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试就中西方当代新闻评论做一比较。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中外都是一样的:美国普利策称评论为“报纸的心脏”。而在中国,更是将评论定义为“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编辑部的权威性言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或重大问题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但是,由于政治体制、经济程度、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新闻评论呈现出很多差异。(1)中西方当代新闻评论的原则差异①中国:党性原则在中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而新闻评论,又是各种宣传形式中最重要、最权威的一种形式,体现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着报纸的立场、观点和它的党派性。新闻评论党性原则的主要表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唯物辩证法,对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正确地阐明观点和主张。②西方:独立性原则西方新闻界为新闻评论确定三项原则:保持独立性;为公众利益服务及在社会舆论中的领袖地位。独立性是其中的首要原则。普利策曾给《世界报》确定的原则:《世界报》永远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决不向不公正与腐败现象妥协;永远同任何党派别有居心的宣传唱反调,决不从属于任何政党;永远坚决地保持独立性,决不畏惧向危害社会的势力进攻,不管它是富人还是穷人。《纽约时报》也有过“无私地服务于公众利益,不使报纸变成实现个人野心或党派政治的工具,也不使它成为个人或宗教偏见的喉舌”的原则。很显然,由于西方媒体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功能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其评论必然要坚持独立性。评论一旦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无原则地为某种特殊利益所驱使,那便谈不上“服务公众利益”,当失去读者的信任时,它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自然也岌岌可危。(2)中西方当代新闻评论的作用差异①中国:舆论引导,宣传政策我国新闻评论的根本作用,是进行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它不仅反映舆论,而且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纵观我国报纸上的新闻评论,由于它不同于任何个人与团体发表的谈话,而是既代表党委又代表群众的一种发言形式,因此是影响某种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新闻事业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舆论机关,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对舆论的导向作用不可低估。从微观角度来看,新闻评论的首要作用是宣传党的政策;其次,弘扬精神文明也是评论的一大作用。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宣扬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表彰先进,针贬时弊,批评错误言行,对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②西方:赢得读者,帮助读者纵观西方新闻评论的理论与实践,不难找出一条贯穿线,这就是“以读者为中心”。西方的政治体制及新闻体制是多元化的,各个不同的利益团体,包括如政党、企业集团、宗教和社会团体等,都有自己主办或控制的新闻媒介;即使是相对独立的媒介,也有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观点以至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倾向性。这就形成媒介彼此之间在评论上的激烈竞争和对抗局面。此外,经济上的压力也大大促进带有企业性质的媒介对受众的争夺。因此,客观的环境使报纸评论不得不注重读者的政治倾向、利益要求及阅读趣味。但是,这种注重并非简单的迎合,而更着眼于对读者的帮助、引导和思想上的启示。西方评论界提出评论的重要职能,即帮助读者在阅读纷繁复杂的事件报道时理清头绪,特别是提供认识、思考有关问题的方法。因为评论能告诉读者事件的背景等,使模糊的事实变得清晰,并指出事件的意义。此外,评论还有一个大任务是帮助读者更新观念。有些陈旧过时的想法,或传统的思维习惯对人们影响至深,而且自己往往不易察觉,评论要慎思明辨这些会阻碍新生事物的旧观念。西方评论界把自己社会责任的实现首先寄希望于影响读者,而不是影响上层。同时,他们自觉地把激励思考、使读者能够持有独立见解的目标置于宣传己方观点之上,这或许是民主政体的一个侧影。
判断题 校对的总体目标即报纸无编校质量差错。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无“编错”和无“校错”。
判断题 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判断题 日光型彩色片标准的色温是3200k。
判断题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提问,是记者运用对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1.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每次都有所不同,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2.采访对象的情况极为复杂。3.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二、提问的类型(各自的有缺、用途)1.开放式提问所谓开放式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笼统,采访对象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优点:采访对象可以很随意地回答,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对于记者来说,这种提问也比较省力,且问完后,有一定的喘息时间,缓和采访的气氛。缺点:不利于挖掘关键性材料。用途:一般主要用于访问的开头,以便形成融洽自如的采访气氛,在采访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2.闭合式提问所谓闭合式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采访对象的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优点:比较尖锐,锋芒毕露,容易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实质性的材料,深入采访往往是要靠闭合性提问完成的。缺点:气氛往往比较严肃、紧张,记者提这类问题较吃力,必须事先掌握大量的材料。用途:一般适于层层追问、深入突破、证实事实等。三、提问的方法1.正面问。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2.侧面探。记者不便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侧面入手,或者绕个弯子,提些表面看来与访问内容无关的问题,以引发采访对象谈出真实情况的一种提问方式。3.反面激。从逆向提问,通过一定强度刺激的问题,激起采访对象由“要我谈”变成“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4.设问法。记者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或者明知故问,以使采访对象放松戒备,或引发采访对象思考、回答,从而获得或证实原已初步掌握但又没有肯定的情况。四、始终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一)明确提问目标1.新闻文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2.记者新闻价值观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3.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二)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三)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五、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一)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采访题材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提问可以使正面的、直接的,只要循序渐进、理顺逻辑即可。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采取旁敲侧击甚至利用采访对象谈话漏洞进行提问。旁敲侧击抓住采访对象谈话的漏洞(二)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1.平视强势群体:在进行采访时,记者要消除面对强势群体的紧张感,提问宜直接、切中要害,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尖锐和敏感的问题,以得到对方的尊重。2.尊重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记者的提问应当以尊重关怀为基调,问题委婉、谦和,避免提过于尖锐和敏感的问题。3.与一般群体的沟通:面对这些群体,记者提问宜直接明确,多用交流切磋的口吻。六、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提问的逻辑性(二)提问力求简洁明确(三)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四)采访提问的引导艺术(五)避免说外行话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倾听:去听,去理解,为随后再现采访对象提供的基本信息做准备。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1.了解事实真相2.发现新闻线索3.提供写作思路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1.注意力高度集中2.全面地倾听3.耐心地倾听三、怎样成为职业倾听者1.做好倾听准备2.倾听观点3.倾听支撑事实4.评价对方的发言5.倾听没有说出的话或说出一半的话6.鼓励并指明方向7.显示你正在倾听四、因人而异的倾听1.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2.对想说而说不出3.对思维活跃、爱跑题者4.对出于某种原因讲一半留一半者5.对给采访设置障碍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的内涵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采访方法。二、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具体功能(观察的作用)1.获取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2.获取生动的细节,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3.加深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4.观察不受条件限制,有时是采访的唯一方法。三、观察的内容与方法(一)现场观察的内容与方法1.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概貌2.观察现场事物的“动态”和细节(二)人物观察的内容与方法1.观察人物周围的环境2.观察人物的外貌3.观察人物的动作4.观察人物的无声语言四、观察的注意事项(一)明目的(二)多请教(三)抓特点(四)选地点1.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2.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3.避免听觉刺激对视觉的干扰。4.注意动观与静观相结合。(五)善用脑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本节谈到的记录,真正的含义就是笔录,而不是由其他设备代为进行的记录。一、记录是采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采访中关于当场记录的争议:1.当场不记。2.当场少记,事后多记。3.访问时记得越详细越好。结论:所谓少记不是不记,而是记要点,记精粹的话,记生动的话;所谓事后多记,就是在采访结束后,抓紧时间尽可能详细补记,以备遗忘。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作用1.为整理采访对象的谈话要点奠定基础2.可以记录记者随时产生的灵感和思路3.可以记录记者观察所得4.可以记录记者非正式采访时的所见所闻三、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1.记要点。新闻事实的关键材料或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包括:事件的起因、转折及产生的后果,人物及其活动的典型细节,工作的主要经验及教训,重要的背景材料等。2.记易忘点。时间、地点、人名、单位名称、数字及各类业务的专用术语等。3.记疑问点。采访对象所述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符,或与记者掌握的、旁人介绍的有出入,使记者产生疑问。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采访对象思想的“闪光点”和能反映其心声、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话语。注意:人物思想和有个性的话语,记者应当逐字逐句如实记录,不能经过记录走样、变形。5.记观察所得。采访对象的神情、装束及环境布置等,如手势、相貌、动作变化、服饰、环境布置陈设及天气等自然环境。6.记记者的联想。在听采访对象叙述时,针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记者常会产生一些联想,必须及时简录在所记录的同类材料旁。四、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技巧1.快速有效地记录2.抓住要点进行记录3.适当的总结4.善用录音设备五、记录的注意事项1.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的宽一些。2.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判断题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是可以描写和烘托环境气氛的
判断题 在形式上,“超级链接”通常是以文本的“加亮”、“下划线”,或带加亮框的形式元素呈现出来,而且,如果我们将鼠标指针放在某个元素上面,鼠标“指针”随即变成了一只“小手”,那么,它肯定就是一个“超级链接”。
判断题 网络议程设置特征:从理论上看,网络的以下特点决定了网络议程设置的本性:(1)议程设置假设认为,人们对某些议题的关注程度,主要来源于这些议题被报道的频率与强度。而网络传播可以轻易地做到提高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频率与强度。(2)议程设置方面,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相互交织的。(3)利用互动技术,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当事人的影响会更直接地传递给受众,这对于提高一个事件的受瞩目程度也是非常有利的。案例分析:“王石捐款门”事件为例5月12日,万科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网友纷纷发帖质疑万科捐款数额太少。面对网友的质疑,5月15日,王石发表博客回应,“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规定“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遭广大网友指责甚至谩骂,王石“冷静”“理智”的博客回应引来骂声一片。一时间,“万科捐款门”被众多舆论推向风口浪尖,引起各方争议。5月15日,王石首次道歉之后,网上出现了一些力挺王石的声音,但不少网友仍不接受道歉。5月21日王石接受凤凰卫视《金石财经》主持人曾静漪独家采访时对网友表达歉意:“我现在认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我所说的那句话还是值得反思。”不少网友仍表示不接受道歉,认为王石此时道歉是迫于公司压力。5月22日王石就“捐款门”事件公开表示道歉;5月23日潘石屹发表博客为王石“辩护”引发新一轮讨论。围绕王石道歉引发的网民反应,不少传统媒体继续就这一话题开展报道,形成一片评论热潮。针对网民的意见和批评,不少媒体发表了回应的分析评论。如5月25日《广州日报》发表评论《王石道歉网友为何不能原谅》。《解放日报》5月27日的评论《王石的道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6月1日,事态进一步发展,“原谅王石”还是“王石下课”成为各方激烈争论的焦点。6月5日,万科股东大会高票通过捐赠一亿预案,王石再次无条件道歉,但网友要求王石“引咎辞职”的呼声又起。传统媒体纷纷第一时间对此进行报道。透视此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可以归纳出几个观点:1.网络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议程设置由可信度较高的媒介流向可信度较低的媒介,似乎是普遍的规律。但在网络传播活动盛行的今天,情况却不一样,传统媒体的报道越来越依赖网络来源,网络开始为越来越多传统媒体设置议题。这一点从捐款门事件再次得到了鲜活的证实。其一,网络不单是一个媒体,更是一个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发生的事件有些本身就值得关注,传统媒体报道它乃顺理成章;当网络公众自我设置的某些议程涉及当前的公共议题的时候,就会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传统媒体介入其中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家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以吸引受众,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络用户,报道他们在网络上关注的议题有助于获得他们的偏好。而且比起一个全新的话题,网上已有雏形的议题显得更为稳妥,其吸引力和关注度都得到验证,也使传统媒体更愿意、更倾向报道。从捐款门事件来看,正是网友对捐款门事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正是万科捐款事件在网络的火爆程度,使传统媒体迅速跟进,纷纷开始对该事件来龙去脉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媒体对捐款门事件的报道中,不少媒体将网友列入标题,网友的态度和观点不仅成为报道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成为推动议程发展的关键因素。网络空间的关注和事件,为传统媒体设置了议题。2.网络议程设置范围多元化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处于被动地位,被媒介设置的议程牵着鼻子走,参与传播进程的能力有限;到了网络时代,受众由被动变为主动,网民自己设置议程。由于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形成自己独特的虚拟空间,网络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网络议程设置的范围可分为两种:网络空间的议程设置以及社会范围的议程设置。网民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在网络虚拟空间引起众多网友的点击、参与和讨论,参与讨论者超过一定人数,便形成网络空间的热门话题,实现了网络议程设置。从王石捐款门事件来看,最开始无数网民在各大论坛发帖、各大博客撰文发表质疑万科捐款的内容,在传统媒体没有介入前,仅仅只在网络空间设置了议程。尽管关注网民众多,这个话题的影响力也还暂时限于网络。随着传统媒体的介入,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这个话题才开始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话题。3.网络议题不断变化网络上,网民可以利用网络即时、互动的特性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任何公众都可以在同一信道中迅速地把反馈信息传达出去。但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出现时,同时也有很多隐性话题出现,随时可以暴露。由于不同网友关注角度不同,阐释话题的影响力有不同,经过网友的不断互动和讨论甚至激辩,一个话题常常演变为很多话题,正面的话题可以演变为负面话题,负面话题可以演变为正面话题,这在网络上经常发生。这在王石捐款门事件中也得以充分展现,网友争辩的话题从企业该捐多少到慈善不以多寡论,再到对王石态度和言辞的反感;从房地产企业的暴利与责任,到为什么不接受王石的道歉。争辩的话题不断拓展,网友讨论的议题也不断变化。4.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议程相互转化随着网民数量的日趋庞大,网络日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受众的争夺以及新闻来源日趋依赖网络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开始越来越多地报道网络中网友高度关注的话题和事件,通过报道与评论和网友互动,形成不少新的社会议题。在不少案例中,网络不仅自我设置议程,而且不断为传统媒体设置的议程,传统大众传媒不再是设置议程的惟一机构,这可以说是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的重新构建。网友依据各自关注和兴趣点设置议程,通过塑造“拟态环境”和对该事件的关注和讨论,吸引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参与,成为网络世界中的热门话题。传统媒体纷纷介入,影响范围扩展至整个社会。从王石捐款门事件来看,这种相互转化的特征显现得非常明显。网友对王石捐款数额及言论的关注和质疑,引起平面媒体的广泛报道;传统媒体的报道(如王石通过凤凰卫视的道歉)又在网络上大量转载和传播,引发新的讨论;网友对王石道歉的不接受,又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后续评论(网友为何不接受王石的道歉),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5.设置议程的主体多样性网络媒体的内容来源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是最初的把关人;网络编辑通过传统媒体内容报道的把关、编辑及解读、建立专题,又成为网络议程设置的直接把关人;网络又将一部分传播权利由少数人手中分散了到广大网民手中,“把关人”角色分散,网民通过论坛和各种网络形式对热点问题的讨论,真正推动议程的形成,在网络空间带有舆论领袖性质和影响力的网民毫无疑问也成为网络议程设置的主体。在很多网络议程设置事件的整个过程中,网民自己根据事实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讨论升华自己的思想,进而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今天网上舆论最终产生作用和影响,往往是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相结合而造成的。网络通过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将网络的议题放大到全社会,形成社会舆论。网上舆论的“滚雪球”效应,是通过网络的多种功能实现的。6.网络单一议题设置功能强大网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媒体限于出版周期和版面,很难换着内容、角度对某一议题进行长期的报道。网络却可以在一天的报道中安排大量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消息;同时,还可以做到随时更新,更能把往日的相关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与最新消息连接起来。网络凭借技术优势,使其对单一议题的设置在方法和效果上都优于传统媒体。7.网络议程设置的时滞大大缩短受众在网上浏览了大量消息之后,对某个议题的关注,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改变。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效果通常是在几个月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网络议题设置产生效果的“时滞”大大缩短。通过帖子的数量,可以及时看出受众关注的话题及关注的焦点。从捐款门事件来看,地震短短几天后,企业的捐款数额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而房地产企业的暴利与万科捐款额的强烈对比,引发人们的热烈讨论;通过点击率可以看出某主题阅读人数的多寡,通过留言、评论可以看出网友对该主题反应的强烈程度及具体意见;网友的言论在网上保存时间久,通过观察一段时间的言论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议题发生、发展、分歧、衰变及异化的过程。信息收集相对传统媒体廉价、及时和便利,都将进一步推动网络议程设置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