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校数字应注意哪些问题我国出版物上常见的数字,有下列三种: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阿拉伯数字123456789O罗马数字IⅡⅢⅣVⅥⅦⅧⅪX……汉字数字还有大写的壹贰(式)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现在大都只在单据上使用。另外,还有两(二)、廿(二十)、卅(三十)等。阿拉伯数字由于书写方便、表达清楚,特别在数学上运算方便,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所采用。在我国的出版物上,也在逐渐取代汉字数字。《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中说:“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因此,我们在校对时,也要遵循这一规定。罗马数字一般只在少数地方使用,如在书中作为序码使用。校对数字首先应保证正确无误。其次,要注意数字的统一。常见最易混用的是年月日数字,前面写作“1925”,后面又写作“一九二五”;还有的是年份用了阿拉伯数字,而月日却用了汉字数码,如“1980年四月三日”等,此种情况应按规定一律统一为阿拉伯数码。汉字数字的表达应准确,如“二十五”不能误作“二五”、“三十四”不能误作“三四”。因为邻近的两个汉字数码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两个数字间不应用顿号隔开),如“三四个”“十三四吨”“四十五六岁”“十之八九”等。汉字数字的大写或小写,用法也要一致,不要一忽儿写“一二三四”,一忽儿写“壹式叁肆”。而当用大、小写来表示文章内容的不同层次时,则要注意不要用错了地方。一般应该用大写数字来表示大的范围,而用小写数字来表示小的细节。应用阿拉伯数字时,要注意数字的分节和排式。分节指的是国际上通行的三位分节法,即如果是个五位数字,在三位和四位之间断开。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断开处,应空半个阿拉伯数字字身宽度作为分节的表示,而不得用加“,”(分位撇)的方式来分节。这种分节,也应全书统一,不能一会儿分,一会儿又不分。表示年份的数字,即使是四位数,按惯例也是不分节的。当多个数字排成表格形式时,数字的个位或小数点要上下对齐。这样,不仅是为了形式美观,也便于阅读、比较、运算,可以有效地发现和防止某些错误。在文字间夹排阿拉伯数字时,两者间宜稍加空,以示醒目(一般空半个数字位置)。一个数字宜排在同一行内,数位不多的数字(如十万以下),尽可能不要分成两行排,可在文字上增删调剂位置。数位很多的数字,不得不分成两行或几行排时(如圆周率),要在分节处断开转行。作为专门名词的数字(如农药1605)不得分两行排;算式、公式中的数字,不能分作两行排,只能在符号处转行。在目录页上作为序码或页码的数字,前者不要单独排在行末,后者不要单独排在行首,至少要带上一个(标题)字。一本书内,各级序码数字的字体、字号,也要注意前后统一。成语和已定型的词语中的汉字数字,不得改用阿拉伯数字,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万五千里长征”“五卅惨案”“伊丽莎白二世”“四库全书”、“第三世界”“五四运动”等。
判断题 版面在报纸中有什么作用?(1)版面版面是各类稿件在媒体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媒体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媒体视觉形象的载体。作为用户第一接觉的对象,媒介版面对于读者、对于媒介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媒介版面既是传递新闻信息的最佳载体,又是媒介赢得用户的利器。(2)版面的功能从理论上说,媒介版面应该具有三种功能:导读功能、导向功能、标志功能。①导读功能导读功能指媒介版面引导与方便用户阅读的功能。广义上的导读功能是对所有版面而言的,如版面的编排结构合理,标题、文字、图片、色彩、线条等运用恰当,引导与方便读者选择和阅读;狭义的导读功能专指报纸第一版或网站导读页开辟导读窗口,向用户展示整个报纸或网站的精彩内容,方便与引导用户浏览和阅读。②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指媒体版面以特殊的版面语言表现立场、态度和感情的功能。编辑通过版面编排传递给用户某些信号,希望用户按照编辑的意图去关注某些内容,接受某种观点。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从版面的角度而言,也是由此实现的。版面的表态是间接的、含蓄的。版面编辑将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投入了对版面空间、编排手段和布局结构这类构成“版面语言”的要素的运用中,通过这些要素的组合与设计,来实现引导舆论的功能。③标志功能标志功能指版面能展示媒体的特色和个性,使其与同类媒体相区别的功能。媒体的定位不同,编辑方针不同,体现在媒体版面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版面形象。好的版面具有形象标志的功能,可以让用户不看媒体名称就能从众多媒体种一眼认出它,而且对之怀有感情。媒体版面的标志功能,是在媒体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并确定的,比如版面的结构特点、标题设计的规则、稿件多少与篇幅长短的规定、版面图片的规定、色彩运用的规则等,都不应是版面编辑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在媒体纸设计时直至长期的办报实践中形成的规范化的操作。
判断题 引进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新闻采访学的意义在哪里?引进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新闻采访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必须以开放的多向思维代替封闭的单向思维,以综合的动态,考察代替孤立的静态分析。而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诸如有机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最优化的观点、动态的观点等,使人们获得了一个重新审视新闻采访活动现象的角度。在这个意义上说,系统科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更有效的思维手段和方法。(2)一门学科的成熟,往往是以建立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演绎系统为主要标志的。以往的新闻采访学研究,由于受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囿于一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而对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实行自我封闭,这样势必无法真正不如科学研究的境地。系统科学方法论关于事物时多要素、多层次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时,采取多维规野,而不胶着于一点作观察分析。这样,就有利于对旧有的新闻采访观念的更新和升华。(3)新闻采访学的研究正处于现代科学的不同学科由分化逐步走向重新组合的历史时期,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整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传统的新闻采访理论的纵向链条体系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新闻采访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有助于拓宽新闻采访研究者的思维空间,实行引进和创新,从而促进新闻采访理论的横向网络的发展,建立起新型的学科理论体系。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能够把一门学科的认识客体分解成各学科研究的多种对象,不同学科的认识客体又可以相互结合、重叠。通过研究事物的普遍联系,把一些学科横向地贯通起来,彼此交错,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网络。新闻采访活动所需要的多种智能、技能,涉及到思维科学、心埋学、社会学、心理学、交际学、行为学等几门学科,在它们的交叉中,可以生长、分化出一些新的边缘学科。而新闻采访学理论更需要将上述一些与培养、锻炼采访能力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综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研究。这样,新闻采访学的研究便由平面、单线转向立体交叉、纵横渗透,整个学科势必出现令人吃惊的变化。
判断题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理论特点①“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活动在受众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与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不同,一般而言,后者是指对“思考方式”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的方式来加强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前者是指对“思考对象”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动产生连动作用的可能性。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查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问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换言之,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判断题 报纸编辑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博”与“专”的有机结合;新闻专业知识横向开掘:基础知识——百科知识——应用知识(专业知识)纵向延伸:学有专长、新闻“专业化”1.信息传受能力——主动搜索、善于处理信息(社会信息、行业信息、来自读者的信息、媒介内部信息)2.判断鉴别能力——事实真伪、政治倾向、稿件质量(新闻价值等)3.创造能力——创新的思维和积极性4.组织能力——组织稿件、组织队伍5.写作能力6.现代化操作能力——掌握语言工具、信息工具、交通工具7.审美能力
判断题 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
判断题 12点到14点是午休时间,这段时间适合进行新媒体内容的推送,帮助我们提高达到率。
判断题 为什么说我国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因为徐宝磺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1)徐宝磺的《新闻学》徐宝磺的《新闻学》(初名《新闻学大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1919年12月由北大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的名义出版。学界泰斗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正如徐宝磺在该书的《自序》中所说,该书“取材于西籍者不少”,但“对于新闻学的重要问题,则皆有系统的说明;而讨论新闻纸的性质与其职务,及新闻之定义与其价值,自信所言,颇多为西方学者所未言及者”。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建,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的标志,也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徐宝磺曾为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新闻学》就是将其在新闻学研究班上使用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2)召卜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研究班上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活动。《实际应用新闻学》是将其讲课时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的学术专著,对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戈公振是一位有革新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大学教授和卓有成就的新闻学专家。在戈公振的著作中,《中国报学史》的影响最为深远。这部书写于1925年至1926年,192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多次再版,由日本人小野保增译为日文,书名改为《支那新闻学史》,并于1943年在东京出版。《中国报学史》全书共6章,第1章绪论,阐述报学史的定名、报纸的定义以及该书的编辑方法。戈公振指出:“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学问也。”这个定义,明确认定了历史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至第6章,分别就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现状等阶段,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历史,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分类,为中国报刊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该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该书从主要观点与论断到文字表述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民主、进步思想和敬业乐业精神,为新闻学研究树立了治学与道德风范。因此,该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国新闻界与国际新闻界交往开始增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