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它是后者的不可缺的认识论基础。

新闻写作根据新闻采访得到的素材制成新闻传播文本,实现新闻采访的价值。

一、新闻采写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有着一致性。它们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材料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

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之处、耐人寻味之处、意蕴丰富之处。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判断题 新闻标题制作时应注意事项:1、标题做成实题,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避免因修改标题违背文章原意;标题内容避免空洞、言之无物。2、注意将文章中兴奋点提炼出来,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兴奋点:即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事件,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3、标题制作中尽量避免“万能标题”。4、尽量使用单句式标题,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主体+行为+客体”;标题中尽可能避免“的”字结构、“是”字结构,“和”字结构等静态句式出现;控制双句式标题、倒装句标题和被动语态标题的数量。5、制作标题应避免冗长乏味。标题应该简洁平实而富有文采,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具有感染力。6、标题要做到平实中见文采,一定要选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尽量避免生涩字、词、句,力求口语化,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7、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以保持页面的清新,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防止产生歧义;除表达反讽的含义外,尽可能不使用引号;电影、书籍可用书名号。8、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表述。9、用词应当客观,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惊爆”、“竟然”、“竟”、“胆敢”等。10、标题制作切忌文题不符、弄虚作假、语言低俗。“读文看题,买针看鼻”。大众化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前提条件,趣味性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内在要求,感染力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客观要求,形式美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必然要求。平实中见文采是新闻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突破新闻标题的固有模式,探索新方法,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的不懈追求。著名学者邓拓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新闻写作中能有一个好的标题。

判断题 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英文里面,数字鸿沟大多数时间统称"DigitalDivide",也有时候叫做"DigitalGap"或者"DigitalDivision",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

判断题 有赞是建设微官网的工具

判断题 新华社于2006年9月10日颁布了《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对此,美国之音于2007年5月1日发表文章称,该办法“限制外国媒体发展”,“肥水流进新华社”等。这种说法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1)新华社颁布《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要规范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和中国国内用户订用外国通讯社新闻信息,为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提供服务和保障,同时也为他们在中国的用户提供服务,以此来促进新闻信息健康、有序传播,并确保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发展新闻信息用户的合法性。(2)没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因为新华社的管理导致外国通讯社的新闻信息在中国境内受到阻碍,也没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因为新华社的管理,外国通讯社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恰恰相反,大量的事实证明,《管理办法》实施后,新华社提供了各方面的服务,包括路透和彭博在内的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的业务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3)《管理办法》的管理对象是境外通讯社。《管理办法》管理的内容包括;①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的外国通讯社和具有通讯社性质的外国新闻信息发布机构;②接受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的文字、图片、图表等新闻信息的媒体和非媒体用户;③指定代理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业务的机构。同时,《管理办法》还规定,管理部门要接受包括外国通讯社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监督。要以开放的态度,依法办事,搞好服务。新华社不从中谋取任何经济利益。《管理办法》不涉及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的新闻采访活动。(4)任何国家对国外媒体在本国的新闻活动都要进行规范管理,只是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制度等有所不同,这也是对外国新闻机构负责任的表现。这个管理办法是对1996年颁布的《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的管理办法》的重申,是完全必要的。(5)不同国家在对新闻信息的发布管理上,对于本地和境外媒体都有不同的方式,这在各国很普遍。新华社多年来承担着国家通讯社的职能,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政府把相关职能授权新华社,这种做法是历史上形成的,也是对境外通讯社管理政策的合理延续。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政府发布这样一个办法,明确授权新华社相关职能是很正常的。(6)《管理办法》的发布,使得中国媒体通过合法渠道就可以采用外国通讯社的新闻信息。《管理办法》不会使新华社成为垄断者,相反,这会促使新华社自己的报道信息量要更大,新闻性和时效性要更强,报道领域要更广阔,报道要更有深度。(7)对于外国通讯社在华开展业务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授权新华社管理不仅合理合法,而且可能更有成效,因为新华社是一个通讯社,它的业务特点使它在这方面更具权威性和发言权。综上所述,国务院授权新华社颁布《管理办法》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一举措对中外媒体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判断题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情况:1897年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更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报刊的飞速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活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国人办报活动史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报刊数量多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自19世纪70年代至1895年的20余年中,总共为30种左右。维新运动兴起后,特别是在“百日维新”期间,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从1895年到1898年的三年时间里,特别是1897年和1898年,全国各地新创办的报刊达90余种。(2)办报地区广外报绝大部分是在上海、香港、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而维新运动期间国人自办报刊遍布各地。其中上海最多,其余依次为浙江、湖南、广东、江苏、北京、四川、天津、澳门、广西、陕西、安徽、江西、香港等地。不仅在上海这样的外报出版基地发展,还深入到长沙等内地中小城市。(3)报刊种类多除了以政论性见长的综合性报刊得到迅速发展外,还出现了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文艺娱乐性报刊,以及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图画报刊、白话报刊,其中不少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报刊类型。

判断题 新事物是与旧事物相对而言的,通常人们又把新事物称为新生事物。新事物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它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这种事物往往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或生产力,被广大群众接受后,就能起到推动历史进步,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判断题 新媒体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不仅是当下文化情境的症候式表达,折射出了主流文化的裂变和离散,而且也代表了青年群体所特有的一种与主流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