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华》1931 年 12 月 11 日创刊于江西瑞金,最初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后来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联合机关报。该报在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几个人;"1933 年不 1934 年,是《红色中华》工作兴旺时期,人员多时有过 10 余人,除了编委会 5 人之外,管通讯来稿的 1 人,校对 1 人,发行 1 人,文书 1 人,以及几个机关行政人员。当时没有专职的记者,报刊上刊出的‘记者’实际上就是编委会的成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
判断题 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第一、亲身传播: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第二、大众传播: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第三、群体传播: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介于二者之间。
判断题 厌女症一词源于古典罗马文学
判断题 校对常用技巧现代出版物文字出错规律:1.形似字容易混淆。2.音同字容易混淆。3.义近字容易混淆。4.错分致误。录排时由于视觉失误造成“错分”,一个字录排成两个字,如将“腋”错分作月夜,将“好”错分作女子,将“硒”错分作石西。5.错合致误。同上理,将两个独体字错合成一个合体字。6.义连致误。一个汉字作为语素,可以同多个字分别组成不同的词。例如,“文”同“字”组成“文字”,同“化”组成“文化”,同“明”组成“文明”。心里想写“文字”,往往会下意识地错写作“文化”或“文明”。7.互倒致误。两个字组成词,两字互倒就成了别的词,例如人家―家人,感情―情感,办法―法办,爱人―人爱,校对―对校,书写―写书,统一―一统等等,书写和录排,都容易发生互倒致误。8.草字误判。作者写作,如果字迹潦草,录排容易误判致误。例如,“千斤鼎”误判作“4斤鼎”,“乃”误判作“13”,“设”误判作“没”,“析”误判作“折”等等。9.错用简化字。有三种错误:错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错误类推简化,自造简化字。10.繁体字。11.专用名词错用同音字。专用名词,包括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等,用字是规定性的,“图们江”的“们”,“扬州”的“扬”,“株洲”的“洲”,“黄连”的“连”,“拓扑”的“扑”,“棉铃虫”的“铃”。写成门、杨、州、莲、朴、蛉就错了。
判断题 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
判断题 新闻稿件的组织:编辑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编排、校样留到编辑工序。
判断题 固定画面主要有哪些拍摄要求?①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②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③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④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⑤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
判断题 通讯的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使人如见其人,身临其境。注重立体化,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对新闻人物或事物全方位的感知、透视,收到更佳传播效果。主要方法有:(一)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墨线勾勒,不着色彩,或只用淡墨渲染,不加烘托。借用到写作中,就是指文字质朴的简单勾勒,不用烘托、修饰,很少用形容词,与具体化的叙述差不多,但是一种形象的勾勒。(二)细描运用形容、比喻、比拟、夸张、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使文字绚丽,色彩浓烈,好比绘画中的工笔手法。(三)直接描写通过自己的观察或采访当时的知情者,直观性地对描写对象进行描绘。(四)间接描写通过描写与写作对象有关的人物或物来烘托对象,如绘画上的烘云托月的手法。(五)肖像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包括外貌、服装、体态等,要为主题服务。(六)言行描写应该选取那些既能昭示人物内在精神,又富于情趣的细节。(七)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描写,借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独白式,对人物的心里进行直接描述;心境式,借助外界事物,映衬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梦幻式,描写的是人物的梦境和幻觉。(八)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现场环境描写,可以增强人物或者事件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