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基本论证方式有几大类?彼此有何异同?

(1)新闻评论的基本论证方式

具体有立论与驳论两大类:立论,是指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主张;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

(2)立论与驳论的不同点

驳论和立论都需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都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通常都需要“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3)立论与驳论的不同点

①论辩的直接目的不同:立论重在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驳论重在从侧面、反面,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驳斥对方论点。

②从论辩的过程来看,立觘包括“确立论点一组织论据一推理证明”三个步骤;驳论则包括“辨析错误一确立论点一展开开批驳”三个步骤。形成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形式。

③一般而言,立论是目的,驳论是为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立论的一种手段。立论有时在破的基础上进行,“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确立自己的论点。

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驳论方法,指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在采写涉及双方争议的新闻时,记者不能只对一方偏听偏信,而要给予他们同等的表达看法的报道份额。38

判断题 新闻的特点: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2.新鲜性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3.倾向性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4.选择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判断题 网络被称之为第四媒体。那么网络与报纸、电视、广播这三类媒体相比有哪些优势?1.传播速度快,时效性最强,成本较低报纸传播通常受到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广播和电视传播在时效上比报纸快,但还是受播出时段的制约。网络媒体在传播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新闻。成本相对与其他的媒体相对更低一些。2.传播内容丰富,传播范围广,高度的开放性网络媒体的信息是海量的,网络媒体传播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在这一点上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借助于搜索和链接功能你可以获得更多需要的信息。3.传播方式上的多样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一个大的特性就是传播方式的灵活多样。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网络媒体是双向沟通的。网络媒体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俗称多媒体。

判断题 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24

判断题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判断题 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高。

判断题 DV:数字摄像机的标志。

判断题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离不开观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不仅需要用嘴来问、用耳来听,还需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一一观察,这样“眼、耳、嘴、鼻”并用,才能获得最全面生动的新闻素材。记者忽略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只是一味地注重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事实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1)传播学把符号分为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人类传播的非语言符号显然先于语言符号,而反过来,又强化语言符号。这一过程告诉我们:视觉感应是获取信息的第一环节。(2)大多数传播学者认为,正式的面对面的相互交往中,信息的社会内容变有大约35%是由语言行为来传达,其余65%通过非语言行为来传达,这些非语言行为包括服饰、仪表、目光的流动、面部表情、体语等等。(3)新闻采访活动就需要记者有一双“慧眼”,对现场环境,对采访对象进行仔细地观察,尽力捕捉一切非语言信息。不经意间流露的一切恰恰是最自然、最真实,也是最动人的,往往也蕴涵着丰富的潜在信息。(4)采访中,采访对象皱皱眉头、握握拳头、摇摇脑袋、身体姿势的变化以及采访对象的服饰、周围环境的布置等等,常常包含着一种“语言”,传达着某种“信息”。能不能观察到并且理解它们,不仅关系着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交流、沟通,而且关系到记者能不能全面地把握新闻事实,因为这些细节也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若能通过自己的“慧眼”抓住这一忽闪的眼神、一掠而过的喜怒哀乐以及常人不易察觉得细节,便能体现出采访对象言传不到的精神风貌,写出更有意义并富有立体想的新闻来。综上所述,离开观察的采访将是不全面的,没有观察细节的作品将是不完美的。因此,做为一名记者,应该处处留心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捕捉新闻,练就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