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高反差的被摄体应采用明暗兼顾的测光方法。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我们把图像信号称为(视频信号),声音信号称为()音频信号。

判断题 比较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解放日报》改革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革的异同:1942年4月1日起,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进行改版,在报纸宣传中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和文风。1956年7月1日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指导下,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进行改版,展开了一场全国意义上的新闻改革,改革的目的仍然是肃清教条主义。(1)两次整改的相同点①两次运动开展的模式十分相似。两次改革均由一张报纸所指引,由一个根据地解放区发起而后扩展到所有根据地解放区。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报纸是“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新闻整风运动由解放日报引导,而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由人民日报牵引。②两次运动都由一个局部而扩展到全国。新闻整风运动是由陕甘宁边区发起而后发展到敌后所有根据地,由《解放日报》带头掀起了抗日敌后根据地新闻界整风运动的高潮;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主的新闻工作改革也是由局部向全国全方面地展开,各地报纸纷纷改版,还引起当时新华通讯社和广播事业都相继进行了改革。③都发表了题为《致读者》的社论。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检查了创刊以来在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改改革:版面安排上,把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整风宣传方面,把整风运动作为一个宣传中心来抓,进行了集中突出的宣传,宣传形式多样,有广度也有深度;社论写作方面,注重社论的质量;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a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b.开展自由讨论,阐明社会言论;c.改进文风,活泼空气。在改进文风作风,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新闻理论的重大意义上,两者也有着相似的地方。两次整改,提高了新闻下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两报分别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前者开辟了无产阶级的新闻学道路;后者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闻学道路。(2)两次整改的不同点①背景不同。两张报纸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就不相同。《解放日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伊始即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那就是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团结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人民日报》处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双百”提出,刘少奇对新闻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新闻报道要从教条主义、党八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适合读者需要。②对于党性的认识不同。通过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和整风后,新闻工作的第一要义就是党性。从党对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上看,除了党性外,新闻业的其他功能被有意和无意地省略了。从新闻工作者的地位看,新闻工作不再有自己的独立品格,他们只能是党的笔杆子,《解放日报》发表重要社论《党与党报》指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在党报工作的同志,只是整个党组织的一部分。一切要依照党的意志办事,一言一动、一字一句,都要顾到党的影响。”这样的要求事实上严重束缚了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手脚,极不利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到了《人民日报》,这种认识有了改变,50年代初,《人民日报》编辑部有一个流行说法,叫做“《人民日报》是办给全国县以上领导干部看的”。在改版中,编辑部成员树立了新的观念,要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要。这点是与解放日报有所区别的。

判断题 辛亥革命以后,报纸越办越多,办报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报馆纷纷借鉴日本和欧美的报社制度,设置主笔、访员、编辑等职,这才使报纸编辑的名义、地位逐渐确立。

判断题 新闻材料提供者对新闻作品作出重要贡献,应作为合作作者分享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判断题 包装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判断。

判断题 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

判断题 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

判断题 如果以内容为依据,新闻评论主要可以分为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亊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以及社会问题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