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改稿的一般程序。新闻编辑在对一篇已经决定要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时,一般的工作程序是:(1)通读全文目的在于认识原稿。这种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稿件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情况;二是发现稿件存在的问题,并设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种认识是修改稿件的基础。认识越清楚,下一步修改就越顺利,质量也越有保证。不能急于求成,在未通读全文癿情况下,就边看边改。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容易改得不得要领,甚至歪曲原意。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长稿,即使通读一遍也未必能认识,需要多通读几遍。宁可先多花一些时间,而不要匆匆动手,免得以后返工,更费时间。(2)着手修改即把前一步设想的方案付诸实施。但第一步的设想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可能一一都想得很具体,因此,在着手修改时,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做到字斟句酌。修改要用不同于原稿字迹颜色的墨水,如果颜色相同,则用笔要不一样。如原稿是用钢笔写的,修改则要用毛笔。一般编辑和部组负责人的修改所用的笔或墨水也要有所区分,以便以后查对。在原稿上修改,改正的字可写在行间或四周的空白处。假如原稿改动很多,或几经修改,原稿已改得比较乱,不易认辨,需要重抄。校正小样,要采用标准校对符号。符号要用引线勾画到四周较近的空白处,引线不宜交叉或重复。(3)改后检查稿件修改完毕,必须从头至尾认真阅读,检查是否有在文理上、用字用词上的错误并进行校正。这种改后检查至少要进行一次,对于重要稿件,还要再检查第二次。整哥修改过程,需要对原稿和修改后的文字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来发现问题。阅读一般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略读,即着重注意内容,对某些细节,如用词不当、错别字、漏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暂不去推敲;另一种是点读,即逐字逐句地去进行阅读,不仅注意内容,而且不放过任何细节。修改过程中的阅读,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这两种阅读方式,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开始通读原稿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在作最后一遍的检查性阅读时,可以采用点读的方式;而在着手修改时,既要有略读,也要有点读。这样就可以发挥两种阅读方式的长处,提高修改得效率和效果。
判断题 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判断题 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
判断题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社会调节功能。监测是:“晴雨表”“候风仪”;调节是“传声筒”“排气阀”。
判断题 快门速度越快,感光胶片受光量越大。
判断题 新闻写作是运用哪几种方法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新闻写作通过用事实说话来解决观点和材料的基本矛盾,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用典型事实说话就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由于事实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新闻报道必须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即典型事实。典型事实的选择标准:①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②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③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④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通过再现现场说话“再现场景”,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俗话说“眼见为实”,把它们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一般而言,可感性越强,可信性和说服力就越高。采取再现现场说话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时可以通过第一人称再现法进行。针对非现场报道类型的稿件,可以在叙述中穿插使用“现场再现”的描写手法。(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由此可见,背景材料本身也是事实,用背景材料说话属于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法。运用背景材料说话,通过背景材料表达记者的倾向,是客观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①善于联想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得出结论。②善于对比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横向对比或纵向对比,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③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报道同一新闻,选择不同的背景材料,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记者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④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同一个新闻事实,由于运用的背景材料不同,记者所表达的意见、看法。换言之,记者想通过这篇报道说的话,会有很大的差别。(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借助“直接引语”说话是西方新闻界客观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法,实际上是“借嘴说话”,其作用如下:①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②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直接引语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③直接引语的特殊的作用是“借助直接引语说话”。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引语用得好的报道,恰恰是文趣盎然、生动真实、现场感强、观点鲜明。
判断题 如何判断一个镜头的好坏?第一,看它是否符合技术上的标准,即清晰度够不够,曝光如何,聚焦是否准确,白平衡调节是否准确,以及画面是否晃动等;第二,艺术标准,构图如何,主体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和谐,画面是否均衡,立体感、空间感、气氛、变下你如何;第三,看镜头是否符合节目的要求,在编辑中是否好用。
判断题 新时期军事新闻采访有哪此新要求?新时期的军事新闻采访要求有:(1)时代转变,体材转移我国已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党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为军事新闻,其报道的题材范围已发生发化,其报道的题材重点也应由原先的以军事斗争为主而转秱移到军事现代化的方面来。(2)明确原则,突出重点在现代战争的条件及要求下,部队如何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实现国防现代化,适应现代化戓争的需求,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密切关注的。(3)讲求效应,注重节制处于和平时期,大仗基本没有,但边境上的小打小闹时有发生。因此,原作为军事报道主要组成部分的战斗报道,在今天就带有新的特点,即政治性更强,策略性也更需讲究。这是因为,战斗新闻最能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报道好与坏,事关重大。在具体报道中,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政治性与策略性的完美统一,应当注意扣子开小些,而挖掘则深一些。扣子开小些,即抓住一场小战斗和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一个人落笔;挖掘深一些,即着重写我军指挥员为祖国、为正义而战癿英勇献身精神和我军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的现代化战斗力。(4)谨慎从事,严守机密报道我军国防建设新成就、新装备乃至军事训练技术等,涉及军事机密,报道时必须十分谨慎,严防泄密,这是军事记者特有的业务修养之一。要做到守密,除了记者加强保密观念以外,比较恰当的做法是,报道时只讲其然,而不讲其所以然,即记者从场景、气势人笔,多从我军指挥员的精神风貌着眼,让人们看到的是我军现代化的风貌,感受到的是现代化军队及其作战的规模、气势与神威,而回避对武器性能、操何要求、具体指挥与组织技能等方面的披露。(5)作风踏实,雷厉风行我国军亊记者有着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传统,他们在采访时雷厉风行,深入火线,不避艰险,抱定随时以身殉职的态度,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不少记者先荣地牺牲在战场上。当代军事记者应当继承这一传统,这是因为,战场上或是演习场上,风云莫测,瞬息万变,记者若没有亲临火线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是难以搞好军事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