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1、所谓新闻,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广义的新闻则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等。人们每每打开报纸,会看到长短不同的消息占据着大部分的版面;新闻消息是报纸上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文体,是主角。
2、消息的本质特征。消息是动态新闻,主要反映事实本身,如实报道客观生活中事实变化,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事实怎样,就怎样报道。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关于曝光补偿曝光补偿(EV)的概念: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value)。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EV的调整补偿。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魈甯叻瓷洳糠质ゲ愦危д嫜现兀砸话愫苌俨捎谩?/span>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如果掌握好了ISO调节和曝光补偿的调节,那么数码相机使用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了。玩熟了数码相机,接着我们就该来看看如果拍摄照片才会好看了。
判断题 模块式编排:模块式编排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版面设计。效果是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从视觉美学的角度看,模块式编排还能够产生一种单纯而规整的美感,能尽量减轻阅读时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版面上强调留白,这种版式符合当代白领读者追求简约、平和的审美习惯。模块化的功能是以信息单元化达到信息清晰化。它的优点在于便于快速撤换稿件,便于快速拼版。
判断题 有无纯客观的报道?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这里的“说话”,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聊天、谈话的意思,而是特指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是舆论导向。(1)“纯客观”的报道不存在①从内容上看,报道是记者主观的新闻写作,是对事实的选择和组合,任何文章的写作,都要遇到如何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基本矛盾的问题。②从形式上看,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通过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反映现实,“寓论断于叙事之中”,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③记者总是根据某个立场和观点精心选择某些事实、进行排列组合,在事实的叙述中表达意见,所以,“纯客观”的报道不存在。(2)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报道,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只要你一进入采写新闻的报道过程,主体就开始影响客体。你为什么报道这个事实?报道它什么?怎样报道它?都体现记者的倾向,换言之,都是记者在“说话”。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①“说话”的内涵这里的“说话”是指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是舆论导向。②新闻报道都是用事实说话a.传播的目的是说话写新闻是为传播,而传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说话意义。事实的传播总是为某种目的,即使没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的事实传播,也总要形成和引导社会舆论。b.选择就是在说话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报道”就包含有记者的劳动和主观的行为,报道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进行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都体现记者的倾向,都是记者在“说话”。c.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写一篇报道,总要围绕着主题思想才能取舍材料,统率全文。主题思想是“说话”,是记者企图通过新闻报道有目的地传达信息、表达倾向与观点。
判断题 体制性失实: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价值观同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定的价值观不仅关系着新闻传播活动,而且要在对新闻传播实施领导和导向的过程中使其为自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其真实性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判断题 在采访中怎样处理新闻线索?记者在采访中首先要善于搜集和寻找各种新闻线索,来源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劢、讲话;各种会议、简报;记者的耳闻目睹;日常情况的积累;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互联网等。得到新闻线索后也要注意妥善处理。(1)注重验证,必须要顺藤摸瓜。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常常仅是事物的表象和假象,有时也因记者采访迟缓了,新闻事实原先的信息和信号已“变质”,以致被记者的采访实践所否定。因此,新闻线索只能是驱使记者去采访的引子或向导,记者以此可以也应该去顺藤摸瓜。但究竟有“瓜”瓜”还是“坏瓜”,则一定要靠实践去验证,千万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硬性要摸出个“无“瓜”,是“好瓜”来。(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新闻事实的产生不与展有其自身的过程和规律,记者要尊重这个规律。当新闻事实还处于不成熟、步丰满阶段时,不要拔苗助长,或采用某种“催生术”,自欺欺人地将新闻线索当作新闻事实去报道。(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新闻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即使是有价值的大新闻也不是随便抛出去就能产生大的反响,新闻报道得讲究时宜和“火候”,要密切配合形势,要吻合人们的需要心理,要等往最佳时机来利用新闻线索。(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当记者手头握有若干新闻线索时,必须根据各线索的成熟难易程度,予以适当处置。戒是先易后难,戒是先近后远,或是先采写动态性新闻后采写非动态性新闻。否则,将可能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接触,肤浅模糊的认识,即使是重要的、有特别价值的新闻线索,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合理的,特别的处理,产生不了清晰、深刻的认识,而作了一般化的报道。
判断题 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下列几点:(1)着力从写人物的具体事迹中,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写社会精英和先进人物,不仅要写事迹、经历,而且要透过事迹和经历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灵魂之窗、思想之光。为了写好先进人物的思想,作者必须满怀深情投入生活,与先进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关心他们的事业和创造,关心他们的成功与失败,细心地观察、体验、学习,有所发现,为之激动,培养共同的信念、感情和语言。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情真意切,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不要“任务观点”,单纯“捞材料”,生硬“挖思想”。否则,作品一定苍白无力,缺少生活气息。(2)要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人物通讯不是人物鉴定,也不是实际工作部门的上报先进材料。人物通讯必须展开生活的画面,用情节和细节来感染人、教育人。作者如果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那么,即使对人物不加什么鉴定式的赞语,读者也会自然得出应有的结论。这种结论是读者自觉地接受的,而不是外加的,更不是强加的。(3)正确处理人物通讯写作中的几个关系:①人物与群众的关系任何先进人物,总是在群众中产生的,是群众中的一分子,而不是远离群众的特殊人物。他们之所以有成就,有创造,固然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奋斗,但也少不了周围群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许多事情,并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斗”所能完成的;许多事情,实际上是大家一起干的。当我们对先进人物进行报道时,就要研究这种关系,给先进人物以恰当的位置。如果不适当地强调个别人物的作用,甚至把周围群众的功劳都记在一个人的账上,那么,不但要引起周围群众的反感,使先进人物孤立起来;而且不利于先进人物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以致在今后成长中留下隐患。所以,人物通讯写作中不要采取“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要故意或无意地把周围群众写得特别落后,作为对先进人物的陪衬和对比。如遇到危急的时刻,别人都不敢上,都吓呆了,或都往后退,只有某某人毫不迟疑地一个箭步冲上去等。有的通讯让周围群众对先进人物说这样的话:“不管你怎么说,我们都跟着你做,照你的话去办!”“只要有你在,我们就能战胜任何困难!”这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宣扬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我们的人物通讯,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写出“水涨船高”的关系:即先进人物在周围群众的帮助、支持下才成就其伟业,有时甚至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决定的影响。当然,就每个具体人物而言,还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人物与社会的关系任何人物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对人物以各种各样的影响。当我们写作中涉及一些人物的坎坷遭遇时,不宜过分强调社会是那么不尽如人意,社会对他们是多么不公正。即使是在坏人横行的个别地方、个别时期,总还有正义的力量在起作用。要注意采访挖掘并如实地写出社会的这种正面的力量和因素,使通讯给人以信心、勇气和力量。不能单纯写苦难和挫折,消极地描写社会的阴暗面,写一些怨愤和不满。什么“现在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什么“我爱祖国,祖国爱我吗?”等。通讯写作,特别是人物通讯的写作,尤其需要“以正确的思想鼓舞人”,激励人们热爱我们的国家、社会、人民,奋发前进、向上。③人物与家庭的关系先进人物并非不要家庭,并非六亲不认,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先进人物不应是冷酷无情的人。他们有父母,有子女,有配偶,有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他们之所以先进,并不是因为他们无情地舍弃了这一切,而是因为他们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处理得比较恰当。人是有血有肉的。人物通讯应当有人情味。有些通讯之所以在这种问题上写得不近人情,往往不是人物本身缺少人情味,而是作者思想上的片面性、简单化,甚至认为这种简单化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先进,这其实是一个误区。④人物与党的关系一个先进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培养。在个人与党的关系上,不要把先进人物写成“向来如此”的自发的英雄,似乎一贯正确,天生先进,忽视人物的成长过程。有的人物我行我素,说干就干,不受组织约束,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要细心探索人物与党组织的关系,并恰当地反映这种关系。既不要牵强附会,也不要割断联系。不管是写人物的成功,还是写人物经历中的曲折和挫折,都要恰如其分地体现人物与党的关系。人物通讯的取材,会是十分宽广和十分多样化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更好地反映这个时代和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关键是要面对新情况,更新观念,思想认识能比一般人领先一步。
判断题 光圈的作用是(控制通光量),(控制景深),(减少像差),(调节成像质量)。
判断题 新媒体也称为数字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