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五四时期新旧思潮激战和三大论战 三、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如何进行论战的:

一、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内容:这场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 。围绕四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2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3要不要进行民 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4要不要革命,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2、结果:这场论战从1906年持续到1907年冬,为时一年半,以《民报》大获全胜而告终。 原因:1革命道路比改良道路更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2《民报》论战力量雄厚, 《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势单力薄 3《民报》以事实为依据,令人信服, 《新民丛报》只是主观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意义: 《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及继之而起的两派报刊在各地的思想论战,不 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还为辛亥革 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改良的人改变了立场,加入同盟会,此外,也促进了革 命派报刊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思潮激战与三次论战 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引起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度恐慌和仇恨。 在1918年下半年至1919 上半年,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在报刊上展开。封建顽固势力的重要代表人物:林秀琴、林 绍、辜鸿铭、刘师培。报刊有《国故》月刊(是刘师培等封建顽固派文人转为地址新文化运 动而创办的,1919年北京创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号召,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 文,反对新思想,提倡旧思想。 ) 《新申报》 、 《东方杂志》 、 《公言报》 (段祺瑞反动报纸)等。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大肆污蔑,对五四运动攻击, 《每周评论》予以反击。 李大钊《晨报》 、 《新青年》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 ,回答责难者,也是对新文化的总结。 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胡适《每周评论》实用 主义的“问题与主义”论战。

反对为社会主义论战,1920——1921年资产阶级《时事新报》 、 《解放与改造》 “社会改良主义” 。 F 反对无政府主义论战:小资产阶级《民声》 、鼓吹绝对自由,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 级专政。 三、 《大公报》与《新华日报》的论战 1、1945年10月,国民党表面上接受了中共的和平团结的政治方针。而实际上对解放区的进 攻变本加厉。并无端挑起冲突。对此, 《大公报》颠倒是非,把内战的责任强加给共产党。 11月,重庆《大公报》发表《质中共》的社评,公开点名指责共产党,鼓吹“要政争不要兵争” 。 “希望共产党放弃军队”对于《大公报》的公开挑战, 《新华日报》立刻应战,次日发 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事》 ,予以有力的反击。社论列举蒋介石勾结敌伪对人民军队大张鞑 伐,破坏国共双方大量协议的事实,证明内战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社论最后一针见血 的揭穿了《大公报》 “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的立场。 2、1946年,蒋介石公然宣布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方针,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北的进攻, 人民解放军发起自卫还击,解放长春。这时, 《大公报》仍然站在国民党当局的立场上,发 表了恶意攻击中共和人民军队的社论《可耻的长春之战》 ,分别刊登在该报的重庆版和上海 版上,污蔑人民的自卫还击是“可耻” ,并为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内战进行辩护。 对此, 《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 。针锋相对的严加驳 斥。社论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公开破坏和平协议,攻占东北许多城市, 《大公报》不说“可 耻” ,而当人民还手时, 《大公报》就说“可耻” ,其反对人民的立场昭然若揭。社论还指出, 《大公报》 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堕落到搬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谣言来作为攻击共产党和 人民军队的依据, “可耻到极点” 。 接着, 《新华日报》批驳《大公报》的反共言论。许多进步报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和 嘲讽《大公报》的所谓“民间立场”和“不偏态度” 。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依据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判断题 偏振镜可以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

判断题 为什么说电视摄像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①电视摄像不仅要通过连续的记录和多视角的表现,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物体的运动过程,更要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形成多变的审美效果和逼真运动的视听感受;②被摄主体的运动本身就具有无限的、永恒的视觉美感和造型意义;

判断题 追踪采访,是指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也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追踪采访是采访深入的一种表现,仅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判断题 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

判断题 对于有明确立场的报刊来说,“一般的公正”是一种束缚。()

判断题 全媒体背景下图片应用的变化如下:(1)全媒体背景下,新闻图片的产生发生了变化。摄影记者仍是新闻图片的主要生产者,但是角色和工作模式有转变。摄影记者转变成图文影并重的全能记者,并也开始从事图片编辑,另外专题摄影报道也是其优势。网民和手机拍客也为媒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闻图片。(2)全媒体背景下,图片运作机制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图片运作机制一般可概括为:一个中枢、一张网、两大支柱、三扇窗。①“一个中枢”,是指很多报社已经设立的图片中心或视觉中心。②“一张网”,是指数字化图片管理系统,把图片中心的电脑同编辑记者的电脑、签约摄影师和拍客的电脑联结在一起,实现图片信息的实时有效传递。③“两大支柱”,是指既要注重专业摄影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又要注重社会摄影队伍的挖掘和培养。④“三扇窗”,是指把经过选编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报纸、互联网、城市街头的大型LED显示屏提供给广大受众。

判断题 电视传播优势包括: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时效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