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在新闻写作中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在新闻写作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掌握与实际应用白描式的新闻语言。
(1)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白描”所要求的简洁而准确的线条勾勒,在新闻写作中主要是依赖“动词”实现的。动词在语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因素,主要用于陈述人物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
西方新闻写作从来讲究动词的运用。在小少教科书中对此甚至有明确的定量要求。他们认为新闻文体是一种“简洁而注重动词的文体”。主张“必须根据这一简洁而注重动词的文体来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近些年来,在西方新闻写作中,动词的运用更加受到重视。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2)多用子概念
“白描”所要求的简洁与准确的线条勾勒,在新闻写作中还需要以具象化的概念支撑。子概念的特点就是具体、丰富而且形象。
母概念和子概念,是形式逻辑中的专有名词。由于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多用子概念,即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3)多用大白话
“白描”所要求的线条勾勒,不仅简洁、准确、具体,而且要生动、传神、出彩。“大白话”具备这种语言的要求。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当然,口语化不等于地方方言。有些地方报纸出现了滥用方言土语的趋势,这种苗头不好。语言规范化是干百万人在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为了在更大范围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不致产生误解,新闻语言首先必须以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使用规范化的语言不仅指要注意语法修辞的正确,也包括记者在写报道时要尽量使用普通话,而不要滥用方言。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1950年起实行股份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判断题 新闻素养:新闻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基础。主要包括八个方面: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电视素养、知识素养、大众传媒素养和美学素养。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素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报道什么、如何策划、如何报道、报道效果如何都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随时考虑的新闻业务问题。
判断题 拉镜头画面的角度和景深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判断题 新闻结尾的几种主要形式a)总结式。这种写作方式比较常见。一般是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之后,或水到渠成或对导语进行回应,总结或阐明一种观点和道理,从而点出主题。b)评论式。以一种评论、议论的方式做结尾段的处理,一是进一步点明主题,一是埋下伏笔,引人深思或以便进行连续或跟踪报道。c)补充式。在围绕报道主题进行叙述后,于结尾处再补充一个信息,或用背景材料或用一个围绕主题的次要事实,进一步深化主题,增大信息量。d)呼吁式。在反映一定的问题后,写作者直接提出或借他人之口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直接呼吁有关部门要如何如何作,来达到完整、负责地对待一个问题新闻应有的采写态度。e)展望式。这种方式较为常用,这种结尾也起到增大信息量的作用。在结尾处再告诉读者一个延续下来的新闻事实,以期引起关注。较常规的写法,比如:“据悉,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解决问题的有关法规即将出台。”f)提问式。此种方法也是为点明主题而出现的,虽为问句,实则答案就在其中。g)花絮情趣式。多用于现场新闻,以增强鲜活性,从侧面揭示主题。
判断题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判断题 参与性观察,又称参加性非匿名观察,是指记者既亮明身份,又参与采访对象的一些活动,同时,又随时随地观察现场的情景。这种观察能使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体验到现场的气氛,获取切身的感受,能加深记者对于被观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能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采用这种方式应避免记者带有过强的主观性,产生一定偏见。
判断题 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
判断题 超级文本写作使网络文本与传统文本在写作和阅读方面出现的根本性区别是产生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