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  

一、隐性采访的概述

(一)隐性采访的涵义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的采访。

(二)隐性采访的特征

隐性采访是有条件的。  出发点的积极意义。  要冒一定的风险。

(三)隐性采访的类型

体验式采访:记者不暴露身份和目的,而作为社会普通公众去获取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

伪装式采访:记者以隐去真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

(四)隐性采访的重要手段——偷拍、偷录

(五)隐性采访适用的新闻报道类型

1. 揭露或批评性报道

2. 亲身感受型报道

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 八条

(一)寻找线索和线人

1.新闻职业线人

2.新闻事实的知情者(公开身份的知情者、匿名的知情者)

3.记者的社会网络

(二)在采访前确立某种假设

⒈提出假设的重要性

为记者提供明确的思路,指明调查的方向。

方便记者与编辑部门负责人沟通。

帮助记者判断线索的新闻价值。

⒉对假设的初步求证

在隐性采访过程中,对假设的初步核实应当尽快完成,以判断究竟有几分把握可以证明这个假设。

3.证实与证伪

(三)周密地考虑各种应当考虑的问题

1.确定利害关系。 2.安排采访的先后顺序。 3.资料搜集。 4.确定调查的价值。

(四)确定被采访者之间的利害关系

(五)贴身暗访

1.假造一个不易被察觉并且便于进行暗访的身份。

2.进入暗访的地区,寻找、接近暗访对象,取得他们的信任。

⑴要对被暗访者显示出不可抗拒的利益吸引力。

⑵要表现自己是“业内人士”,对这一行很精通。

⑶要镇定自若,有时候还要欲擒故纵。

3.套取所需要的情况,以证实自己事前的假设。

(六)获取必要证据

1.必要性

证明报道的真实性

应对新闻报道所引发的法律纠纷

2.合法证据:采访笔记、录音、录像带以及照片、各种书证、实物证据、文件资料的原件、副本、复印件、抄件等。

■采访笔记

准确记录下可能作为直接引语的原话,并忠实表达采访对象的意见,保证采访笔记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应请采访对象在笔记上签字。

■录音机和设想设备

如果事关重大,应考虑用录音机和设想设备,录音和录像要比采访笔记更有可靠性

■照相机

对于现场场景以及无法带回的证物来说,拍下照片是最好的选择。它可以辅助采访笔记,增强说服力。

■书证与物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和图画等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事实的书面文件和物品。

物证是指能够证明事实的物品和痕迹。

(七)隐性采访中的观察

1.记者观察到的细节可以在写作中赋予报道以无限丰富的色彩和质感。

2.记者观察到的细节可以帮助记者去伪存真。

3.记者观察到的细节可以让记者探知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及时作出应对。

(八)对所获取的证据进行司法甄别

A级证据(可信度最高)

公开的资料、政府文件、档案馆记录、法庭调查报告、警方档案、传统媒体网站、网络数据库和重要的FTP服务器。

B级证据(可信度略差)

私人的、非公开的资料,在门户网站、商业网站搜索得

C级证据(可信度最差)

采访对象的口头叙述,来自聊天室和BBS的匿名信息。

如何判断采访对象口述的可信度

区分采访对象的动机。

通过其他信息源求证。

提供消息的人是否愿意说出自己的名字。

如何鉴别伪证

(1)采访对象陈述的情况是根据道听途说或谣传得来的,且多方查证无法证明属实。

(2)采访对象提供的消息是通过自己毫无根据的分析、推测和想象得出的结论。

(3)证词的明确程度不高,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者证言内容不够具体,缺乏应有的细节。

(4)证言本身自相矛盾,前后不能连贯,漏洞百出,或在两三次采访中证言不一致,出现明显偏差。

(5)与科学公理和普遍常识明显相悖。

(6)采访对象有幻象型性格,容易自我暗示;或有偏执型性格而极端自负;抑或性格软弱,容易受他人影响而陈述失实证言。

(7)证据的内容与其他大多数证据的证明结果相悖,则多数伪证。

(8)若一对相关证据的证明意义完全相反,则其中必有一伪。

(9)几个采访对象的证词完全相同,甚至连遣词造句都分毫不差,要考虑串供的可能性。

(10)经过鉴定和勘验,确认提供的证言和证据不符实。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一)关于隐性采访是非的争论

1.完全赞同记者使用隐性采访这一采访形式。

2.反对记者使用隐性采访。

3.对于隐性采访持中立的态度,只有在无法或不能公开采访,或者在正常采访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特定情况下,才能考虑使用。

(二)隐性采访的道德界线(理解关于隐性采访在道德层面上的问题)

1.在隐性采访中记者身份的扮演应有严格的限制

✪记者不能装扮成国家公务人员借行使公务获取新闻。

✪记者不应装扮成违法犯罪之徒。

✪记者装扮不能改变其固有的自然性别角色,而深入到另一个性别世界中采访。

2.隐性采访中严禁任何“诱导”

3.隐性采访不能干扰公共生活和秩序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

1.隐性采访与侵犯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核心,侵害人格尊严就是侵害人格权。

✪镜头不能丑化采访对象,更不能出现带有侮辱性的画面。         

2.隐性采访与侵犯隐私权

⑴隐私的要件:

一是与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私事,即所谓“私”;

二是本人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受他人干预,即所谓“隐”。

⑵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

⑶采访场合对隐私权的影响

公共场合、非公众场合

案例:迪特曼诉《时代》公司

⑷隐性采访侵害隐私权抗辩事由

抗辩事由之一:公众知情权。知情权即知的权利,也称作知悉权、了解权,其基本含义就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当知道的事情,国家应当最大限度的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

抗辩事由之二:基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是一个正当的抗辩事由。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法律准许使用他人的肖像,准许将他人的个人信息和活动公之于众。

抗辩事由之三: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一般理解应是著名、知名度高、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众所周知的人物。

3.隐性采访与侵犯名誉权

■新闻侵害名誉权有四个构成要件:①名誉受损的事实;②违法行为;③因果关系;④主观过错。

■隐性采访侵犯名誉权的应对

①严格把握真实性原则,做到内容真实。

②公正评论:第一是出于公众利益发表了意见;第二,是基于一定的事实发表了意见;第三,所发表的意见一定要很客观,不带有个人感情上的色彩;第四,就是不具有恶意。 

4.隐性采访与侵犯肖像权

注意:在记者拍照或电视台摄像的过程中,有时候画面背景的选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侵犯不相干人的肖像权。

  1.   隐性采访与刑事犯罪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DIN24的胶卷比DIN21的胶卷感光度低。

判断题 白平衡调整的目的是保证摄像贡获得机器需要的标准光源,从而使拍摄的画面色彩还原正常。

判断题 请选择你所熟悉的一家报纸,分析其头版的特色:《南方周末》头版的特色:(1)版面凸显新闻、张扬个性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报纸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报纸的个性。报纸是台可读、易读,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版面。因此,版面决不能只是内容的消极表现,而是内容的能动反映。《南方周末》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它的长处不是在于新闻的实效性、走“短、平、快”的路线,而在于一周新闻的汇总,重大新闻的深度报道和有见地、合时而著的评论。(2)重点突出,简洁明快《南方周末》内容上的特点决定了其版面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头版。头版是一张报纸的门面,也是一张报纸的办报思想和全报风格、特色在小空间中的精粹和汇总。在市场上,一张报纸能不能卖出去、卖出去多少和其头版的内容与编排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体而言,《南方周末》在头版的编排上很注重对于线条、字符、图片和色彩等版面元素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在头版上,《南方周末》使用两段线条在版面上划分出三大部分的空间。第一条竖线将头版分为左右两个区,在左面一个基本栏大小的空间内竖向安排了报头和导读这两块内容,在右面五个基本栏的空间内则用一条横线分为新闻和评论两部分。这样的分割形式使头版条理清楚、节奏明快。在报头正下方的导读是《南方周末》于1995年创造的新形式。其本质上是题文分版编排中新闻标题的集纳。在报纸逐渐步入厚报的时代,导读的形式既可以是对报纸精华信息的集中,又可以看做是分报头在头版的延伸,还可以堪称是头版中一句话新闻的小栏目。它能增加头版的信息量,为读者阅读提供指导。由于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栏目,它还克服了因标题容易与版面其他内容混淆而给读者阅读造成不便的毛病。但它毕竟是从题文分版编排中演化而来的,因而它依然存在浪费版面的弊病。新闻部分基本上是一到两条深度报道新闻或新闻综述。(3)重视报纸头版的视觉冲击力《南方周末》在处理有着两条新闻的头版时,对处于报头左上位置的新闻采用了题文分版安排的方式。对于该条新闻的标题则多采用黄色或反白色字体加上红底粗框的处理方式。其标题本身多采用超长或超短的大字号通栏题的形式,其字号点数多在54左右。第二条新闻多采用了类似于英国《TIMES》报的文转其他版方式。在标题的处理上同样也采用了和第一条新闻标题的处理方法相近的模式,只是字体较第一条更大、更醒目,语言也更加口号化。如果新闻部分只有一条新闻,它的处理方式除f通栏大标题和配发大图片以增加其强势外,更为注重对主题的集纳,使版面醒目、大气。《方舟评论》是《南方周末》头版上相对固定的评论性栏目,大约要占右侧版面空间的四分之一。它的评论分为两种:一种是和上面的新闻有着密切关系的、属于配发的评论,既能突出原报道的分量,又能深化报道思想和平衡报道角度。另一种是和上面的报道没有任何关系,但与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时评。评论除标题字号小于新闻标题外,其正文多使用小5号的仿宋体。在新闻内容同质化、独家新闻越来越少的年代,把自己的独家时评相对固定地放在头版上并占据较大的空间,应该也算是对编排手法的一种创新。(4)大胆使用图片,为其重要新闻配发的照片或图片都占据了很大的版面空间这也是其编排灵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图片具有向读者提供视觉形象,增强直观性,加深读者印象;烘托气氛,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以具体形象作通俗注释;提供证据;吸引读者阅读等作用。图片本身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强化了新闻的感染力,也起到了吸引读者购买、阅读的作用。就算是单独的图片报道,如果图片抢眼它也会被安排在头版。在颜色的使用上,《南方周末》头版多应用明亮的红色、黄色等。如报头、黄色或反白新闻标题下的红底、红色的“导读”等等。(5)独家报道,独家视角与独家评论《南方周末》是一份周报,但它又是一份有着很强新闻性的周报。把独家报道在头版用明显的方式标示出来是《南方周末》头版的一大特点。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更多倾向于新闻封锁中的“我有你无”为主要特点的新闻,在今天高度开放、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发达的时代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南方周末》更为注重把策划的独家报道放在头版以显不同。如2004年11月4日的《中国官员学者零距离目击美国大选》,除在大幅照片的左上角明确表明“本报独家报道”外,同时新闻评论并重,用了近三个版的篇幅报道了该新闻的前前后后。《南方周末》头版内容凸显出批评与曝光的倾向和“正义、良知、爱心、理性”的宗旨。虽然在新闻时效性上《南方周末》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其长处在于充分发挥报纸媒体的优势做深度报道。《南方周末》头版的深度报道特点十分鲜明,它巧妙地避开了热点问题同质报道的竞争而剑走偏锋取了一种“另类”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概括为深度报道与“文学化”的有机结合。目的在于突出《南方周末》新闻的独家视角,表明报纸对于新闻本身的态度和评价。《南方周末》头版这样安排的好处有三:一是吸引读者眼球。标题、色彩和图片既醒目又重点突出,容易使受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众多的报纸中注意到每期《南方周末》的新闻卖点和评论热点;二是层次分明、内容有力。主打新闻、各分报头的导读一目了然。独家时评立场鲜明,口号式标题煽动性强,所有这些都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或调动读者兴趣,形成购买欲;三是编排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了《南方周末》报纸现代、写实、批评的个性与风格。

判断题 政治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是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多由政党、政治团体、国家机关来主持,用以宣传一个政党、政府的政治主张、纲领、政策。报纸新闻以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新闻为主,并且非常重视言论,如中国的《人民日报》、日本的《赤旗报》、意大利的《团结报》等。

判断题 传统媒体的微博公众号与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1)两者概念:微信:腾讯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其主要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2)两者特点:微信:传播内容的隐蔽性、传播方式多元化、自主化、平等化的传播理念、即时性、便捷化的传播速度。微博:便捷性、原创性、草根性。(3)两者传播的差异:微信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与微博无论是名称是面向的人群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看似相同的二者在传播上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判断题 新闻与政治的关系:1、采访自由与服从政治2、采访自由与服务政治

判断题 归纳: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判断题 通讯员写什么样的新闻?读者(部门、社会)想知道,但没有办法知道的。例如:工程进展情况、业务开展情况读者不知道,但想让读者知道的。例如:公司管理创新让企业干部职工更加热爱自己的企业,更努力工作的。例如:公司企业文化活动提高单位知名度和美誉度,让社会了解、理解、关心、支持,甚至参与的。例如:公司获得各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