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    )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135相机是指使用135胶卷的小型相机。

判断题 在网络关系当中,新成员是否能够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而实现合作,除了制度上的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成员之间发生联系的这种信任关系。

判断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报章文体是怎么形成的?有何特点?梁启超(1873——1829)对我国新闻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新闻思想家主编的10个报刊:(1)1895《中外纪闻》;(2)1896《时务报》;(3)1898《清议报》;(4)1902《新民丛报》;(5)1902《新小说》;(6)1907《政论》;(7)1910《国风报》;(8)1912《庸言》;(9)1915《大中华》;(10)1919《改造》《时事新报》《中华新报》等1、新闻思想: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办报思想(1)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办报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他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新闻思想史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一生发表的新闻学方面的专论在30篇以上,内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三大部类。他的许多新闻观点,对当时的报界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2)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创刊号上发表的新闻学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并针对报纸如何发挥这一功能提出了四条要求: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梁启超早期的办报主张,表达了维新派要求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爱国热情,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急于冲破束缚,发展民族经济的迫切愿望。(3)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接触了更多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新闻理论,同时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比维新运动时期大大前进了一步,提出了许多全新的办报主张。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二是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梁为《清议报》出版第100册而写的《祝辞》中提出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而当;4、报事确而速。三是健全舆论的主张。梁在《国内报叙例》等文章中,提出报刊要造成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要导致以真理。四是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就是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而煽动就是要故作惊人之语,使读者猛醒。

判断题 蹲点调查是我国记者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采访方法,属于社会学实证调查的一种。试论述蹲点调查的重要意义。234蹲点调查,是记者采访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是记者提高采访水平和稿件质量的一门必修课和基本功。蹲点调查,对于落实十七大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1)蹲点调查是新形势客观要求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的发展正处与“黄金期’;另一方面,我国又处于矛盾“凸现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特别是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和解决这些工作和问题,首先要对这些新情况有全面真实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这就需要记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第一线蹲点调查,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2)蹲点调查是把握全局、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决策的迫切需要记者采访和决策过程,一个是总结经验与推广典型,一个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记者通过蹲点调查,不仅可以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出好的典型,住进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帮助企业、农村和基层单位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办些实事,并且通过解决个别问题,解剖一个单位,找出解决个别问题的工作方法和路子,同时,蹲点调查的过程,也是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创造性地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和完善决策的过程。这样,既有助于推动工作和实现科学决策,又避免了主观主义,可以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3)蹲点调查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党的力量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于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从工作实践上讲,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迈开双脚下基局,深入实际搞调查,置身于群众之中,倾听群众的呼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新的形动、新的环境下,确有一部分基者存在脱离群众和疏远群众的现象。另一方面,从一定意义而言,能否克服、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取决于能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的创造和经验。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查,与群众同吃、同住,与他们交朋友,看看大多数群众的生活和情绪,听听大多数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总结群众的创造,有助于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到实处,有助于广大记者观点的增强和思想感情的升华。

判断题 史量才之死:1934年(1)史量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是爱国进步的民族资本家,报业家。1912年接办《申报》后,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史量才想建立英美式报业托拉斯,但是国民党当局使他的托拉斯构想失败。他的事业雄心仍在,还要搞改革。他邀请黄炎培、陶行知、戈公振等参加《申报》工作,共商革新大计。1931年9月1日发表《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提出了奋斗目标,但是十多天后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2)骤变的形势使《申报》的纪念活动中断,却深刻教育了史量才。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救亡运动的爱国激情,使他认清了蒋介石对日妥协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1931年上海各家日报在史的策划下,同时刊载《宋庆龄为邓演达被害宣言》,1932年发表时评《剿匪》,矛头直指蒋介石;淞沪会战期间,史带头发起上海地方维持会,并被推选为会长。1932年发表《六十周年革新计划宣言》,宣布几项革新措施,还强调需要“社会大众的伟力”来推进新闻事业。(3)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为社会所瞩目,而在国民党看来,这些变化意味着《申报》脱离它的控制。在软硬兼施均为能奏效的情况下,1934年,被特务杀害。(4)史量才被暗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用极端手段维护其新闻统制、严防失控的一个案例,其意图是遏制乃至扑灭抗日救亡宣传。

判断题 推镜头总可以分为起伏、推进、落幅三个部分。

判断题 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亮明身份,文字记者通常靠所在单位的介绍信或者记者证;广播电视记者除介绍信或记者证外,还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例如中央电规台的记者,采访用的话筒就注明“CCTV"。这样做,既表明记者的身份,又防止假冒记者招摇撞骗。显性采访是记者采访的主要方式,在通常情况下都运用这种方式。

判断题 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