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的调节,ISO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ISO设置进行拍摄,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1/125s。不过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ISO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
不过对于ISO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ISO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ISO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ISO变化的优点和缺点。
简而言之,ISO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实现拍摄的可靠性。
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低ISO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判断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效率智商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判断题 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
判断题 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
判断题 根据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可以随便开博客。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选题就是选择所要评述的问题,即面对什么问题发言,从写作程序上说,只有选择的工作完成后,作者才能安排文章的立意、中心思想以及语言的合理运用等。一篇评论的成败,关键在于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①在诸多问题里究竟选择什么问题来讨论。②统一新闻可以发掘各种不同的问题,蕴含某个普遍的问题。最好的问题:①人们没有多大关注确是重要的问题。②别人已注意到但仍有话可说。我们应该关注:①党和政府的精神②公众的声音③从新闻报道中发现④记者实地调查
判断题 为什么事件性新闻深受传播者和受众的关注:人类自有传播活动起,尤其是自从商业性报纸诞生之后,事件始终是传播者猎获的目标。为了报道新闻事件,无数的记者曾经赴汤蹈火,有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尽管当代有些新闻学者对媒体过分强调事件、强调“异常性”而忽视“非事件”性的事物提出了批评,轻视或无视事件,对于新闻传播活动来说是不可想象的。(1)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受众接触新闻媒体,关心新闻信息,其本能的要求是了解生存环境的安危、了解世事的变化。事件性新闻报道的“事”,是环境变化的一部分,所以,它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事件越大,例如战争、地震、洪水等,读者面越广,关心的程度越高,媒体越应着力报道。可以说,新闻媒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传达“变”的信息,读者主要关心的也是“变”。因此,新闻媒体不能不投入很大的力量报道事件性新闻。(2)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3)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正是基于这样一些原因,各类新闻媒体都不能不把“事件”作为自己的重要的报道内容。
判断题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理论特点①“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活动在受众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与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不同,一般而言,后者是指对“思考方式”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的方式来加强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前者是指对“思考对象”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动产生连动作用的可能性。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查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问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换言之,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