的各项内容要求。因此,“全能记者” 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也被形象地称为“背包记者”(Backpack),或称之为“超 级记者” (Super Reporter).因为他们是掌握了多种媒介技能的具有综合素质的 新闻记者。这些全能型、高素质的超级记者的采访背包就像一个“百宝库”,背上 它就能独立作战,他们左手是摄像机,右手是照相机,胸口挂着手机,背包里还有 手提电脑、移动电源、录音笔、各种镜头、视频音频编辑设备、文件传输设备和生 活用品等。

融合媒体时代下从业者能力的变迁是一种必然。“全能记者”作为融合媒体 时代的全新产物,对于媒介从业者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这意味着记者不 但要写一手好文章,又要照片拍得好.还要音频、视频做得好.更重要的是,还要 能够根据不同媒介的要求来生产合适的稿件,应付这种挑战可谓是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全能记者”不仅对记者的知识结构、传播技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且对记者的身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一名“全能记者”一天起码要完成三到四篇稿件.其中有文字,有视频。这是平常记者工作量的三到四倍,每天工作时间都将在12小时以上,没有比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是很难胜任的。因此,对于融合媒体中的新闻从业者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将是个人精神层 面和物质层面的综合素质和各种技能的全面提升,以及为适应融合媒体新闻生产的高质量、髙效率和髙压力在身体和心理上的磨炼和改变。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坚持这五项基本原则,既是中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一、新闻真实性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新闻报道的真与假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是否符合客观存在。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论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联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但是,如果新闻所报道的事实“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段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也称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所反映的整个现实的真实。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决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本质真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衡量标准,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真实与真相。“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3、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4、新闻失实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当前新闻失实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这类失实大量表现在追忆杰出人物、先进典型的报道里;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含义: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察觉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含义: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原因比较复杂,有新闻队伍内部的问题,也有社会原因:1)、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人想利用新闻来自我吹嘘,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欺上瞒下;2)、记者,编辑队伍中的作风问题是造成新闻失实的突出原因。有些记者心浮气躁,急于成名,不惜弄虚作假博取知名度;有些记者怕苦怕累,不深入实际,靠电话、道听途说、想象编造故事;3)、面对日趋严重的作假,无论是党政主管部门还是新闻单位对此处理的轻描淡写,也助长了这股歪风;4)、这和传媒业竞争逐年激烈有关。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许多媒体不辨真假,以“新奇”新闻刺激读者。同时,网络新闻的崛起也为新闻失实推波助澜。新闻失实呈现的特点和趋势:一新闻失实趋向常态。二故意性失实的比例增大。三新闻失实入侵公共领域。5、炒新闻: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危害最烈的是炒新闻。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炒新闻的背后,必有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驱动。(1)、有些是社会上的职业骗子,专门造假新闻骗稿费;(2)、更需指出的是,有些新闻从业人员不顾职业道德拿人“红包”,搞有偿新闻。也有一些媒体实行所谓经济承包制,承包人拿了企业、团体的赞助款或广告费,不得不按他们的需要炒新闻。所以,制止炒新闻,不仅仅是认识上的问题,还必须从新闻媒介内部管理上下功夫。6、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1)、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批判: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事实去推测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用想象来写作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如果“合理想象”可以成立的话,记者就可以凭他的主观想象来写作,人们就无法核对事实,就很难保证新闻真实。2)、扩大宣传效果对新闻中的事实添油加醋,追求事实的“完美”,借以“扩大宣传效果”,不管是处于天真的想法还是为弄虚作假作遁词,都是不能容许的。任何弄虚作假只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立即被揭穿,直接地败坏党的宣传工作的声誉;一是人们暂时被迷惑,收到一时的效果。但隐瞒总不能持久的,一旦真相大白,上当受骗的人就会更加失望和愤慨,人们只要上当受骗一次,就会对今后的宣传产生防范心理,这种戒心很难消除,千百次次的真实就会被一次失实所败坏。实践反复证明:靠弄虚作假来扩大宣传效果,其效果适得其反。要收到真正的宣传效果,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坚持真实,坚持真理,才能赢得人心。二、新闻指导性1、含义: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新闻指导性始终是道义上、思想上的影响,决不能把新闻指导性当作指挥权。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地在受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地长期影响。新闻既天天对群众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又经常有引发群众强烈反响的新闻报道,就能较好地产生新闻的指导作用。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或者说指导性要寓于何处,目前流行的三种提法:(1)、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2)、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3)、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哪里,指导性要寓于何处——新闻事业以向社会提供信息作为生存的依据,新闻事业最主要的社会使命是传播信息。因此,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要寓于新闻传播之中。完整地说,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及时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1)、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实,要有一定信息量,能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2)、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的说明观点,令人信服;(3)、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4、目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指导性新闻片面强调指导作用而忽略新闻的特点。——指导性新闻缺乏新闻的特点,只能削弱指导作用。严格地说,那些过时的,空话连篇的报道,根本称不上新闻,也就谈不上新闻的指导性。5新闻指导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操作要求1)革命战争年代的新闻指导性的基本特点是:报纸指导一切,重点是指导工作。2)计划经济年代新闻指导性的基本特点:是多侧面的印证:印证党和政府各种举措,方针的合理性。新闻指导性集中表现在鼓舞,示范和论证。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阐释信息的意义。围绕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致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6、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1)、图解政策的做法2)、公告式和命令式的做法3)、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片面性、简单化具体表现在:1)在宣传某一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时,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与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3)脱离具体的条件,脱离历史的环境,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4)在典型宣传中,往往强调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1、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1)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2)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3)形式上:新闻和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2、新闻业依赖群众的需要存在,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3、满足群众需要是我们的天职。我国新闻事业既要满足群众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4、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我国新闻工作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①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②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③组织广大党员和非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④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四、新闻事业的战斗性1、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地探讨。我国新闻媒介的战斗性就是新闻媒介的揭露、批评报道,实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揭露、打击一切的敌对分子妄图颠覆人民政权的阴谋和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毒害人民等不法行为;(2)、大胆揭露在党政机关、司法部门、经济部门内职务人员利用职权贪污盗窃、索贿受贿、失职渎职、为非作歹的种种腐败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失以及这些腐败行为给国家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大胆揭露社会上少数不法之徒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治安的种种劣迹;(3)、及时发觉和批评在党政机关,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以及思想理论界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4)、鲜明、及时地提出和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问题。从而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引起社会各方面着手研究、解决。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新闻媒介的战斗性是……1、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原因):A: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迫使违法乱纪者不得不收敛,或改过自新,促使问题得到很快解决。B: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和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有利于防止、克服腐败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C: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密切党群关系;D: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体现了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宗旨。2、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特点: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视社会效果3、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事实要核对清楚,不但包括主要事实和关键性情节,还包括有关的细节。包括对发生错误的原因所作的分析采取全面客观的态度。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适时就是批评的内容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批评,能够和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或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相配合,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适量就是批评稿的数量要适当控制,不能再像过去搞政治运动那样,报上杀气腾腾,一派火药味。批评的数量不控制,也可能使人民群众产生一片黑暗的错觉。适宜指的是批评的内容要选择适宜于大众新闻传播工具,就是要引起群众的共同关注。所以,批评要力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紧迫性。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4、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1)批评不实引起新闻伤害;(2)批评失当引起新闻伤害;(3)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有三个方面:1)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地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2)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把党的纲领作为自己总的宣传纲领,无条件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3)在当今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的新闻事业必须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去开展宣传报道。党性就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表现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组织上,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1、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党的新闻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决定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成败与优劣,从而也影响到党的宣传工作的成败与优劣。具体说:1)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2)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立场;3)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4)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5)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指导、推动我国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2、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1)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统一;2)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3)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4)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统一。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如何加强党的新闻工作: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有高度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3、党性原则新闻制度【对新闻媒体定性---耳目喉舌;党管媒体;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扶植党委机关报】4、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新闻事业要发挥耳目喉舌作用,就要发挥这三性,原因:1、新闻事业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工作要求2、在党的新闻事业中,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传播工具有不同的特点3、各新闻媒介为办出自己特色,获得影响,就要有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家4、中央的方针政策是适应全国的,各地必须宣传贯彻;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判断题 通讯的魅力通讯的可读性正是其魅力所在。可读性一般指具有可感受性,一篇报道拿到读者面前,报道中的白纸黑字不仅向读者传达理性的逻辑信息,即有用的信息,而且可以触动读者的感官,使读者阅读报道后不仅仅是得知了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到报道中的事实。通讯的可感受性往往比消息强烈。在这一点上,通讯这种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更类似文学作品,即它有两条传播的信道:一条像消息那样传播信息;还有一条是看不见的信道——情感的传播。通讯的地位①通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文体。它在素材、结构和表现手法上与消息有较大的差异,在时效上也稍逊于消息。但是它与消息有一个共同点,即同属于“新闻报道体裁”,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是真人真事。“真实存在”、“真人真事”是通讯立身的根本。②“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剧变,新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革:信息观念的确立打破新闻界长期以来只把新闻媒介当做宣传工具的局面。一直作为典型报道范式的通讯在选题、采写模式、报道理念和表述方式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各种深度报道的新文体也在不断出现。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是融合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为一体的典型报道体裁。目前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曰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判断题 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

判断题 “三贴近”的要求为媒体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16

判断题 新闻选材的要求: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A选新鲜生动的材料B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C选独具特色的材料D.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判断题 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等三种结构形式。21

判断题 数字电视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受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全过程。

判断题 按稿件主题归类实际上指的是按文稿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