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类型有哪些?
(1)新闻标题的种类
①根据标题与稿件的关系
a.单篇新闻的标题。一篇新闻稿中,可能出现的标题共有五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这些标题中,只有主题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都不能脱离主题独立存在。
b.多篇新闻共有的标题,即“多标题”。
c.介于新闻与标题之间的新品种:标题新闻。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的简要报道,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
②标题根据内容特点分为实题与虚题
a.实题是指叙述事实的新闻标题,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
b.虚题是发表议论的新闻标题,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实题可以独立存在,而虚题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实题。
(2)新闻标题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
①单一式结构
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只有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制作卑一式结构的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a.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没有辅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的标题是实题,向读者揭示最
重要的新闻事实。
b.卑一弅结极癿标题没有辅题作为引寻戒者补充、览释,因此标题癿意丿必须宋整,让读者看得明白,不存疑问。即卑一式结极的标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
②复合式结构
复合式结构的标题是由主题、引题和副题共同组成的,可以是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引题、主题、副题三者俱全的形式。制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斱面:
a.引题与主题的关系
第一,以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
第二,以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使长主题简短化。要注意的是,这类引题与上述第一种类型不同,它通常交代“何人”与部分“何事”,因此是整个标题中不可删除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这样的引题,主题的意思就是不完整的,不能独立存在。
第三,以提出疑间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提出间题的引题与主题形成一问一答,生动而有吸引力。发表议论的引题能够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也能引起读者对主题中新闻事实的关注。
b.副题与主题的关系
副题是在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副题对主题的补充与解释,主要有着样一些方式:
第一,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
第事,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
第三,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
第四,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
c.复合式的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标题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二,要注意虚题与实题的结合。
第三,要注意标题分行是否合理,主题意义是否完整。
第四,要注意标题各部分的语意连贯。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通讯的主题:(一)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通讯是详尽、深入、形象、生动的新闻报道,使用材料多,表达篇幅长。通讯写作的第一个难题是作者掌握了许多材料,却不知道如何很好地组织。这就需要有主题。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比材料,形成通讯写作的形象之线、思想之线、情节之线,形成通讯本身与写作过程的主题之线。这条主题之线,就是通讯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我国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在谈文章之道时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通讯的主题就是通讯的灵魂:主题决定着通讯的社会价值,主题支配着通讯写作的全过程,即材料取舍、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语言运用,都围绕主题展开。正确选择主题,深刻提炼主题,完美表现主题,成为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通讯的主题,是人们评价一篇通讯时首先的评价标准。一篇通讯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正确、深刻,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大小。(二)通讯主题的要求1.主题正确这是对主题的首要要求。一是合乎客观实际,贯穿于文中的主观认识与所报道的客观事实能够统一起来;二是顺应客观规律,思想观点导向正确,与社会潮流、社会规范合拍,具有时代色彩。2.主题鲜明通讯所揭示的内容、描述的形象、报道的情节、采用的方法等,要求对作品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等,显示出较为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让人一看便知。许多情况下,依靠标题直接表示:《伟大战士邱少云》、《英雄登上地球之巅》。3.主题集中主题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事实需要不同的主题,对同一人物、同一事实的报道也可以有多主题。在通讯写作时,多主题应该统帅多篇章,一篇文章应该围绕一个主题。打个比方,通讯的主题如部队编制,统帅之下有将校,将校之下还有尉官、士兵。系列报道可以围绕一个大主题,以不同分主题各自为战,篇内绝对集中,篇外相对集中,独立发表的单篇通讯也能围绕各自的母主题,以不同子主题配合,但要绝对集中。4.主题深刻要求所有的通讯主题都表现深刻,不现实。一般事件性通讯、普通观光性通讯等等,主题用不着故作深沉。深刻主要针对时代精神、历史意义而言,针对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等,展现了新的精神、新的探索、新的认识,起到了正面宣传的作用和舆论的正确引导。如《人民日报》2002年10月14日刊发的人物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新华社2002年11月14日播发的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
判断题 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语要求(1)语言要深入浅出。①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②针对读者的特点进行说理。(2)语言形象生动。①善于运用比喻。②使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3)语言要入情入理。①要有真知灼见,要有真实情感。②要和读者有感情上的交流。③恰当运用修辞手法。4语言要朴素精炼。
判断题 新闻的本源与来源的区别:新闻本源和新闻来源是不同概念,前者侧重于新闻的实质,而后者侧重于新闻的出处。(1)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坚持每一条新闻都以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采访、写作、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2)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因此,题中“新闻本源即是新闻来源”的观点是错误的,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判断题 简述风貌通讯的分类。风貌通讯的选材比较广泛。如果按内容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2)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3)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判断题 公众号名字是公众号的第一印象,是品牌标签,对公众号的推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随便乱取。
判断题 摄影的功能主要有记录功能、信息传达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判断题 为什么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作出了什么贡献。(1)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①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自由则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出版自由不仅仅是报刊的专利,它决定着人们的信仰、思想自由,信息交流的自由,人身自由。出版自由从根本上挖掉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石。由此,从16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成为各阶级尤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焦点之一,出版自由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自己政权的核心口号和目标。②出版自由口号的伟大在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为了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巨大的抗争。第一时期(16世纪到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版印刷机。当时正值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这两者地结合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思想大地震。由于印刷机的出现,因而产生了“危险思想”的传播远远超过这种思想创始人的直接影响这一前景,于是问题尖锐了。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本能的恐惧使各国王朝先后颁布种种法令,严厉压制出版。这些禁令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于新兴技术即印刷术上。所以,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第一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先有后,但在此时期,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了报刊的发展。第三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小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真正实现在欧美各国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在17,18,19世纪,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过封建王朝的复辟,有过资产阶级政权对封建阶级的妥协,有过独裁统治,欧美各国政府都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各种手段来扼制出版自由。各国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③列宁在综览近代世界史时曾精辟指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资产阶级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时至今口,出版自由(新闻自由)仍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它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各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④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这是确保公民的知晓权,进而参与国家、地区公共事务的前提,也是国家政权、企业、家庭(个人)对外界变动及时做出决策的前提条件。(2)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贡献101643年6月,英国国会恢复了出版特许制度,并成立出版检查委员会。1644年8月,弥尔顿未经当局审查便出版了关于离婚问题的小册子,受到议会的强烈谴责,并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11月,他出版了自己的演讲词,即《论出版自由》。在这本小册子中,弥尔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在实质上也等于第一次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口号。弥尔顿认为:”书籍不是死的东西,而是蕴含生命的,和作者一样活跃。如果政府进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就会扼杀人们的思想,书报的检查是一场大屠杀。”他坚决反对书报审查制度,主张人们有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权利。他的出版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认识理性的动物,能够区别真伪与善恶;真理和谬误进行交战时,最终胜利的将是真理;政府没有必要进行干涉,而且这种干涉不能达到消除谬误、认识真理的目的。②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是与弥尔顿一脉相承的,并且他在弥尔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他不但完善了弥尔顿的新闻思想,还将其付诸实践,从理论和法律两方面确立的新闻自由原则。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包括天赋新闻自由思想、“第四权力”观和新闻事业的教育功能。新闻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是天赋的不可转让和剥夺的权利,也是个人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新闻自由是保护民主和限权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自由和自由政府实际上是同荣辱、共存亡的关系。即认为新闻自由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他认为出版事业对人类文明至关重要,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有赖于出版事业的发展,新闻出版自由是文明传播的先决条件,没有新闻出版自由,人类文明势必被愚昧所湮没。杰斐逊对新闻自由思想的实践体现在,促使《权利法案》写入宪法。1791年12月,《权利法案》以十条修正案的形式写入宪法,其中第一条修正案就包括关于宪法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保护。宪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杰斐逊促成了美国新闻自由思想法治化的第一步,从宪法修正案的高度使其新闻思想法治化。此外他还废除了《惩治煽动叛乱法》,维护了新闻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