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和刘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对无产阶级新闻学有何贡献? 试述解放战争时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及新闻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重要谈话,后整理成《对晋绥日报 编辑人员的谈话》 。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 、 “右”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 总结。指出反对右倾的斗争是正确的,后来出现的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要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在纠正偏差的时候,应当分析,不应当否定一切。 还精辟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1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和任务: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 针政策、 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 报纸,办好报纸,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2关于办报的路线和方针:必须坚持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相结合的方针。 3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真理、具有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战斗 风格。 4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报纸工作人员应多向群众学习,向社会实际学习。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948年,中共中央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刘少奇在学习发表讲话,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于任务,指出新闻事业在党和群众联系上具有主要地位。 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 1马列主义修养,就是要学习、研究、时刻注意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 2政策路线的知识,经常学习、研究、时刻注意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 3正确的基本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当党和人民的桥梁,如实报道和反映实际情况4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到处去看、去问、做研究工作,独立地思考,分析、判断 P321《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 194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指示》 ,在总结党在城市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城市党报工作的三大注意事项; 报纸主要为工农兵服务,但同时也要为干部、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服务; 报纸报道农村和工厂的消息为主,同时兼顾市场,学校等其他地方; 副刊必须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对读者做教育工作。 “喉舌论”的继承与加强 “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石,中共一贯坚持对中国新闻事业的领导,从不讳言党 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党认为新闻媒介不仅仅是党的耳目喉舌, 也是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也就是说新闻媒介不 仅要使上情下达,也要使下情上达,下情互达。 新闻媒介不仅要坚持党性原则,而且要坚持人民性、群众性原则,对党负责的同时也要对人 民负责,对上负责的同时也要对下负责,对领导负责的同时也要对群众负责。 1998年,朱镕基在视察 CCTV《焦点访谈》时,对编辑记者赠言: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 府镜鉴,改革尖兵” 。这是中央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群众喉舌的概念。 五四时期新闻教育与新闻研究 191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成立, 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该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 行研究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徐宝璜和邵飘萍任导师。该研究会以“研究新 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出版了《新闻周刊》 ,采用横排的 先进编排方式,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 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 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人才。有些会员后担任中共早期报案的记者编辑。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古代作品《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被金圣叹称为“六才子书”
判断题 试述受众的权力:受众的权利是指作为信息传播接收者的受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享有的各项保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和传播制度,我国受众主要拥有以下六种权利:(1)选择权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选择权是受众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国际消费者联盟宣布的八种权利之一,在大众传播中,受众面对众多的媒介和信息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口味和自己所能运用的力一式作出自由选择—或喜爱或厌恶,或接受或拒绝,或阅听或观看,没人可以强迫。(2)知情权知情权是指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受众有权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和通过传播媒介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获得的种种真实的消息情报,有权及时得知政府、行政机构等的有关公共信息和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的事件。(3)表达权表达权是指受众“有权把他所看到的关于个人生活条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凡是用恐吓或惩罚迫使他保持缄默,或剥夺他利用传播渠道的机会,就是侵犯了这项权利。”(4)反论权反论权是指当个人或集团遭到来自大众媒介或传播者方面的攻击和对自身利益、权利的侵犯时,有权要求该媒介划出一定的版面或时间供自己作自由公开的反驳,以便人们对事情真相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5)监督权监督权是指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有察看并督促的权利,以免其产生不良后果。以往学术界理解受众的监督权,是专指“人民群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而新闻媒介则由党和政府来领导并监督。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的一项权利。(6)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受众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的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任何人都有私生活,都有不愿让人知道的私事,也都希望不受打扰,有宁静独处的欲望,法律上也认为这种权利应受保护。
判断题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作者是白居易。
判断题 简析报道策划的类型一、阶段性的策划阶段性策划:对一个时期的报道作总体上的部署与安排,通常形成书面方案,以便采编人员遵守。这是新闻媒体最重要的策划。阶段性报道策划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确定报道的要点和重要选题,并根据竞争的态势,提出创新举措和创优项目。对这类报道策划要有超前意识和宏观视野,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集思广益,通力合作。二、专题性报道策划专题性报道:围绕某一主题或事件所作的系统报道。这种报道有强度,有声势,最能体现新闻媒体的报道特色和水准,因此这类报道策划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值得研究和探索。专题性报道策划,首先要选准题目,“好的选题是报道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对准社会的热点、实际工作的重点和受众关注的焦点。同时还要考虑报道的时机、范围、形式等问题。三、即时性报道策划即时性报道:突发事件或突发信息的报道。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要求临场加以策划,以利于在竞争中取胜。由于受时间的制约,所以即时性报道策划,既需要功力,更需要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是对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与考验。
判断题 感色性感光度颗粒性反差是黑白胶片的主要特性。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发言表态功能和认知深化功能。
判断题 试论述专访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改革带来的重大变化是专访,尤其是人物专访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新闻宣传的一支新生力量。“专访”这种形式的出现和发展,给各新闻媒体增添了新貌,为人物新闻写作和宣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专访”,即新闻记者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进行专题访问所写的报道,一般是记者采写后独家发表的,故日“专访”。“专访”既然是一种新闻体裁,其写作就必须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如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严守真实性、实效性原则等。同时,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以及采访能力的强弱,无疑决定着一篇专访的优劣。其中,专访新闻写作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选准“新闻人物”或代表性人物专访的“专”字,是指被访问人物的特殊性。特殊是指专访所写的人物应该是“新闻人物”或特定条件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采访对象选得准不准,是一篇专访成败的关键,要是采访的人物选得准,文章即成功了一半。有代表性的人物,它的概念比“新闻人物”要来得广泛,包括不具备“新闻人物”特点的人物。例如要赞扬甘当配角的精神,要发一篇关于这方面的专访,写谁呢?具有甘当配角精神的人物很多,这里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选择的标准是这里指的“代表性”。因此,“代表性人物”可以是指众多的人物中最突出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带有一定新闻因素的人物。(2)访问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①谈话原则a.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开始谈话。采访经验丰富的记者往往在走进采访对象房间时,首先要打量一番,有时可以发现采访对象的爱好所在,再以此打开话题。像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那样,寻找采访对象与自己的经历或亲朋中某些人的共同之处展开话题,也是一种好办法。b.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要尽可能控制谈话的方向,使谈话围绕你事先设想好的主题,或者在谈话过程中突然被你抓住的更好的主题来进行。c.前一个问题与后一问题要有逻辑上的联系,即要符合采访对象思路的逻辑发展,否则易把采访对象思路打乱,而引起烦躁情绪。d.采访提问要注意张弛结合,在连续提了若干个严肃的问题后,适当改换一下话题,提一个轻松活泼的话题,然后再转入严肃的提问,这样有利于调解气氛,也可以打开思路,发现自己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有价值的内容。e.在采访一些对专访至关重要的内容的时候,不要仅仅因为采访对象坚持说“无可奉告”就轻易放弃。可以设法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诱使对方回答或者根据其拒绝回答的情况给他设想出一个令其为难的结论,并问他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在这种情况下,采访对象非开口不可。②倾听的原则a.记者在专访时应该避免对采访对象作长篇介绍,应该避免为一个问题纠缠辩论不体。b.要敞开思想去接受各种不同的崭新的思想观点,甚至包括你所反对的那些思想观点。c.要尽量避免频繁的、不得要领的打断别人的谈话,要给采访对象以充分的时间阐述他自己的见解或对某个问题的解释。d.要注意采访对象话中有话,注意被精心掩盖着的那一层意思。这可以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他那吞吞吐吐欲说又止的神态以及某些经过斟酌而特意使用的词句来发现。③观察的原则话要讲得好,讲到点子上,问要问得巧、问得准确,都要借助于观察。例如,观察采访周围的环境,看有什么特点,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东西作为话题,帮助采访对象打开话匣子,使谈话进行得热烈、自然、融洽。还可以观察对方的衣着、神态、表情,看有没有值得留意的地方,并通过这种观察来充实与改进提问,确定提问的广度和深度,克服谈话采访中临时遇到的困难。同时还应当在观察中把采访对象和其他人加以比较,掌握他的性格特点,并在提问中进一步发掘其个性特征,使采访进行得更深入。(3)准确而巧妙地运用“引语”(或同期声)作为一篇专访,要注重谈话纪实。一般而言,专访的主要内容是谈话,在报道中要把谈话内容体现出来。直接引用的被访人物的话,即“引语”(或同期声),是专访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语”(或同期声)能使文章活起来,能够真实地传达出被采访人物的思想和情感。(4)恰当运用背景材料在运用背景时要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做到用得活,用得贴切,用得精当。“专访”一般要给受众介绍一位人物,或让人物谈出一些见解,为使人物给受众留下一个印象和人物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能为受众所接受,适当的背景交代是必要的。正像作家理由比喻的:摄影记者搞的是平面摄影,文字记者搞的是“全息立体化拍照”。那么,背景材料可以说是“景深”了,它能使人物有立体感。要想巧妙地运用好背景,首先要占有大量的背景材料,这样才能有选择的余地,才会出“精”。背景材料的运用,一定要剪裁,精选,实在没有合适的,宁可不用。要善于分散穿插,力求动静结合。
判断题 建设企业商务网站是为了赶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