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年由英国人马礼逊创办于南洋马六甲,主编米怜,梁发,采取中文书式,主要传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
内容上以传教为宗旨,其次是宣传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科学知识。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辅。后期增辟专栏,介绍各国概况,开始涉及时政。设有新闻专栏,刊出了中文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月食》。
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等形式以适应中国读者,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常用对话讲故事等方式以求生动易懂,写作文体丰富多彩,长篇文章采用连载以求短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消息)背景包括:衬托对比性背景、注释说明性背景、分析解释性背景三种类型。
判断题 暖色调的作品能够给人一种寒冷,宁静,清爽的感觉.
判断题 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时间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标明媒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
判断题 客观报道是一种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方式,要求在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来如实反映真相。也指新闻写作寓褒贬于叙述事实之中,用客观的形式表达意见。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判断题 连续性报道的特点及采访要求有哪些?(1)违续性报道的特点违续性报道是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换句话说,即对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从开始到发展、结果,从“一环扣一环”的过程报道,使信息传播得以强化,受众接触信息的心理意向得以增强,进而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及其蕴含的有意义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解,并能有效地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和强烈的社会震动。(2)违续性报道的采访要求①注意优化组合a.反对简单相加。违续性报道要求作者不要过于枝节横生、四面出击,对材料要严密取舍,不要把在性质上并无多大关系的材料统统包揽进去,这样势必会影响连续报道的整体性。b.掌握报道节奏。既然是对同一对象进行违续、追踪性的报道,那么,掌握好报道节奏的问题就很重要。c.讲究善始善终。违续性报道旨在强化新闻本身及其蕴含的社会意义,启发人们从更广、更深处去思索更多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形式的最后报道尤显重要。②注意系统思维传统思维难以摆脱平面性、单向性、静态性的缺陷,而系统思维则可使我们的思维立体化、多向性、动态化,使报道对象作为完整、清晰的模型呈现在受众面前。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把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局次、多变量的考察。③注注意反馈失控控制论告诉人们,信息正是通过反馈机制的运动而实现控制和操纵的。但是,反馈过程的有效实现是要有条件保证的,不然的话,若是反馈失调,反馈过程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判断题 社会化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判断题 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是:及时又公开。
判断题 布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文字出现以后)。布告就是《三国志》和《三国会要》中所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那种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