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方针:
1(1)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
(2)对苏联的经验与做法照抄照搬
2“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1956,好的地方学,缺点不学
(2)刘少奇的几次谈话
二、重点《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
三、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
(1)新华通讯社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为目标,在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改进国内通讯社工作,加强国外分社工作进行大胆改革
(2)1956年7、8月,第四次全国广播会议结束后,广播工作改革全国展开。改进新闻报道,增加新闻节目的次数和容量,强调时效性。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允许批评。办好文艺广播,力求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听众需要。
(3)非党报《新民报》积极参与改革,提出改进报纸工作的三个口号“短、广、软”生动通俗、深入浅出。重视新闻报道贴近读者、接近生活、社会新闻加重,总编辑赵超构亲自撰写“小言论”
(4)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研究,1956.王中《新闻学原理大纲》“商品性”
(5)关于中国报纸的传统问题,全面继承,不仅继承解放区党报,还应借鉴非共产党进步报纸
四、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和意义
(1)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
(2)明确了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继承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3)改革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支持,发行量增加
偏颇之处:在反对教条主义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右倾机会主义。全盘否定建国后学苏联的历史必然性和收益方面,在对待旧中国资产阶级报纸的传统上,有些人主张不加分析地继承与学习。
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1956年兴起的以《人民日报》为典型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原因而中途夭折,历时一年多,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积累了初步经验。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力:1、技术与市场发育2、资本市场准备3、党政重视支持4、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占领新媒体阵地。
判断题 新媒体平台的账号密码原则上由使用部门指定专人掌管并承担相应责任,不得向其他部门或个人泄露。
判断题 对传媒产品“内容为王”的理解:(1)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其提出者维亚康姆公司(viacom)总裁雷石东是这样阐述的:“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切!’”强大的内容生产力给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品牌与知名度,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一个好的品牌能够锁定忠实的受众,影响未来的受众。内容生产力仍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在全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的轮番冲击,传统媒体经过十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沉淀与历史检验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而其中最大的优势是它们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这也成为报纸等传统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传媒创造了两种产品,第一种是内容——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第二种是受众——消费的娱乐和新闻内容的听众、观众、读者。通过这两种产品,媒介能获得两类收入,一类是基于内容生产的发行收入、延伸产品收入和延伸服务收入,另一类是广告收入。由于广告收入是大多数媒体的主要收入,所以受众是传媒公司的主要通货,传媒把凝聚在自己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进而获取广告收入,也就是“第二次销售”。传媒内容的生产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受众,特别是吸引能带来广告收入的有效受众。所以传媒之间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是受众的抢夺,是注意力和眼球的争夺。(2)对中国传媒而言,“内容为王”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传媒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激烈的竞争迫使传媒不断提高自身内容的质量,进而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注意力。“产品观念”是指重视产品质量,以产定销,以质取胜。由此可见“内容为王”和“产品观念”是吻合的。“渠道为王”是近些年一些学者提出的观念,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传媒越来越重视发行渠道的建设,重视各种促销手段的运用,千方百计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这符合市场营销学上的“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只有在强烈的销售刺激下才会采取购买行为,以产定销,以销取胜。“营销为王”的观念完全符合当今市场营销的主潮流,即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销定产而不是前面的以产定销,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3)“内容为王”解决了内容问题,但没解决市场问题。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体已经进入“过剩时期”,厚报时代和多频道时代的到来宣告了媒体资源紧缺状况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供过十求的情形。信息永远不会过剩,过剩的是信息载体,是媒介资源。在媒介过剩的状况下,受众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传媒市场出现了“买方市场”的现象,媒介同质化严重,受众对媒介依赖性减少,媒介被选择的几率趋于平均化。在媒体资源过剩的压力下,传媒过去依靠垄断而获取巨额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把经营的核心转移到内容的制作上来,希望依托高品质的内容战胜竞争对手,即内容为王理念的产生。在新闻报道上追求独家、独到,“独”,就是人无我有。据此,独家报道应该包括这样几种报道:一是在时效上领先一步的报道,能赶在其他所有媒体之前报道某一事件;二是在内容上与众不同的报道,能发掘出其他媒体没有的新闻事实;三是在角度上独辟蹊径的报道,能赋予众所周知的事实以新的意义。深度报道的核心在“深”,就是在披露新闻事实的同时,揭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意义和影响。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最能体现一家媒体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体现媒体的资源实力和队伍素质,最有助于形成媒体的独特风格,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产业中,存在着恶性收益循环圈和良性收益循环圈。如果在内容上投入不足,内容品质不高,则吸引到的受众减少,相应会导致收入减少,而收入的减少会导致在内容投资上的进一步减少,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媒体难以存活为止。相反,如果在内容生产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吸引力,就会使发行量和收视率不断提高,相应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而收入的增加又会使内容投入增加,实现媒体的良险收益循环。“内容为土”的理念提升了媒体产品的质量,解决了长久以来我们媒体节目和报道缺少精品的问题,使媒体不断的推陈出新,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媒体资源过剩,品牌混战的年代,媒介产品的客观差异越来越小,互相模仿和内容同质化严重,仅仅依靠内容来取胜是远远不够的,激烈的市场争夺需要强大的渠道建设和销售能力。报纸从过去的依托邮局进行发行到现在自办发行公司,在努力构建自己的发行网络;除了订阅,市场监管宽松的杂志则比较容易的进入全国各个报亭,渠道相对畅通;而电视节目的发行渠道则相对困难,虽然有着“制播分离”的要求,但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电视节目在全国自由流通的渠道还未建立;网络成为渠道最为畅通的媒体,但由于网络不具备独立的新闻采集权,所以内容一直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心病。“内容为王”解决了传媒产品的内容问题,但没解决市场问题,营销学上的“产品观念”的缺点也是过分重视产品质量而忽视市场,忽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销售,特别是终端客户销售,成为决定传媒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判断题 新闻选择的标准A.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地理/职业/年龄/心理上的接近)、趣味性B新闻的政策标准:.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判断题 作为新兴的内容平台,今日头条的后台具有更强的数据统计功能,新媒体运营者可以借助今日头条数据,对双标题效果、内容、推荐、阅读、评论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判断题 G·H·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1863-1931)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其主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①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②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判断题 网络新闻评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网络新闻评论分为专家评论、编辑评论和网民评论,最具互联网特征的是网民的交互性评论。网络新闻评论体现了网民的基本需求:①“交流性,互联网提供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②“参与性”,网民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网络新闻评论处于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交汇点,它在传统媒体评论内容和形态上异化出自己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准确及时、快速反应;旗帜鲜明、尖锐泼辣;交互性强,穿透力大;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判断题 在人物通讯报道中,媒体为了突出某个典型人物,允许存在着人为拔高的宣传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