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报纸上最近接连报道,政府限制房价过快增长措施奏效,房价持续下跌。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

以上用“第三人效果”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传播现象。

“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提出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P·戴维森。1983年,他在《公共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文章中他提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题目中,“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反映了人们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广义上的第三人)身上。这符合“第三人效果”的理论观点。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感光度:指胶片对光线的强弱的敏感程度。

判断题 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27

判断题 试析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式1.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A.理性外向型:(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不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善于与人交流),不需要过多的提问,采访对象会较为主动地把信息传递给记者,而且有较高价值。B.感性外向型:(对象健谈,不会可以隐瞒,易受到情绪影响,思维活跃,谈无关内容),设法保护其交谈的积极性,努力控制谈话的主题,学会追问,让谈话围绕主题展开。C.理性内向想:(“内秀”,对问题思考深入但不善交流,不易表达自己想法)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提出出彩的提问。D.感性内向型:(内心世界丰富,容易受到情绪左右,不善交流,比较自闭)注意调节采访气氛,保证采访对象有个好心情,又要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2.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A.热情的配合记者采访:(一般采访对象从自身利益出发,表现热情)应对:一定要清醒,在清楚了解对方的动机后客观的评价了解到的信息。B.消极的应付记者采访:(采访和他们没有关联,但有工作原因敷衍记者;或者反感记者)应对:取得他们的信任,采用各种办法调动其积极性。C.借故回避记者采访:(不愿意接受采访,认为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对他们没有意义)应对:给予充分理解,并且应设法让采访对象认识到采访的意义和价值。D.故意阻扰记者采访:(知道采访对自身不利,百般阻挠,甚至威胁、恐吓记者)应对:采取更为策略的方式进行采访,一方面巧妙的对付采访对象的阻挠,使事实的真相得以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判断题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

判断题 偏振镜可以降低天空亮度。

判断题 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22

判断题 北洋政府通知地区的私营大报:(1)《京报》1918年创办于北京,邵飘萍独立创办,自任社长。1918年因揭露段祺瑞政府的卖国政策被封,邵流亡日本,1920年奉系军阀倒台后,邵回国回复出版,锐意改革,使《京报》成为北方地区有影响的大报。(2)《申报》同前(3)《世界日报》1925年2月创刊,由成舍我创办,在五卅惨案发生之后,该报陆续刊载许多揭露新闻,并募捐援助上海罢工工人。6月10日发表署名舍我的时评《沪案唯一之目标》主张逞凶赔偿。(4)《新记大公报》(重要):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而复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形成独特的办报风格。国民党政府建立之后,政治上拥护国民党政府,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在蒋介石和读者之间都获得赞许。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也锐意改进,推出不少有益于发展的举措,在全国范围取得较大影响。

判断题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指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新闻标题用醒目的形式刊于正文之前,它既来自新闻,又对新闻具有多方面的能动作用。新闻标题具有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美化报纸版面等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材必须标出新闻事实;②表述方式要有确定性,显现动态;③具有时态、语态、标点的特殊要求。按照构成,新闻标题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标题;按照表现手法和表现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实题和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