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白描”原指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技法。它有别于工笔,也有别于写意画。在作画时它纯用墨线勾描物象,线条简练而传神逼真,不用颜色渲染,有的只是略施淡墨。采用此种技法,能达到遗貌取神的艺术效果。把这种技法借用到新闻写作上来,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小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白描虽然是描写,但如果从形式上看,它与直接叙述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可以这样说,白描是直接叙述和描写的高度统一。它洗尽铅华、质朴平实,透明度高,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即突出新闻价值,便于受众在快速交流中接受。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静物摄影主要通过(构图)、(布局)、(光线)、与(影调)及(色彩)的处理来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立体感)及外在特征。

判断题 内容提要,是介于标题与正文之间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的一种简短文字,辅助和解说标题中传达的最重

判断题 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1、黄远生(1885—1915)是民国初年名记者中的最杰出代表2、清末在政府部门为官时,便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辛亥革命后,全身心的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主编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京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撰述,还经常为《东方杂志》等多家报刊撰稿3、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的新闻通讯,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他常常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重大新闻和内幕新闻。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细致详尽,忧隐毕达。黄的通讯善于捕捉各种细节,绘声绘色,鞭辟入里。四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黄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题材,用日记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4、黄在新闻思想方面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5、1915年他被革民党人误杀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变为《远生遗著》存世。

判断题 信息图表有哪些功能?信息图表的功能如下:(1)信息整合功能信息图表不仅可以解释事物的复杂结构和工作原理,再现事件的过程和显示事物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将不同时间和空间内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展示,充分挖掘信息的价值、数据的意义。(2)视觉审美功能信息图表是一种视觉传播形式,制图与其他新闻产品的采制一样,都是对信息的加工和提炼,制图不仅凝聚着制图者的逻辑思维,而且要在用色、构图等方面融入设计者的艺术设想。(3)互动朋务功能互动朋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互动式图表中,借助于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受众可以在图表的多层次信息中任意选择,以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受众也可以参与信息图表的生成,统计调查类的网络图表往往有此功能。

判断题 融合新闻教育的美国模式从时间上来说,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其传统媒体遭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要早过世界其他地区;从强度和影响上来讲,美国也是传统媒体倒闭、裁员、减薪的重灾区。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媒体行业就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并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教育界的关注,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的新闻传播教学改革。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新闻学院,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新闻院校之一,为世界各国新闻教育学习和效法的榜样。其创办者威廉制定了最早的《记者守则》,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守的条律,被称为“永不过时的《记者守则》”。®其教育秘诀是“学习新闻和广告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践”。但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并不是美国媒介融合教育改革的率先尝试者,美国堪萨斯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早在1999年就已经启动了媒介融合教育计划,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也于2002年进行了媒介融合教学改革。事实上在2000年前后,全美大约有60%的新闻专业院系都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在2001年,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就有79%的人认为.新闻行业未来会以媒介融合作为发展方向,并认为应将媒介融合纳人到新闻传播的课程设置中去。2005年秋季学期,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开设的媒介融合专业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在美国新闻专业中排名第一.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不言而喻,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举一动对于新闻传播教育而言,无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和作用。其次,中国新闻专业教育规划多是以美国模式为样板,尤其是受到了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模式的影响.不仅每年有为数众多的中国留学生前往这两所大学深造,而且这两所学校也是中国新闻学者赴美考察的重要目的地。在历史上.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对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中国最早的两所新闻系——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和燕京大学新闻系,就是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帮扶下建立的,课程基本上也是照搬密苏里大学,双方也有交换学生和互换教师的协议。1924年燕京大学新闻系初创时,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不仅向燕京大学新闻系派出了教师,当时的系主任也由密苏里大学的教师担当。民国时期,许多从事新闻宣传的人也都曾在密苏里大学学习过。®2005年,在密苏里大学创办媒介融合专业前夕,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恰好在此调研,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感慨:“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改革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转向培养专家型记者的思路不太相同,它以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提供新闻传播技能的全面训练来培养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型新闻人才,这种尝试显然是有前瞻性的。”®因此,密苏里大学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率先进入了国内新闻学研究者的视野并备受关注,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1.专业设置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针对本科生的教学中设置了6个平行专业方向,分别为融合新闻(ConvergenceJournalism)、杂志新闻(MagazineJournalism)、图片新闻(PhotoJournalism)、印刷和数码新闻(PrintandDigitalNews)、广播电视新闻(Radio-TelevisionJournalism)、策略传播(StrategicCommunication)„六个平行专业的选择并不是从本科生人学就开始的,事实上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可以在完成一年半的本科课程学习后,自主选择六个专业方向中的一个继续深造。而前期一年多的时间主要是针对新闻学本科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新闻素养的培养。在我们所关注的融合新闻(ConvergenceJournalism)专业方向之下,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又分出5个平行的专业兴趣方向,分别为融合图片新闻(Conver­gencePhotoJournalism)、融合广播报道和制作(ConvergenceRadioReportingandProducing)、融合电视报道(ConvergenceTelevisionReporting)、新兴媒体(EmergingMedia)和新闻产业化(EntrepreneurialJournalism)。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不同的专业方向及专业方向之下的兴趣方向中均有不同的课程设置与之相配合,以满足学生对媒体不同领域的知识需求,可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师资力量之雄厚。2.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设有一系列的专业必修课.也就是新闻学的核心课程,其中包括新闻职业训练、美国新闻业守则、跨文化新闻、新闻报道、美国新闻史、实践问题解决、传播法和重点媒介领域的毕业研讨课。学生要取得学位就必须要修满19个学分的核心课程和完成3个学分的毕业设计。在6个平行专业共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各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还设有自己的核心课程、专攻课程及推荐选修课。融合新闻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四门:电视、广播和新闻摄影基础,融合报道,融合编辑与制作,专业研讨。同时,融合新闻方向的学生还需要修满6个学分的专攻课程。专攻课程划分非常细致,包括广电新闻类专攻课程、信息制图类专攻课程、国际新闻类专攻课程、调查性报道类专攻课程、在线新闻类专攻课程、新闻摄影类专攻课程、纸质媒体设计类专攻课程、纸质媒体编辑类专攻课程、纸质媒体报道类专攻课程,以及电视新闻生产类专攻课程。每个专攻方向下设有两到多门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同时融合新闻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完成6个学分的推荐选修课,如:可视化传播、新闻摄影发展史、传播实践课、新闻业问题探究等。可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作为全美最优秀的新闻学府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整个新闻学院开设数十门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覆盖了广播、电视、纸媒、图片、网络等媒体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各个方面。3.师资力量在师资力量方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倾向于聘请媒体中资深的新闻从业者。这些教师在媒体界都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新闻专业资格,许多人还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或者美国新闻的其他奖项。在融合新闻方向,共有9位教职人员,他们全都是经验丰富的前媒体从业者。他们不一定具有博士学位,但给学生带来的知识来自亲身实践,对新闻工作的理解非常具有指导作用。他们有的曾是网站的新闻部总监,有的曾是报纸记者,有的曾是摄影记者、电视编导。新闻教学中大量来自媒体一线的专业人才的加人,使得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融合新闻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媒体实践,使学生的能力培养更为符合当下媒体的实际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融合新闻教育其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媒体实战技能与经验。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一所享誉全球的新闻学院,将其称为美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学第一学府绝不为过。学院于1912年按照当时报业大亨约瑟夫•普利策的遗嘱投资200万美元创办。创立学院后,在1917年根据普利策先生的另一个遗愿,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一新闻学界最高奖项的评审与颁发机构。同时,哥伦比亚大学作为美国常青藤名校中唯一一所拥有新闻专业的院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使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为世界公认的新闻学顶尖学府,不仅为全球各地的新闻学子们所梦寐以求,更是成为各国新闻学院学科设计、教学规划效仿的楷模。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侧重于本科生教学不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全美少有的新闻学研究生院。在学院1912年创办之初,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每年还有1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同在学院深造,到了1935年,时任院长的卡尔•阿克曼认为似乎用4年时间完成新闻报道专业知识的教学没有必要,这样的目标在10个月时间中就可以达成。因此,学院决定改革成为全美第一所新闻学研究生院,只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人才,其中研究生培养仅为10个月;博士生教育相对较长,一般为4一6年,最多可以延长至8—10年。1.专业设置在研究生培养的专业设置上,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现在提供三种不同的教学计划,分别是MS科学硕士项目(MasterofScienceProgram)、MA文学硕士项目(MasterofArtProgram)以及PhD哲学博士项目(DoctorofPhiloso-phy),分别授予硕士与博士学位。其中.科学硕士的课程设计更为强调媒介实践能力的训练,而文学硕士则更强调媒介理论的培养。学生可以在经过一年学习获取MS学位之后,再申请延长他们在新闻学院的学习时间,以获取MA学位。除此之外,哥伦比亚大学还有数字新闻中心(TowCenterforDigitalJour­nalism),以及其他专业与新闻专业的双学位项目(Dual-DegreeProgram)等。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学中有四个方向可供选择:(1)报纸(NewsPapers)。选择报纸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学习秋季学期常规的6个学分的“报道与写作I”和春季学期的“报纸工作室”。(2)广播电视(RadioandTelevision)。这个方向的全日制学生必须修完秋季学期的8个学分的广电方向的“报道与写作I”和春季学期的“广电业务”,还要修秋季学期的“广电新闻写作”,有些广电方向的学生也会改选春季选修课中的“广播电视管理”。学院鼓励所有广电方向的学生选修“报道与写作n”中的一门.当然须先获得指导教师的许可。(3)杂志新闻(MagazineJournalism)。杂志新闻课程通过GeorgeT.Dela-corte中心提供。因为杂志方向的学生必须上春季学期的“杂志业务”,所以不要求选修秋季的“杂志”方面的选修课。但是,要求参与春季学期的“Delacorte夜晚报告”的学习,并可以拿到半个学分。由Delacorte中心提供的杂志课程包括杂志写作、文学新闻、叙事写作和杂志生产。(4)新媒介(NewMedia)。选择新媒介方向的全日制学生必须修“报道与写作I”,秋季选修课“报道与写作II”中的“网络新闻”,还有春季学期的“新媒介工作室”。2.课程设置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之所以能以十个月的时间速成新闻记者与编辑,这与学院侧重于新闻业务训练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有直接关系。其每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几乎都围绕着如何写好新闻、如何制作好新闻来展开。其中,学院特别强调新闻记者的写作能力的训练,将其作为融合报道记者的一种核心能力来重点培养。学院的学生在一年学习期间通常要进行大量的写作和报道训练,从短篇新闻到长篇报道,甚至大论文般的新闻特写,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同时,学院还开设针对不同媒体的写作课程,如“报道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杂志写作”等,并且要求全日制学生必须参加学院的报道与写作讨论会、媒体工作室等,进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培养新闻从业者通过增加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来实现,认为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已经不需要再学更多的新闻了,他们需要的是选择专业的方向,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其课程的新颖之处就在于,“它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用于报道这些主题的全方位菜单,并且将非新闻的专业知识同训练记者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中国传媒大学考察团在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参观后感慨:“哥伦比亚大学所追求的是纯粹的新闻专业教育,着力培养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着新闻工作技能展开,专业课程划分非常细致。哥伦比亚大学关于新闻写作的选修课就包括了‘世界报道’‘移民报道’‘地区冲突报道’‘经济报道’4环境报道’‘政治报道’‘种族报道’‘特稿写作’等21门。”关于融合新闻生产方面,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数字媒体的专业方向,针对未来媒体的需求进行了课程的调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动画、视频剪辑、图像处理、网络写作等融合新闻报道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2010年初设立的数字新闻中心,也是为了适应融合新闻报道环境下对于新闻记者的全新要求。来自英国《卫报》的前数字内容总监艾米丽•贝尔(EmilyBell)担任数字新闻中心主任。3.师资力量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拥有堪称全美国最杰出的教师团体,目前任职的有40名全职教员及10名荣誉教授,其中绝大多数拥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譬如,数字新闻中心主任艾米丽•贝尔(EmilyBell)教授从1990年就开始担任财经记者;国际新闻专业教授安•库伯(AtmCooper)拥有超过25年的广播和印刷媒体的工作经验;作为小说家和专栏作家的教授海伦•本尼迪克特(HelenBenedict)不仅曾经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写过专栏,而且在1990年就开始出版自己的著作;摄影专业教师妮娜•伯曼(NinaBerman)从1988年就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作为一名独立摄影记者为世界各地的杂志提供图片作品。除此之外,学院的教职人员中不少还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丰富背景,譬如,商业新闻教授纳萨尔(SylviaNasar)拥有文学和经济学的学科背景,拥有德国和土耳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媒介创新研究所的马克•汉森教授拥有的是数学和统计学的专业背景;教授阿里•戈德曼(AriGoldman)不仅有《纽约时报》20年的从业经验,更是跨文化和宗教领域的专家。另外,由于哥伦比亚大学地处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各类型人才相对集中,新闻学院还聘请了123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这些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就自己的专业领域或研究领域来为学生作专题讲座,这在美国新闻院系中还是非常少见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不仅拥有无与伦比的师资力量,而且学院对教职人员的要求也有其独特性。学院的副院长Klatell说:“在这里教书,我们不需要博士文凭。我就没有。但我们坚持教师应该有高水平的专业经验。我希望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院对教授没有研究方面的要求,但有很严格的发表作品方面的要求。我们希望他们能定期出书,但不是关于理论的书,也不是教科书.而是关于新闻的书籍,深度的、非虚构的、需要作者本人进行大量报道的书籍。”也就是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那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学教职人员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学院还鼓励他们继续强化他们所擅长的新闻传播实践,而不是投身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工作中去。学校希望他们能够在教学的同时继续从事新闻生产,使之不与媒介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节,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持教学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三、融合新闻教育的改革路径与走向2010年,旨在促进新闻行业创新的“骑士基金会”(KnightFoundation)副主席艾瑞克•牛顿(EricNewton)教授在论述媒介融合语境下美国新闻教育转型中的对策时,提出了四种改革路径和发展趋势,现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1.改革创新新闻与传播学院应该成为传播内容和媒介技术的革新者,要积极尝试新的叙事报道方式,向学生讲授数据可视化、网页抓取、计算新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老师甚至还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开发用于新闻报道的新软件。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往往只充当媒介业界新闻改革创新的旁观者、总结者和失败时的嘲笑者,现在应该站在新闻传播改革的第一线,深入媒介领域调査研究,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知识密集的优势,主动开展各种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报道改革。2.协调沟通新闻与传播学院应该更多地与其他学院保持紧密联系,借助整个大学的知识资源,促使大学新闻教育不断地向外延伸,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健康、商业、娱乐等领域,甚至包括电脑程序等.否则传统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会不堪重负。艾瑞克•牛顿(EricNewton)建议“新闻传播学院最好与自己学校的其他院系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尽可能地运用其他院系的学科资源来充实和丰富新闻学教育。3.开放共享新闻与传播学院要积极施行开放式的、协作式的新闻传播教学方法.提倡不同的新闻传播学院之间要彼此分享教学方法、工具和实验室等,进行更多的网络教学,共享大数据、网络教学资源和研究资源。4.组织发动新闻与传播学院还要“深刻理解社区媒介生态,不仅作为社区数字新闻的提供者,而且还要发动社区中的人们参与进来”。在融合新闻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梳理出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也需要设计出一种中心明确、层层递进、以上统下、先主后次的具体路径。新闻与传播学院固然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但还要尽可能地从客观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充分盘活和利用学校的各种现有资源(包括教师、科研、教学、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丰富资源),最大限度开展开放式、协作式的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助,从而不仅可以迅速地将新闻传播教育不断地向其他领域延伸和拓展,有针对性地开设面向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商业、体育、娱乐等新闻报道专业领域的课程,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性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也必须承认,完成融合新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是一项全体新闻传播学院甚至是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不是哪一家可以单独完成的。因此,需要加强同类型新闻传播学院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交流经验,共享资源,积极、主动地将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教学课件、PPT、讨论题、案例、参考资料、阅读书目等)上传到网络,不仅跨越学院、高校,而且跨越地域时空交流分享,从而共同促进新闻传播教学创新,提升新闻传播教育的整体水平。过去的新闻教育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将名记者的辉煌事迹作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和案例,主要培养学生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和本领。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知悉媒介生态和走向,掌握新闻本质和价值,更好地融人社区、服务社会,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融人并参与到融合新闻生产的流程中来。只要新闻传播教育坚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媒介生态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有一天,当人们看到这些进步,也许不再将其看作是什么新的趋势,而是一种新的教育传统。

判断题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社会雷达是对大众传播环境监视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环境监控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监控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人们察知和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动,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确定应变之策提供帮助。大众传播的这种功能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功能是其首要功能,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前提。

判断题 以如下标题写一篇短评:“限娱令”限什么?“限娱令”限什么?“限娱令”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有观众拍手称快,也有观众心存疑虑,认为“限娱令”有剥夺自己娱乐权之嫌。其实大可不必因此恐慌,“限娱令”是“限”非“禁”,而而且从“限”的幅度来看,也仅限于“过度娱乐化”及“节目形式雷同”等问题,观众公认的优秀娱乐节目,并不会淡出荧屏。这一点,从各上星台对节目的调整安排中,不难找到答案。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精神、道德等人文因素的支撑。虽然说倡导价值多元化是一种进步,但不讲“核心价值”、听任“主流虚无化”,同样是一种犯罪。文化产品历来就存在“有益、有害、无益也无害”的区别,对有益的产品加以京鼓励,对有害的产品坚决取缔,无益也无害者则要控制总量,这是文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何况,时下很多电视娱乐节目盲目追逐收视率,过度娱乐化,甚至格调低俗,确实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当前,“文化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神州大地正在掀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高潮,电视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化传播力量,其责任和使命不言而喻。虽然说,重点关注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媒体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选择的过程,恰恰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即使没有“限娱令”,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一一电视节目也必须要有这样的自省于自觉。就此而言,“限娱令”的最大价值,正在于改变以往电视台制作、选择节目的价值观。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优劣一一三个“不得”,等于把电视台推到了一个全新的价值坐标上。而在此基础上,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是很关键,但这也绝不等同于简单堆砌播出时段,必须讲究形式、提高质量,其中的创新压力,丝毫不比“限娱令”之前要小。因此,从电视从业者的角度来讲,“限娱令”既意味着责任,也是全新的挑战。

判断题 故意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