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意义
1.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使采访更加深入。
2.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在关键的时刻提出精彩的问题。
3.资料准备能够帮助记者在报道中避免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
4.资料准备还能帮助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
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1.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采访对象的简介。
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专著,曾产生过什么影响,在同行中的地位,别人有过什么评价或传说等。
采访对象的特点。
分析采访对象与所采访的问题有何利害关系。
2.了解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
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是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过去时的材料。
作用:能帮助读者了解所报道事实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可以增添新闻的活力和厚度。
3.了解一些与新闻事实(事件)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资料准备的渠道
1.查阅相关资料
2.检索相关传媒的报道
3.进行预采访
4.平时持之以恒的长期积累
四、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
西方学者和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访前准备要遵循“十比一”原则。“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为新产品服务的文案,应详细介绍商品特征、全方位展示产品,体现其独特性与“新”的特点。()
判断题 灰卡最适于测纯白色的物体。
判断题 新闻传播公正性与倾向性的关系: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既要有倾向性,又要恪守公正的原则,必须从理论上搞清两者的关系。(1)传播的倾向性必须建立在公正传播的基础上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媒介与传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掌握于不同社会集团的传播权,常赋予媒介一定的倾向性。以机关报身份存在的某些报刊,其立场与观点则更为鲜明与坚定。但所有这些立场、观点与倾向,都必须牢牢地构筑在可靠的公正性之上。否则,一个失信于民、为社会所不认同的媒介或媒介工作者,其倾向性无人会接受。(2)公正传播是倾向性发挥效应的前提公正性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一个企图说服受众,企图以自己的倾向性影响社会公众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工作者,必须尊重媒介的公正性,以公正性为倾向性的前提。(3)不公正的倾向性终将被否定不公正的倾向性,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有的新闻报道,倾向性十分鲜明,但这种倾向性所持的事实和对事实的诊释不公正,或者对不同意见者不能给予公平争辩的机会,这种倾向性,不能争取到认同者与支持者。总之,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与公正性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矛盾范畴,应在坚持公正性的前提下,表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判断题 电视场面转换的方法有技巧转换和无技巧转换两种,无技巧转场方式只有通过线性编辑才能实现,非线性编辑只能做技巧性转场。
判断题 主光又称塑型光,指在摄影画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光线。
判断题 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分为:正面、侧面和背面。
判断题 背景材料常见的穿插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背景是为说明、补充、烘托新闻事实服务的。背景材料由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调遣。而新闻事实的展开、叙述,在消息中多呈跳跃式,往往不受事物发展先后顺序的制约。这样,笔锋所至,哪里需要背景出场助阵,背景便应在哪里出现。依次而论,常见的穿插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插入导语导语提倡文字简练,开门见山,在消息的开头部分一般还是不加或少加背景为好。但是,这并非绝对的要求,关键看是否需要。有的消息在导语中插入了背景,效果相当不错,少数导语因为背景材料选得好或者运用得当,显得十分精彩。(2)导语之后紧接背景段导语之后紧接背景段,是一种常见的写法,但不能说是最好的写法,更不能成为套路。背景穿插何处,应视需要而定。在最需要的地方出现,就是最佳安排,形成框框反而不好。(3)分散插入主体之中常见的写法有两种:①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②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豁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突出新闻事实,让新闻事实始终处在聚光灯下,令通篇有一种新鲜感。
判断题 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07年08月21日发布《文明博客倡议书》,号召网民,尤其是博客作者,以文明形式,发布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