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或技巧?
新闻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
(1)采访的第一阶段,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步骤是:确立报道思想、获取新闻线索、进行采访准备、明晰对方心理、创造访问条件。
①报道思想是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内容、范围、方法。报道思想是编辑部根据党在一个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而制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的大体框架。其中既体现包含了新闻从业人员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 又在正确揭示宏观事物的基础上,给采编人员指出了今后采写新闻报道如何克服盲目性、明确目的性指明了大致方向。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朋务于报道思想;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②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段和概况,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新闻线索的获取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对于报道思想的确立和进行采访准备之间。新闻线索是决策的基础,获取较多的新闻线索能有助于选择方案的最优化。新闻线索的作用是,可以为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了想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包括:从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主要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中获取;从会议、简报中获取;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获取;通过记者的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通过受众、亲友提供新闻线索。获取新闻线索应该注意四点:注义验证,不要顺藤摸瓜;尊重规律, 不要拔苗助长;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③采访准备包括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包括: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 知识的准备。知识准备的好处是: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展开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临时准备包括:搜集新闻事实的有关材料,打有准备之仗; 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理论依据;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货的完备情况。
④记者掌握采访对象的被访问心理,可使访问准备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采访对象的访前心理包括先期性心理和临访性心理。先期性心理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以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是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先期性心理是由采访对象对新闻记者的信任爱戴和对新闻工作的神秘感、好奇心组成。临访性心理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为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由采访对象对自己新闻位置认识和临访心境组成。新闻位置即采访对象是中心人物还是边缘人物, 是局内人物还是局外人物,是新闻素材提供人物还是新闻素材佐证人物构成,新闻位置影响到采觚对象思维活劢的广度、情绪程度以及参与的积极程度。临访心理包括顺境和逆境等。仅表现形式上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为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为了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要做到以下七点: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和访问对象自己约旪间,和访问对象一起工作生活片刻; 设计得体的仪表形态;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调节较融洽癿访问气氛: 简单表明身份;扫视一周;以该亊物为话题;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体态、手势);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2)采访活动的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创造访问条件、掌握提问技能、主持调查座谈、注重现场观察、协调听觉功能、强调当场笔录。
①创造访问条件:在采访活动即将金入或已进入执行阶段时,除了一些必要的采访方法、技能、技术要掌握外,应特别注意创造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辅助条件,这是采访活动有效率的重要保证。如商定适宜的访问时机,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②掌握提问技能。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③主持调查座谈。采访活动的基本形式除了个别访问外,通常还采用开调查座谈会的形式。
④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视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访。
⑤协调听觉功能。除了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方式外,在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蹲点、参加会议等采访活动形式中,听觉的作用甚至大于视觉。
⑥强调当场笔录。做好采访记录,是记者采访活动全过程中不可忽略和缺少的一环。采访中许多场合的现场笔录所创设的亲近感、亲切感、真实感、信任感等现场气氛,是任何“高科技” 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3)采访活动的几个阶段包括:深入采访,验证材料,整理笔记,积累剩余材料,提炼主题。
①深入采访。
新闻采访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这就要深入采访。深入采访的方法是:
a.悉心抓特点
具体方法有看准形势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选择角度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包括:纵断面的比较,也叫顺序比较法,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事物同它过去的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量和质上的相异之处,就是特点之所在;横断面的比较,也叫对照比较法,即把一事物与同一时期的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量和质上的相异之处,也就是特点之所在。选择角度抓特点要注意, 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
b.悉心抓本质
记者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对间题要钻研透一点,深一点。
c.要克服阻碍采访深入的思想障碍
如盲目自满,重视数量忽视质量,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先入为主,重理论轻实践。
②验证材料。
记者必须把前阶段采访所得的有关材料,再放入实践中进行验证。验证材料要通过两个途径: 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通过再采访直接进行验证。不仅要寻找新闻源和当事人,还要注意佐证, 同时要克服侥幸心理和主观主义,代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整理笔记。
每次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记者不管多么疲劳,都应当尽力克服之,并毫不迟疑地立即整理采访笔记。这是因为,人皆会产生遗忘现象。整理笔记的步骤如下:通读所记的笔记,对采访过程进行回忆,将采访时心记的内容迅速添加到笔记中去,并纠正、修改原笔记中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通读整理以后的笔记,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边上标出记号;根据已经确定的新闻主题,将笔记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出写作提纲。
④积累剩余材料。
剩余材料积累的重要性表现在:可以使记者在写作时更好的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将来;可以使新闻写作更加有新意、有深度;可以有利于记者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积累材料应当从点滴入手,第一要勤奋读书,勤做笔记,二要持之以恒。
⑤提炼新闻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记者占有了大量材料和初步确定新闻主题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上升和飞跃,就是提炼主题,或称深化主题。深化主题根据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对全局的把握,二是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反映特定事物的事迹和思想风貌的通讯样式。人物通讯是最常见且影响深远的一种通讯体裁。人物通讯写作出现了许多经典,如:雷锋、焦裕禄、陈景润、孔繁森等等等等。人物通讯是弘扬时代精神,树立社会风范,反映社会面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形式。对于建筑单位来说,写好新闻通讯必须要实地考察,实地采访,实地体验生活,才能有典型可寻,有东西可写,有思想可阐发。人物通讯写作的对象:一、先进人物,典型代表先进人物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名词,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模范典型人。报道先进人物,典型代表,让他们不同凡响的业绩、精神世界和人生道路,生动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能让读者得到感动和震撼,得到有益的启迪,成为学习的榜样。例如我们的“大姐书记”陈超英,她是如何面对困难永不退缩,如何忠诚的履行职责,如何以切身行动感召身边的人等,都是可以成为报道的材料。二、弱势群体,平凡人物狭义的弱势群体是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比如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无钱上学的辍学儿童,以及因父母外出而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等。三、著名人物著名人物从来就是读者想了解的对象,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报道的题材。人物通讯写作表现人物的几种方法①用白描的手法刻画。这里说的白描,是指用人物的本来面目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白描手法是描写人物的最好方法。A.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我们常说的面由心生,人物的容貌、举止往往能显现他的特点。人物描写要注意使用平时的语言,切忌夸张。B.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往往描写的越细腻越好,只要是这些细节与通讯的主题有关,读者越觉得可信赖。C.语言描写: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作用。D.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要注意朴素真实生动,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无形的,转瞬即逝。②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描述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突出通讯的主题。虽然看起来没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但是所有的文字和细节,都是围绕主要人物来进行。总之,写人物通讯一定要注意:所选人物必须是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建筑单位亦然),而通讯的主题也必须是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企业里就是跟紧公司发展的主旋律。重在写人,突出他们的特点,把人物刻画的生动、真实、感人,但不能合理想象和无限拔高。
判断题 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
判断题 在视频的发表上,起标题描述等也是一门学问,点击量高不高很多时候标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则上是必须客观、准确、有信息量,杜绝做标题一族,低俗、色情等。
判断题 马克思提出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而无关具体的真实。()
判断题 常用校对方法校对的基本方法,是从各种具体校对方式中概括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出版物的校对。1.对校法对校法是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符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排录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对校法的特点是比照原稿,逐字对校样,发现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以原稿为依据去异存同,保证原稿的原意正确无误地复制成付印样。2.本校法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的一种校对方法。本校法要求校对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辨错能力,否则,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本校法的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书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对照,包括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正文,文图相对,文表相对,正文与注释对,名词术语、概念前后对等,通过对照,发现问题,订正讹误。它不仅可以消除对校疏漏,达到提高校对质量的目的,还可以为编辑加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通读校样发现的问题,一是查原稿进行核实,二是通过他校法寻找根据。在确认差错之后,才予以订正。3.他校法他校法是利用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图书与所校的原稿对照,找出不标准、不规范的地方并加以改正的一种校对方法。在校对古籍类、科技类、著作类图书中用他校法最多。平时我们利用《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来校正文字也当属他校法。他校法的特点是通过数本复议来确认差错。为此要求校对主体对新标准、新规范要有所了解,对权威工具书一定要相当熟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运用此法释疑解难。4.理校法定义:即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特点:凭借校对者的主观认识来进行是非判断。方法:一是从分析字词含义入手进行推理判断;二是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判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推理判断,都需要校对者对书中的知识内容经过通读进行理解。理解是理校的中心,而准确的理解是植根于丰厚的知识积累的沃土之中的。因此,在采用理校法进行校对的过程中,要充分展开联想、推理、判断、识别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时要避免“想当然”而造成妄改。
判断题 新闻类别: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判断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就是群众路线。()
判断题 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