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笔: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也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相关试题
判断题 (1)主体与导语的关系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也有人称之为主干、正文。如果将导语比做“头”,主体便是“躯干”。消息要有一个精彩的导语,以便吸引读者;导语之后,还必须有一个丰满的、文字讲究的主体,否则,同样不能算作合格的消息。主体必须紧扣导语做文章,不能转向,这是主体写作的大原则。(2)主体的任务①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为简洁突出事实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现代导语往往省略一些新闻要素,对事实的叙述也取概括的方式,难以揭示新闻主题。因此,还必须在导语之后,通过主体对新闻事实做出进一步的交代,通常包括两种情况:a.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b.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即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来扩充新闻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用来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主体主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a.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b.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导语有导读的作用,主要通过新鲜、重要的内容,简洁生动的语言,引起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主体则应尽可能小断地提供“亮点”——兴趣点,仿佛曲径通幽,让人感到总有一景在里头:a.运用“色彩”新闻的“色彩”是指在简单事实之外,补充台前幕后鲜为人知、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的事实。b.打开包袱中的包袱,即“戏中戏”例如报道某篇文章、某部戏剧或电影获奖,报道某部小说将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之类的新闻,读者不仅对获奖一事感兴趣,也想知道这些获奖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判断题 虚假失实新闻更广泛的受害者是受众。12
判断题 简述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包括:①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②分配传播资源;③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等。在广播电视领域,由于空中电波频率是一种有限的公共资源,许多国家一般对这种资源的使用实行分配制和特许制,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电波相互干扰而产生的混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作为公共资源使用者的广播电视机构向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此外,由于大众传播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媒介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国家和政府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限制或禁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并不都是限制性的,积极的指导和扶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过优惠政策,例如降低印刷品邮费、对某些函待发展的媒介行业实行免税制或津贴制等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对发展传播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时代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判断题 伊里调查(伊里县研究):是指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与卡兹等人在时代—生活公司赞助下,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所进行的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大众传播并没有力量左右人们的态度,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于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判断题 一些人之所以把新闻传播“权利”变为新闻传播“权力”,主要是因为没有认清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的公共服务属性。
判断题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为了长远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势必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新媒介的功能、传媒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渠道都在不断发展与扩张。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势在必行,正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焦点。新媒介传播正逐步改变传统媒介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电视媒介要获得发展,就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媒介融合,这也是目前传媒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注重与新媒介的多维融合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原本的先进性正逐渐被迅速崛起的新型媒体所代替,面对如此困境,电视媒体最为理性的发展出路就是走创新之路,加强与新媒体的多维融合。新媒体也可以充分抓住机遇,在相互融合中,从电视媒体的资源优势中得到弥补和提高,二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这是时代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1)网络与终端的融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网络与终端的融合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正是网络与终端融合的理论基础,而且他认为“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新媒体传播通过网络与终端的融合让社会大众能够自由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网络与终端的融合主要有终端设备之间的融合与信息平台和服务内容的融合两方面。当前媒介融合都是接收终端的融合,如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简称“网络电视”),它将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等作为接收终端,通过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数字化广播电视、视频服务、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用户终端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来实现,当然也可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在传统电视媒体进军IPTV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市场的分析,确定客户群体,研究整合策略,进而赢得市场和发展。(2)产品与内容的融合各省市广电集团拥有广播电台、电视频道、报纸杂志和网站等多个子公司,在这个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如果电视媒体能够与其他媒体进行内容整合,共同分享媒体资源,进而利用协同效应,就可以将电视媒体内容打造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产品,这样既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又可树立品牌形象,促进广电集团的发展。随着新媒介融合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与媒体的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看电视,不再仅仅只是为了看新闻,获取新闻信息,各种生活服务、理财、教育、医疗、游戏等信息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成为媒介融合发展的方向标。为此,传媒业界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方向,加快新媒介融合的步伐,促使电视传媒多元化发展,使传统既保证经典,又能散发别样的精彩。(3)加强受众的互动与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主体地位,受众也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新媒体增强了与广大受众之间的互动,人们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保罗·莱文森认为在漫长的媒介发展史上,受众的选择决定媒介的兴衰。如果想要满足人们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新媒介融合就必须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与融合,进一步促进电信网、广播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是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中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2.媒介融合的建议数字电视、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介早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各类信息的有效渠道。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传统电视媒体应加强与新媒介的融合,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两者互补和共存,这是媒体发展的大方向,这是大众的选择,定将成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主流。(1)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发展在新媒介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能单纯地片面注重新媒体的发展,而轻视或完全忽视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及其客观存在的价值。时代在发展,在变迁,我们既要传承传统的精华,又要与时俱进,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因此,要充分发挥传统电视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优势,发挥新媒体的信息平台优势,开拓新旧媒体共同融合发展的途径。近年来,新媒体虽然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必须承认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权威性不够、可信度差、内容趋同化等诸多不足。尽管传统电视媒体当前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但是其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依然拥有较为强大的影响力,如传统媒体的内容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等,而这些恰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新媒体还没有能力以自身之力维护好社会的舆论生态环境,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大多数来源于传统媒体,有些甚至是直接复制粘贴而来的。新闻工作者是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源泉,这支新闻采编队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经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也为传统媒体积攒了较高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这些都是新媒体在媒介融合发展中所不能忽视的。因此,我们应全面研究,对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劣势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努力探寻媒介融合发展之途径,使新旧媒体能协同发展,共同提升。(2)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传统电视媒体打破目前困境、应对新媒体挑战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因此,传统电视媒体要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寻求生存之道,以创新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媒体人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新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用创新的思维来坚守传统媒体的舆论阵地,进而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互为补充与良性互动。人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的源泉。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媒体人的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对媒介内容中的文字、画面、视频、音频等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社会大众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体,他们掌握着查阅与收看的主动权。这就需要媒体人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还要学习和掌握好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编辑处理技术,树立大数据意识,不断增强自己对新媒体信息的收集、整合、加工等能力,从而为媒介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使媒介融合实现突破性发展。(3)加强合作,合力开发无论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或是媒体自身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媒介之间的合作与开发,都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水平都为媒介融合夯实了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和技术来实现媒介融合的目标?这就要求媒体人要加强合作,全力开发,亦可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媒介融合的技术标准,建设技术平台,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媒介融合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使媒介融合的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4)完善资本体制,打好品牌战略如果要实现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获得长远发展,传统媒体就要不断完善资本运营体制,这是传媒产业做大做强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资本运营体制,传媒企业的生存都堪忧,又从何谈发展?因此,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各个渠道都要打破行业垄断的壁垒,建设传媒产业链,共同开拓业务空间,从而实现产业规模化,打好品牌战略,确保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市场、大环境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媒介融合是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传播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大众的选择。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应紧跟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不能沉浸于自身过往的辉煌时代,而应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新媒体作为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调整传统媒体的发展战略,唯有这样才能够使传统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继续释放光彩和能量,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判断题 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1)谣言的含义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谣言的传播往往和两个条件有关系,一是问题的重要性,二是证据的暧昧性。问题越重要,证据越暧昧,谣言的传播就越厉害。(2)抢盐风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9.0级大地震后,位于本州岛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出现核泄露;由于外界盛传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从而引发民众大量抢购、国积碘盐。舆论在线上短时间内迅速引爆激发公众的恐慌情绪,极容易引发社会动乱。谣言凶猛,广东省多个部在短时间内迅速对舆情作出了回应,行政介入与权威信息发布多种手段形成立体辟谣渠道,一场席卷全国的公共危机在小到两天的时间内迅速平息,这场政府应对舆情的示范战,被媒体称为“短命谣言”。(3)谣言的控制策略①在“抢盐风波”开始之前,正值日本核泄漏的关键时期,各种媒体争相报道与核泄漏有关的消息,这使得“防辐射”事件的新闻价值迅速提升,而各种媒体对于西方国家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为“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扩散谣言,而广大民众在关注自身健康的情况下,纷纷“从众”,因此,谣言经微博、论坛、聊天工具等“自媒体”传播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运动”就展开了。②通常情况下,如果事件没有新闻价值,那么一般不会滋生谣言,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传媒越突出某信息——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消息,该消息越要承受更多更严重的歪曲。当事件对个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而又缺乏有关该事件的消息,或即使有也容易使人在主观上产生分歧的时候,谣言便开始流传。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新闻没有报道清楚,有时是得到有关该消息的相互冲突的描述,有时则因为个人对该消息的理解力的原因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控制谣言:a.对有可能滋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奥尔波特认为:“谣言在缺乏新闻时滋长”,的确,在抢盐风波中,核泄漏引起民众恐慌,而媒体又在传播西方一些地区抢购含碘药品的新闻,在民众不清楚到底含碘物是否能防辐射的情况下,极易引起误解而滋生谣言,假设对于西方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我国新闻媒体能及时请权威人士解读这种抢购的盲目性,对防辐射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和评论,很有可能就不会导致后来“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扩散。b.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在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由于事件本身和公众的密切性,使得完全阻止谣言的扩散与传播不太现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谣言开始扩散之初,媒体快速反应,尽早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并且要持续、反复播报信息,使准确信息在量上压过谣言,进而使那些谣言“传播者”在信息压力之下产生趋同心理,趋同于准确、权威的信息,从而实现谣言的传播控制。c.开启开放性的对话机制,堵不如疏,采取官方与民间的渠道开放,譬如开启政务微博、官方微信等通道进行全方位沟通,把信任断层链接上。d.从长远角度看,一方面要对于网络舆情要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自净功能,通过公共人物的理性呼吁和网络纠错系统来净化谣言,才能快速地、自然地将谣言控制在萌芽状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