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为什么调整白平衡?白平衡调整的目的是保证摄像机获得机器需要的标准光源,从而使拍摄的画面色彩还原正常。
判断题 因语言符号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
判断题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判断题 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曾经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回国后受聘于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历时20年。他的报刊活动可以以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甲午海战败后,作为中国海军成员的严复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函》、《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猛烈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2)“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北洋学堂总办王修植等人,在天津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倡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顶住压力,在堤骑四出的恐怖环境中大胆地揭露事件真相,向读者报道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殉难的过程,留下了珍贵史料。之后十年间,严复潜心于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国闻报》的社论大部分出于严复之手,该报尤注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以通外情为要务”。在同时出版的旬刊《国闻汇编》上,严复发表了他翻译的《斯宾塞尔劝学篇》和赫青黎《天演论》,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判断题 经常写的消息种类1)简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这类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写作。一般不分段,既没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求简单明了的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件事就可以。(100字以下)2)短消息:即用简洁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的短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要写的具体。(100字左右)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深细的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事实。此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主要是报道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500字以上)此外还有特写消息、人物消息、述评消息、图片新闻等。4)动态消息:动态消息就是准确、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新鲜事实的一种消息形式。它是最能鲜明、直接体现新闻定义,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的一种报道形式。其特点是:短、快、新5)经验消息: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6)述评消息:述评消息往往以“记者述评”的方式发表,因此也称记者述评。它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及时分析形势,阐述重大事件,揭示问题本质,用以指导现实生活、工作的新闻体裁
判断题 开元杂报:见于唐代人孙樵(桥,二声)《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是孙樵为行文方便而随意加的称呼现已无存。1内容:“开元杂报”记述的是唐开元十二年到二十三(724——735)的事,主要为皇帝与大臣的一些活动。2特点: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3意义:“开元杂报”的存在,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为我国唐代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旁证。
判断题 电视摄像的运动造型因素可分为(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融合了各种运动的综合运动)
判断题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