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隐性采访: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也就是说,隐性采访是记者以特定的身份去观察和了解事物,以获取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新闻材料。

判断题 病毒性营销是很常见的营销手段,对于产品的初期宣传是有利无害的

判断题 马可尼被称为有线电之父。

判断题 了解通讯的演变历程。通讯是指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实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光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在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于王韬之手,早在1872年,他就有国外游历而编译的《普法观战纪》。真正在通讯上自成一格并有重多影响者当属黄远生。1915年12月25日其在旧金山遇刺后,友人将其新闻作品辑为《远生遗著》,共4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报刊通讯为主的文集,由此也正式奠定了通讯在新闻体裁中的地位,黄远生本人也被称之为“通讯界之大师”、“新闻界之奇才”,“远生通讯”蜚声于时并流传至今。在中国,通讯体裁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丰富多彩,目前,通讯体裁的主要题材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判断题 延迟式导语又称间接式导语、特写导语、软导语,它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在导语最开始的时候直接告诉读者新闻中最关键的信息,而是用情节、引语、细节、故事的精彩片段激发起受众的兴趣、疑问、好奇心或者是求知欲,借此带领受众走进新闻事件的核心。

判断题 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判断题 如何完成报纸转型?道路一:提高价格、降低质量、裁员etc,依赖品牌,直到完全失去市场。道路二:走转型改革之路,与新媒体融合,改进产品技术和理念,开展数字媒体业务。如人民日报上线客户端。道路三:发展多元化业务,实行战略转型,譬如发展游戏产业的浙报传媒集团。道路四:抱团取暖,通过并购重组形成规模效应。道路五:被实力企业并购。——阿里巴巴曲线收购《京华时报》《赫芬顿邮报》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2011年2月,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该报。它是一家新闻与分析网站。以高质量内容取胜。网站向多内容领域进军。既有突发新闻,也有聚合新闻,还有实时的评论。依赖超过3000名投稿者为每一个可以想到的话题制造内容。它有另外12000名“公民记者”,这是它的“眼睛和耳朵”。它的读者也生产了网站的许多内容,每个月有多达200万条投稿。

判断题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而言,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第三、引发舆论。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第四、引导舆论: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供人们了解外界变化,引发决策参考和行动依据。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的建筑材料,它决定着人们对试试掌握的程度和对外界的感知,是意见态度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判断的依据。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数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