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简述新华通讯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 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抗战胜利后,新华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组: 1组织建设上,新华社总社的工作机构较前扩大,充实,各解放区的总分社和分社也先后建 立, 到1946年4月, 新华社在国内建成总分社9个, 分社40多个,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网络。 此后,中共中央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实行报社合一、以通讯社为主的体制。 2业务建设上,提出了提高报道水平,改进新闻写作,加紧业务学习等新的任务和要求。 转移: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 《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强新华社的 工作,使新华社同时担负起党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三重任务,不仅报道新闻,还 代表党中央发表时事政治评论。 2为适应战时需要,新华社一队由廖承志率领,向太行山区实行战略大转移。一队由范长江 率领,留在陕北跟随中央行动,番号“四大队” 四大队主要任务:1) 、收译国内外通讯社电讯,为党中央及时提供消息;2) 、负责党中央同 太行总社的联系,并抄收总社的文字广播;3) 、代表总社就近指导分社的报道工作。 3在新华总社向太行山转移之时,在太行组建新华社临时总社,接替转移中的总社工作。两 支队伍一年多在平山会师,后来又经过改组,规模和业务又有了很大发展。 军事报道: 1全面内战发动后,新华社不仅加强军事评论工作,还通过各种报道分析战局,展望光明前景,还运用具体战例说明美蒋反动派“纸老虎”本质,鼓起军民必胜的信心。 21947年下半年进入反攻后,抽出专人负责军事报道和评论,发表了一系列新闻和捷报。在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期间,作了有声势、有规模、及时迅速的报道,多侧面反映了战役的主 要进程,胜利成果和伟大意义,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与通讯。 3为了做好军事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的军事报道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曾普遍建立 军事分社或支社,组织上隶属于所在部队的政治部,工作业务由总社指导,负责前线军事报 道。 4毛为新华社撰写了一系列新闻报道与评论,在当时影响巨大,做出了突出贡献。5成功地瓦解敌军作战意志和争取蒋军家属的宣传报道。 新华社(建国后) 建国初期(49——56) (1)1949年3月随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并根据中央决定,逐步调整全国各地的分社组织,在 各大区建立总分社,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分社,在解放军部队中也建立总分社、分社、支社 各级组织,努力组建一个统一的集中的国家通讯社。6月新社社委会成立,社长由胡乔木兼 任,副社长为范长江。 (2)1950年,新闻总署对新华社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 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 市建立分社,支社一律取消,对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派驻记者组或记者。除第 三野战军外, 其他部队新华社机构取消。 各地总分社分社的认识编制和财务管理完全与地方 脱钩,其人员由总社调动和任免。财务纳入新华社的财政系统。1950年11月,新华社第一次 全国社务会议召开,标志着新华社改组为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的任务基本完成。 (3)1953年,明确提出新华社要成为“消息总汇”的总任务和国内外并重的方针。1)进过 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 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2)除文字宣传外,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3)通讯技术手 段有了改进;4)同国外通讯社开展合作关系。 二、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中新华社的改革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P55——66,新华社发展曲折前行 1)新华社在国内外事业的发展:a,国外分社建设较快,多种文字对外广播,以自己的驻外 记者发稿为主,外电为辅;b,对内大跃进中失实、片面、虚夸,60年代初纠正“左”倾错误。 2) 《参考消息》改版和扩大发行 3)电讯建设的加强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新时期有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四、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新华社在履行国家通讯社职能,强化党和国家耳目喉舌作用,发挥“消息总 汇”优势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的权威性和积极影响世界舆论的力度明 显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 1新华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网络,形成了一个24小时面向 全球的不间断对外发稿体系。 已形成了以中国新闻, 发展中国家新闻和世界热点新闻为重点的多语种、多渠道的新闻发布体系,发稿量增加,实效性增强。 2发稿体制,国际新闻,摄影专稿,现代化技术手段,新闻信息产品营销。1997年网站,2000 年改新华网。 中央通讯社 简称“中央社” ,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迁南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萧同兹社长。 “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 “业务社会化” “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 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 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 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国新社” 1938年,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范长江以“青记”骨干为基础,在长沙建立的合作性质的通讯社——国际新闻社,同年在桂林成立总社,香港为分社,开始正式对国外发稿,成为全国性 通讯社,范长江任社长。 “国新社”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稿对象主要是当时大后方的报纸和海外华侨报纸。 1939年初至1940年夏是“国新社”的全盛时期,桂林总社与香港分社分工:桂林总社及重庆 办事处负责国统区的新闻报道工作,香港分社则面向海外,负责国际宣传任务。1941年“皖 南事变”后,一部分分社社员撤往香港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桂林、重庆两社均在国民 党迫害下关闭。 中国新闻社 1952年在北京成立,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金仲华任社长,最初附 设在新华社内,1957年独立发展。 该社以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报道国内建设成就和侨乡情况,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后逐步增加文字特稿,电影,唱 片,画报等业务。 文革中机构被撤销,业务停止,1978年恢复建制,在与台湾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

判断题 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根底论”中,把“群众观点根底”列为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

判断题 新闻标题的类型有哪些?(1)新闻标题的种类①根据标题与稿件的关系a.单篇新闻的标题。一篇新闻稿中,可能出现的标题共有五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这些标题中,只有主题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都不能脱离主题独立存在。b.多篇新闻共有的标题,即“大标题"。c.介于新闻与标题之间的新品种:标题新闻。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的简要报道,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②标题根据内容特点分为实题与虚题a.实题是指叙述事实的新闻标题,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b.虚题是发表议论的新闻标题,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实题可以独立存在,而虚题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实题。(2)新闻标题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①单一式结构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只有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制作单一式结构的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a.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没有辅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的标题是实题,向读者揭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b.单一式结构的标题没有辅题作为引导或者补充、解释,因此标题的意义必须完整,让读者看得明白,不存疑问。即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②复合式结构复合式结构的标题是由主题、引题和副题共同组成的,可以是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引题、主题、副题三者俱全的形式。制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引题与主题的关系第一,以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第二,以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使长主题简短化。要注意的是,这类引题与上述第一种类型不同,它通常交代“何人”与部分“何事”,因此是整个标题中不可删除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这样的引题,主题的意思就是不完整的,不能独立存在。第三,以提出疑问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提出问题的引题与主题形成一问一答,生动而有吸引力。发表议论的引题能够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也能引起读者对主题中新闻事实的关注。b.副题与主题的关系副题是在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副题对主题的补充与解释,主要有这样一些方式:第一,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第二,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第三,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第四,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c.复合式的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第一,要注意标题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要注意虚题与实题的结合。第三,要注意标题分行是否合理,主题意义是否完整。第四,要注意标题各部分的语意连贯。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发言表态功能和认知深化功能。

判断题 新闻事业引导舆论的手段是提高效率

判断题 虚假失实新闻更广泛的受害者是受众。()

判断题 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

判断题 对话体评论:对话体评论是指将对话主体(本报评论员)与对话客体之间,对某一(些)问题或某种(些)现象的评论,如实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即予以发表的一种评论体裁。对话体评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通过对话形式来将评论融于其中的,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讨论的话题,二是谁来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