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校对的基本功能: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判断题 新闻述评的类型①一种类型属事件性述评,就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评论,这类述评更靠近报道也更要写好事实。(事实:观点,6:4)②另一种类型属于非事件性述评,例如就社会问题、工作问题、思想问题等等进行的述评,他们往往评的成分更重。作为新闻述评,其基本特点也是以为依托新的情况或者问题进行评论,也带有新闻性。因此,应当勾勒出所要评论的对象以新情况与新问题的轮廓,也必须反胜基本事实

判断题 三四十年代,我国通讯体裁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性的加强。其间范长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记者。

判断题 新闻导语的“导”字有(开始、启发、引导)三个涵义。

判断题 秘密性观察,又称非闯入性秘密观察。记者不公开身份切不让采访觉察在暗中观察各种情况,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记者在采用隐匿性观察和秘密性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职责范围之内活劢,一般不要干涉对方的人身自由,更不要侵犯对方的人身权,以免造成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同时,记者也要格外机警,注意自身的安全。

判断题 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法租界创刊,由英华主持,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该报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创刊至1916,英华主持,1912年前基本上是一张宣传君主立宪的报纸,1912年后在政治上拥护共和,以严肃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大报。第二阶段,1916到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亲日报纸。第三阶段,1926到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第四阶段,1949至今,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仍在香港出版,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1902—1916,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保皇立宪。对外上先是亲法,后转而亲日。由于英华有法国公使馆做后台,报纸又在天津租界出版,因此敢于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贪官污吏的罪行。经常为穷人鸣不平,又多次举办赈济灾民的活动。以报风严肃,“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2)1916——192611916年,英华将报馆安福系财阀王郅隆,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浓重亲日色彩的报纸,为读者所厌弃,于1925年11月停刊2胡政之受聘为该报经理兼编辑,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惟一中国记者,其“巴黎来电”成为人们竞相阅读的内容。(3)1926——19491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吴鼎昌任社长、胡任总经理、张任总编辑。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板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抗战时期停刊和内迁1936——19451936年,鉴于京津局势紧张,《大公报》落户上海,创办上海版。京津版同时发行。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机陷落,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分别于1937年8月、12月停刊张季鸾相继创办汉口版、重庆版;胡政之先后创办香港版和桂林版。抗战期间,辗转迁徙,财产损失严重,但由于经营管理得法,报馆依旧获得长足发展,渝版、港版、桂版一度同时发行,在规模和舆论影响力上,其他报纸难以相比。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A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12月,上海版、天津版相继复刊。46年在上海成立大公报社总管理处,管辖上海、天津、重庆三馆。又设台湾办事处,发展为拥有上海、天津、重庆、香港4个分社同时出版的报团组织。言论上基本是呼吁和平、反对内战。B国共谈判期间,貌似公正的《大公报》采取时阴时阳的报道方针,态度暧昧。就国内外十分关注的和平与内战问题,持反共立场的《大公报》与《新华日报》产生过激烈的论战。新华社社论揭穿了其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的立场对国民党不满和抗议其镇压学生运动和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C解放战争后期,鼓吹“第三条道路”在国共争夺权力的白热化时期,发表《自由主义者的信念》社论。主张中国走“第三条道路”,“文人论政”的大公报处境尴尬。王芸生1948年11月主持港版工作后,发表《和平无望》,宣布改变立场,开始左倾,49年后,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报纸的阵地。(4)建国后,1949至今11950年,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内建立中共党组。根据指示,既不正式对外宣传,也不故意否认。此后,思古退还,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公营报纸。1952年重庆版停刊,53年上海与天津合并,在天津出版,56年迁至北京。王芸生任社长,分工报道财经工作,1966年停刊2香港版仍在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辛亥八报——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中国日报:1900年1月5日由孙中山领导创刊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后迁至广州出版,后1913年“葵丑报灾”被袁世凯查封,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革命报纸。宣传内容:1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2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3《鼓吹录》为中国报纸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4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重要的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都在该报内进行,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后被多家革命报馆所继承。

判断题 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判断题 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1.核对数字、人名、地名等基本信息。2.做到对“下锅”的“米”心中有数。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一)对采访笔记进行补充所包括的内容录音设备中的资料、二手资料以及采访现场未来得及进入笔记的资料。(二)采访笔记补充工作解析1.把录音设备中的资料转成文字。2.将记在心里的内容放进笔记。3.将二手资料补充进采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