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怎样处理新闻线索?
记者在采访中首先要善于搜集和寻找各种新闻线索,来源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劢、讲话;各种会议、简报;记者的耳闻目睹;日常情况的积累;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互联网等。得到新闻线索后也要注意妥善处理。
(1)注重验证,必须要顺藤摸瓜。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常常仅是事物的表象和假象,有时也因记者采访迟缓了,新闻事实原先的信息和信号已“变质”,以致被记者的采访实践所否定。因此,新闻线索只能是驱使记者去采访的引子或向导,记者以此可以也应该去顺藤摸瓜。但究竟有“瓜”瓜”还是“坏瓜”,则一定要靠实践去验证,千万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硬性要摸出个“无“瓜”,是“好瓜”来。
(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新闻事实的产生不与展有其自身的过程和规律,记者要尊重这个规律。当新闻事实还处于不成熟、步丰满阶段时,不要拔苗助长,或采用某种“催生术”,
自欺欺人地将新闻线索当作新闻事实去报道。
(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新闻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即使是有价值的大新闻也不是随便抛出去就能产生大的反响,新闻报道得讲究时宜和“火候”,要密切配合形势,要吻合人们的需要心理,要等往最佳时机来利用新闻线索。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当记者手头握有若干新闻线索时,必须根据各线索的成熟难易程度,予以适当处置。戒是先易后难,戒是先近后远,或是先采写动态性新闻后采写非动态性新闻。否则,将可能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接触,肤浅模糊的认识,即使是重要的、有特别价值的新闻线索,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合理的,特别的处理,产生不了清晰、深刻的认识,而作了一般化的报道。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这种结构方式较为常见,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的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判断题 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判断题 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社群聊天
判断题 “无情未必真评论”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1)“无情未必真评论”是中的之言。道理很简单,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是非、说道理的文字体裁,它无非是提倡一种东西,反对一种东西,达到扶正祛邪、兴利除弊的目的。因此作者在论述一个问题,阐明一观点时,总要受自己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激动、或批判的情感所统率、所制约。(1)人们经常讲的“合情合理”、“通情达理”、“情理交融”等等,都说明情与理是对立统一的,情为理服务,理借情感人。实践表明,评论文章若能娓娓道出“理’来,既能说服人,“深深透出情"后,又能打动人。正因为如此,从我国近代著名政论家梁启超开始,都十分强调笔端要常带感情。毛泽东更强调指出“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
判断题 简析新闻梳理的准则一、有稿必检1.一般记者的稿件要检验,总编辑的稿件也不能忽略。2.基层通讯员的稿件要检验,领导机关的稿件也不能忽略。3.本报(台)的稿件要检验,转载的稿件也不能忽略。4.地方媒体的稿件要检验,中央媒体的稿件也不能忽略。二、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三、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一定要准确无误,要有充分的根据。可依据公开的、权威的、新近的资料和来源。
判断题 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1.及时整理采访笔记,可以帮助记者重新梳理笔记中丰富的内容。2.及时整理采访笔记,可以防止记者因时隔几日而有所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1.对采访获得的材料进行反刍2.发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3.判断采访素材的新闻价值4.理顺写作思路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1.写作素材不充分2.新闻信息未经核实
判断题 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
判断题 评论员文章一、规格。评论员文章是报刊新闻评论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①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格为社论。②作为评论国际方面新闻事件的评论员文章,比之评论国内问题方面的评论员文章更有权威性。③评论员文章除了一部分以独立形式发表外,多数情况是依托有关典型或配合重要报道结合形势任务而发,在运用上比较自由、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