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本标准规定的符号及用法,适用于出版印刷业中文(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字)各类校样的校对工作。

  编号 符号形态 符号作用 符号在文中和页边用法示例 说明

  一、字符的改动

  1 改正 增高出版物质量。

  2 删除 提高出版物物质质量。

  3 增补 要搞好校工作。 增补的字符较多,圈起来有困难时,可用线画清增补的范围。

  4 换损污字 坏字和模糊的字要调换。

  5 改正上下角 16=42H2SO4尼古拉.费欣0. 25+0.25=0·5举例:2×3=6X:Y=1:2

  二、字符方向位置的移动

  6 转正 字符颠倒要改正。

  7 对调 认真经验总结。认真经结总验。

  8 转移 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要重视。

  9 接排 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10 另起段 完成了任务。明年……

  11 上下移 序号名称数量01×××2 字符上移到缺口左右水平线处。字符下移到箭头所指的短线处。字符左移到箭头所指的短线处。字符左移到缺口上下垂直线处。符号画得太小时,要在页边重标。

  12 左右移 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34欢呼56歌5唱

  13 排齐 校对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提高印刷质量,缩短印制周期。

  14 排队梯形 RH2

  15 正图 符号横线表示水平位置,竖线表示垂直位置,箭头表示上方。

  三、字符间空距的改动

  16 加大空距 一、校对程序校对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意事项: 表示适当加大空距。

  17 减小空距 二、校对程序校对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意事项: 表示适当减小空距。横式文字画在字头和行头之间。

  18 空1字距空1/2字距空1/3字距空1/4字距 第一章校对职责和方法

  19 分开 Goodmorning

  四、其他

  20 保留 认真搞好校对工作。 除在原删除的字符下画△外,并在原删除符号上画两竖线。

  21 代替 机器由许多另件组成,有的另件是铸出来的,有的另件是锻出来的,有的另件是……。 同页内,要改正许多相同的字符,用此代号,要在页边注明:○=零

  22 说明 第一章校对的职责 说明或指令性文字不要圈起来,在其字下画圈,表示不作为改正的文字。

  使用要求:

  1.校样中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初、二、三校样中的校对引线,要从行间画出。

  2.校样上改正的字符要书写清楚。校改外文,要用印刷体。

  3.校对校样,应根据校次分别采用不同色笔(墨水笔或圆珠笔)书写校对符号。

  4.改动校样所用笔的颜色,要与校样上已使用的颜色有所区别,但不可用铅笔。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判断题 我国通行的电视技术标准为PAL,每帧画幅共约为42万像素。

判断题 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

判断题 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判断题 简述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1)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兴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在报业运作系统中,报纸编辑工作是报纸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和编辑报纸。可以这样概括,报纸编辑工作是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2)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①策划是指报纸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②编稿是指分析与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③组版是指配置各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3)新闻编辑是报纸编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报纸的主要职能是传播新闻信息。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同样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只是具体对象有所限定而已。①新闻编辑的策划是指对报纸新闻版面包括新闻性专版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②新闻编辑的编稿是指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修改和制作新闻标题;③新闻编辑的组版是指配置新闻版的内容和设计新闻版面。

判断题 “上限效果”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假说?(1)“上限效果”假说的含义“上限效果”假说是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这个假说的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得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的结果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艾蒂玛等人为“上限效果”假说提出以下三条论据:①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换言之,大众传播传达的不是“高、精、尖”的知识,而是某一范围、某种程度的“一般”知识,无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不可能从大众传播中得到超出这个程序或范围的知识。②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受众中的“先驱部分”(即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在感受到自己的某种知识已经充足的时候,就会自动减慢或停止对这种知识的追求。③现有知识已经达到“上限”。即如果受众个人的知识程度已经高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他们便不会再通过大众传播去寻求知识。(2)对“上限效果”假说的评价①艾蒂玛等人所指出的“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是存在的,但是在人的一生追求知识的总过程中,这个“上限”是否存在则是个疑问。②因为,尽管个人对特定知识追求在一定阶段上会出现“饱和”或知识量增加的停顿,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就会开始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必须带来知识总量的增加。③此外,考虑到知识的老化和更新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即使后来在某个“上限”赶上了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这种知识的实际价值也早已大大打了折扣。因此,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效果可以消除社会“知沟”,实现普遍社会平等的观念是很幼稚的。

判断题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诗作留存最多的大诗人

判断题 收集数据要用推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