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以及治理新闻失实的有效手段:(1)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新闻失实最突出的表现是凭空捏造。每年各大媒体都会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例如《2011年十大假新闻》、《2010年十大假新闻》中的“新闻”几乎都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制造了像“金庸去世”、“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李娜怀孕”等匪夷所思的假新闻。其中,特别是在对体育、娱乐圈的球星、歌星、影星的报道中,往往是第一天报道,第二天辟谣或更正,第三天吵吵嚷嚷要诉诸法律,实在是真假难辨。

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这类失实大量表现在追忆杰出人物、先进典型的报道里。

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上述两种失实,作者是采取凭空添加办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与此相反,有些作者采取“减”法,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抽去部分事实,给读者造成假象。作者通过巧妙地“取”“舍”,使坏事变成大受表扬的“好事”,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貌。作者在写新闻时,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取舍,但取舍的标准是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按作者的想象去塑造事物的面目。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在新闻中,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写成现在出现的,把众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写成是一个人的成绩,把别人做的事写成是某个人做的。在电视、广播中,这方面的失实比较突出。有些电视台在拍摄专题经济新闻时,让一些长得漂亮的文工团员代替工人装模作样操作机器,代替农民来拍“喜摘丰收棉”,用合并畜群的办法来表示“牛羊成群”,用其他场合掌声的录音来表示“热烈欢迎”的气氛。

⑤因果不符。新闻指出的事件所发生的原因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把事件发生的多种原因写成只有一个原因,或者风马牛不相及。

⑥作风漂浮,采访不深入,核查不严格。思想方法片面,相关知识缺乏。

⑦“合理想象”,为抢时效,牺牲真实。借助主观推理、想象和虚构,从己知事实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将推测作为事实报道。

(2)治理新闻失实的有效手段

①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的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重要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克服。

全面形成治理虚假新闻的舆论压力。新闻行业要形成广大从业者认同的伦理规范,并将其内化为发自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

②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格的防止失实报道出笼和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及时澄清有关事实真相。新闻报道总是随着事件的暴露、发展、变化、结果而同步进行的。事件发展,报道也就随之变动,只有从有关事件的全部新闻报道中才能得出对事件的完整认识。一旦出现虚假新闻,所涉及的当事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特别是权威部门,就应当通过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消除不实传闻,纠正视听偏差,保障社会舆论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③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组织整顿工作,把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从中清除出去。

切实加强新闻行业的职业伦理建设,在职业伦理建设的内涵上要大力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培育与养成。促使新闻从业者恪守真实、客观、公正等新闻专业准则,逐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制定与修正过程的共同协商机制,让新闻从业者更加自觉地参与并认同新闻伦理准则。虚假新闻问题主要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范畴,主要依靠道德伦理来规范。除非虚假新闻触犯法律,在此意义上,治理虚假新闻的约束机制主要还是要靠新闻单位与新闻行业的自律,特别是新闻行业的自律。

④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通过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做斗争,制裁造假者。

建立健全治理虚假新闻的约束机制。一般而言,约束机制是指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尽快建构起制度化的来自传媒外部的新闻监管体系,包括主管机关的行政监督、新闻行业协会的行业监督、新闻评议会等对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

⑤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开展媒介批评,对虚假新闻进行公开的批评。媒介批评是对媒介产品、媒介行为、媒介现象乃至媒介体制、媒介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的分析评判,押击虚假新闻是媒介批评义不容辞的使命。通过对虚假新闻的曝光与批评,可以充分发挥媒介批评惩恶扬善、祛邪扶正的作用,让新闻界对虚假新闻始终保持警醒,防微杜渐,自觉地抵制虚假新闻。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记者从不同的观察空间去体现主题,即以主题为圆心串联不同空间的事实,常为工作通讯、社会观察通讯所运用。

判断题 “第二种翻译”:“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记者对于每个行业中的“行话”,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对此进行解释与说明。西方新闻学者在谈到改进新闻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不要用技术语言”。他们强调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而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报道,例如经济报道、科技报道等,更要对其中一些专业性内容与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通俗化“翻译”。对于这类报道,提高可读性的关键就在于作好“第二种翻译”。因为如果读者对报道中的基本术语感到陌生,势必造成阅读过程的中断,给接受信息带来障碍,也就谈不上传播效果。

判断题 以这一新闻为选题依据,写作一篇时评,字数500字左右。材料一: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前排起了等待加柴油的长龙。在温州104国道双南线东庄段的中右化加油站,等候加油的货车至少排出3公里长。等候的货车几乎占去了一半的国道,交警不得不在这一带来回值守以维持交通秩序,但仍然无法缓解拥堵现象。在靠近宁波北仑港附近的一家中国石化加油站门口,前来加0号柴油的车辆从加油站一直排到附近的主干道上。据估计,轮到最后一辆车加油,需要等候23个小时。而让等候的司机感到窝火的是,即使轮到了自己,也没法加足油。在江苏南京。浙江的宁波、杭州等地,绝大多数加油站实行限量加油,一次只能加100元到300元。在湖州市320国道附近的一家加油站,一位正在排队等待加油的集装箱半挂车司机无奈地说:“我的车加足最少得1500元,但跑了几家加油站,不是没油就是限量加油,要再加还得换一家加油站重新排队。”这还算是好的。不少加油站特别是民营加油站早早地就挂出了“柴油售罄”的牌子。卡车司机朱师傅说,自己一个上午跑了6个加油站,才加到300元钱的油。浙江省物价局的监测显示,由于货源紧张,街州市的民营加油站己于10月15日左右停止供应柴油;而该市中石化反映,为保证零售供应,己于10月29日停止灌桶,限量供应批发。在江苏南京的添力加油站,已经许久没有0号柴油了。“一是正规渠道拿不到货;二是炼油厂价格太高。”王站长说,批发价7800元一吨,而零售价折算下来每吨才7475元。批零倒挂决定了民营加油站不可能高价进柴油来卖。华东中油石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茹强华也表示,批零倒挂,导致一些小加油站停止供应柴油。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数量均高达几百家。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石油业商会的监测显示,北京、上海、重庆、大连、合肥、武汉等大城市,也都出现了柴油紧张的局面。材料二:业内人士认为,供不应求应是导致柴油荒的主要原因。业界表示,国内炼油厂8-9月出现大规模检修,导致产量下降明显。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地力一炼油厂炼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出现减产甚至停产。截至9月底,浙江累计成品油库存35.70万吨,同比大幅下降34.5,其中柴油库存下降49.1。而前段时间台风和冷空气接踵而来,也直接影响油轮靠岸和油品资源调入。浙江省煤电油运协调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主任、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分析认为,经济快速回暖,带动企业生产用油、交通运输业和商贸物流用油不断攀升:临近年末进入基建工程施工旺季,工矿企业用油增多;禁渔期结束,沿海地区渔业用油需求恢复,加上秋耕季节的到来,农业机械用油上升,都是导致柴油荒的重要原因。截至11月5日,我国最重要的货运港口之一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00万标箱,超过1084.6万标准箱的年最高纪录,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二成。1-9月份浙江的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29.4,这些大型运货车用的都是柴油。”凌云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地方突击式限电,是导致柴油供不应求的关键。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我国单位GDP能耗在5年内必须下降20。今年5月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口标的通知》,“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为在今年底,也就是“十一五”的最后底限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不少地方纷纷出台拉闸限电政策。从9月开始,广西、广东、江苏等省区开始对部分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广西不仅对落后产能实行限电,一些节能水平较高的企业也准备部分停产.在民营经济的发端地温州,部分地区企业每开工1天,就要停电2-4天。我国小商品市场所在地浙江义乌,从8月26日开始,全市分片区实行工业用电供两天限一天的政策。一家农产品深加工出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每个月的实际用电量是巧万千瓦时,但当地给他的用电指标仅为每月6万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花了20万元买了台柴油发电机用来保障生产用电。“现在每天用柴油1万元,折算下来每千瓦时电2元,以前大约0.7元。光电一项,成本就上升了近三分之二。”虽然成本大幅度增加,但刚刚度过金融危机的他为了留住客户,不得不继续他的“亏本生意”。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经理蒋修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今年10月份,临海的柴油用量相比9月份上升了19%,较去年10月份增长了38。除了油品运输受阻,供应速度有所减慢,以及农忙季节需要大量柴油等影响因素外,“受节能减排影响,一些企业被拉闸限电,为不耽误生产纷纷自行发电”,是导致柴油用量猛增的首要原因。“企业用电受限之后,为了赶生产,保进度,纷纷采取自发电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柴油形成较大的需求量。”中石化嘉兴分公司商业客户部经理朱严松估算,仅嘉兴地区各家企业用在自备发电上的柴油,每个月就要增加上千吨。中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副经理丁春生分析认为,9月以来,柴油进入消费旺期,需求上升明显。他举例说,在浙江部分加油站,0号柴油上半年日加油量基本稳定在1800吨,9月份至今,平均每日达到3600吨,最高的一天,甚至到过4000多吨。材料三:一方面饱受拉闸限电之苦:一方面柴油供应又持续紧张,部分企业生产难以为继。浙江金华一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说,10月份开始的突击式限电让企业生产线几乎停转,手上持有的订单难以按期完成。柴油短缺带来的影响还不仅仅如此。在浙江一些县市,部分公交线路因为缺乏柴油出现停运。而柴油的紧缺和限量供应,也使得南方地区的晚稻收割受到严重影响。因为买不到柴油,长兴县虹星桥龙从村水稻收割机主余峰棋不得不停止收割,而浙江海盐县武原镇南洋村村民张军华家的收割机也只能工作半天停半天。眼看着大片金灿灿的稻子不能收割,农户们担心天气变化影响了收成。此前,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绝不允许个别地区以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为名,采取拉闸限电影响群众生活的行为。有专家认为,“柴油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简单粗暴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给企业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这违背了节能减排的根本宗旨,也和中央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导向相悖。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钟永生也撰文认为,受突击性限电制约,企业不得不采取“自备柴油发电”,此举不仅大量消耗燃油资源,而且还会形成更大的污染。这与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背道而驰为缓解柴油荒的局面,中石化、中石油浙江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己特别向总部申请了配合,增加了每月的供应量。“之前,中石化每月的柴油供应量稳定在50万吨,中石油大约在13万吨。11月,两家供应量将达到85万吨,应该能够实现需求平衡。”凌云表示,月需求量从60多万吨一下子到80多万吨,原来的供需平衡被打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新的平衡。但由于北方己经进入交通运输淡季,因此全国的供油还是可以保证。凌云表示,近期浙江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从11月份开始有望缓解。但专家同时也表示,在积极做好形势预估、采取调控措施稳定柴油批零价格、增加柴油供给量的同时,应将节能减排的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而不是采取简单的拉闸限电方式以实现减排指标,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柴油紧张的局面。示例如下:是谁造成2千家民企加油站倒闭罗瑞明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前排起了等待加柴油的长龙。不少加油站特别是民营加油站早早地就挂出了“柴油售罄”的牌子。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中国商淞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南部己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11月7日《钱江晚报》)近来柴油供应十分紧张,即使价格一涨再涨也难满足需求,有的加油站限制车辆加油数量;有的加油站干脆贴出停售告示;不少民营企业更是难以承受,纷纷关门。是什么原因造成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当然,炼油厂检修导致产量下降供应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往年也要检修,为何唯独今年就如此紧张?主要原因在于:接近年底,不少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仟务或者超额完成,毕其功于一役来了个大冲刺,弄出个限电节能法,对一些企业进行限制用电。企业靠生产出效益,靠生产维持生存。尤其是接近年底,任务重,供货量大,在这大干快上的节骨眼上,突然之间限电无疑对企业的产量、信誉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些企业不得不重找出路,利用柴油机自己发电,这就相应的加大了柴油的消耗量。再则,不少生产柴油的加工企业也因为电力供应不足,难以正常展开,必然影响到柴油的数量,一方面需求增加,一方面供应不足,从而加重了柴油的紧张。限制用电表面上看起来,“能”是降下来了,“排”也减下来了,但是用柴油发电带来的噪音和污染更大,到处是轰隆隆的尖叫声,乌烟四起,气味冲鼻。此“能”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排”没有节省反而加大,此种“节能减排”只是“掩耳盗铃”。用柴油发电其成本非常昂贵,同样的产品成本要增加不少,其成本必然要分解到最下游的消费者身上,无疑又助推了物价的上涨。尤其是柴油主要用来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提供燃料,而将其大量的分流出去应对发电用,拆东墙补西墙,又带新的危机。追求指标的限电节能,不仅打乱公众日常生活秩序,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能耗增多,污染加大,而且造成了正常柴油供应的紧张,社会产品供应比例失调,不论是算经济帐还是算环保帐得不偿失,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加油站更是一次重创。下编常见评论形式与写作要领。

判断题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从延安时期开始,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就十分重视这种报道形式。《解放日报》经常通过宣传军队和群众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推动抗日战争的开展。我国新闻业的历史经验证明,用人物通讯的形式报道各个时期的英雄和先进人物,曾有过很好的社会效果。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几十年来我们在媒体上推出的一系列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以他们的模范事迹、时代精神和民族美德,鼓舞、教育了几代人,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净化,有利于社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雷锋的报道,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迅速传扬,净化了社会风气,培育了一代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年。20世纪80年代,关于残疾青年张海迪的报道,既写了她身残志坚、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事迹,又写了她不甘毁灭、顽强不屈实现个人理想的强者精神。20世纪90年代关于山东援藏干部、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事迹的报道,将他的奉献精神、党性原则和对藏族百姓的赤子情怀——展现出来。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用人物通讯的形式报道我们时代的英雄和先进人物,以他们的模范事迹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教育群众仍然是新闻界的重大任务。(2)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变,随之而来的是国民思想所发生的民主变革。30多年来中国社会舆情的变化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①报道对象的变化在采写人物通讯时,选择哪些人物,采集什么事迹,弘扬什么主题,在这些看似纯业务性选择的后面,常常负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印迹。80年代中期之前,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基本是两类——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负面人物的报道极少,普通老百姓则基本上被排除在通讯的选题之外。这本身给社会造成一个比较片面的、甚至虚假的信息环境,也造成了比较片面的舆论导向:只有英雄模范才有新闻价值,而普通人是微不足道的。报道对象的片面和雷同,不利于民主社会的建设,也不利于人们客观地认识社会和把握自己。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人物通讯的采写对象才从单纯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群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普通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为报道对象的平民化人物通讯登堂入室。继而,以揭露批判的对象一一党和政府官员中的腐败分子、社会各色犯罪分子为报道对象的人物通讯也占有了一定的份额。这样,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逐渐显示出丰富、多元和均衡的特点。②报道理念的变化在人物通讯的演变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报道理念,即: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或优秀的、或平凡的、或值得怜悯的、或应当谴责的人物。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的变化,那就是:向人的回归。具体说来,在报道先进模范人物时,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经历了由神到人的转变,逐步摆脱了一度形成的“神化”先进人物的报道理念和采写模式。有些人物被描写成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家庭生活,没有个人追求,心中只有社会理想的“神”。这种被“神化”的先进人物,脱离了正常人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失去了作为“个人”的光彩,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易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因而也就减弱了其作为先进典型的社会示范作用。在揭露反面人物的通讯中,也同样经历了由“鬼”到人的报道理念的转变。反面人物包括腐败、堕落的贪官、行凶杀人的罪犯等,这些人在人物通讯中曾一度被脸谱化,叩“魔鬼化”。90年代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加大以后,以人物通讯的形式对反面人物的报道数量增加,同时也逐步扭转了把人“魔鬼”化的理念,而把他们当做犯错误的人、犯罪的人看待。如,对1999年北京发生的特大杀人案的凶手赵连荣,除报道了他连杀八位打工女青年的令人发指的罪行外,也述说了他临刑前对受害者的忏悔,对妻子、儿子的负罪心情和对人生的眷恋。总之,从人的视角去看待先进模范人物,也从人的视角去看待普通人或反面人物,显示每位人物的个性和人生曲线,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

判断题 网络稿件归类是指根据网站内容属性、受众正确象和其他特征,将网络稿件分门别类地归入既定频道、栏目中,以便于读者的浏览、搜索,以及网站正确海量稿件进行管理。

判断题 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4

判断题 跳笔: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也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判断题 组织型公众是指同某个社会组织在地理位置,日常社会生活上联系密切的社会群体或具体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