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在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是第一位的,是中心工作。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商品的价值一旦为消费者所认同,就会形成有价值的符号,形象代表的价值符号与商品价值并无相互作用。

判断题 《布尔塞维克》:1927年10月24日于上海创刊,起初是铅印16开本的周刊,曾改出半月刊,32开本月刊,至1932年7月停刊。由瞿秋白人编辑委员会主任,后又增加蔡和森,张太雷,毛泽东,周恩来等21人为编委。

判断题 广角镜头能使主体在画面上的成像比例大。

判断题 简述新闻标题的特点(与通讯标题比较)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的比较一、选材:必须标出新闻事实·在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题方面,新闻标题必须标出新闻事实,而通讯标题可以标,也可以不标,不作为必备的条件和要求二、表述方式:要有确定性,显现动态·第一,新闻标题所写的事实,必须具备足以把事实表达清楚的必要的新闻要素,具有确定性,能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可能使其作出其他理解·第二,新闻标题要求对事实的表示呈现一种动态,通讯标题对此没有硬性要求,多数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静态三、时态、语态、标点的特殊要求·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态·少数新闻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标题则一般采用将来时·标题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标题的引题、主题和副题有时虽然是一个句子,但在一般情况下,不用标点符号标题的动态与静态新闻标题要求对事实的表示呈现一种动态,即向读者报告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有什么进展,客观外界发生着哪些变化。“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对象)”这种句式,在标题中就呈现一种动态,一般的新闻标题就是采用这种写法标题中的静态表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的”字结构。样式是:《XX的XX》修饰词+的+事物(人物)静态·二是《XX是XX》的形式,这是叙述某种未发生变动的现状,只有《XX成为XX》,才是一种动态·三是《XX和XX》的形式,讲两个成分的关系,并未展示两种动态·四是《为了XXX》和《从XX到XX》,前者是行为目的,后者将发展的过程,都没有讲述“谁做了什么”这种动态·五是《XXXX。。。。。》缺少新闻标题所要求的动态·六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所写的标题,因缺乏表示动作的动词,显然也是一种静态·这里还应该说明的是新闻标题所显现的动态,仅仅是指它所反映的新闻事件所显现的状态,而不包括记者去调查、访问、观测、记录这类具有动态性的活动·标题这种动与静的差别,主要是由新闻与通讯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判断题 请结合实例,谈谈大型人物通讯怎样才能写得既具有说服力又具有感染力。(1)大型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要求①根据事实写人物人物通讯无疑应当写人物,但它写人物与文学作品写人物不同。通讯写人物不允许虚构,不允许主观想象(包括合理想象),对于人物心理活动和语言所做的描写,必须严格地控制在新闻真实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②写活生生的人物人物通讯所报道的,是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人物。它所报道的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惟其如此,他们才可信,才能为受众所接受和认可。③写出人物的特点人物作为报道对象,固然有其共性,但人物报道更致力于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通讯应当凸现人物特点而使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2)大型人物通讯有说服力应当满足的要求①写出人物“做了什么”写“做了什么”,这是人物报道的第一个层次,所涉及的是人物的业绩。人物通讯必须写出报道对象的业绩,写出这方面的富有说服力的事实。写人物“做了什么”的时候,可以写他的非常人所能企及的业绩,也可以写他的平平凡凡的业绩,但必须写出其非同一般之处。②要写出人物是“怎么做的”写人物“怎么做”,这是人物报道的第二个层次,所涉及的是人物的行为方式(它与性格、个性等因素有关)。其实,报道对象即使在“做了什么”方面相同,“怎么做”的方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人物“怎么做”,具体体现在其思维方式、行动力一式、言语力一式等诸多方面。在采访中,要注意了解和把握报道对象的思维力一式、行动力一式与旁人有无不同之处,更要注意在访谈中发现和体会其言语方式的独特指点。第二层次的内容是报道对象个性特点的体现。③尤其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人物报道的第三个层次,所涉及的是人物思想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将深入其精神的层面。写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如果在采访中未涉及此方面的内容,那么在写作中就不可能有作为。采访时必须有探究人物“为什么这么做”并做出相应的努力。第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人物通讯说服力的重要构成部分。(3)大型人物通讯写出感染力的要求①写出感染力,必须注重事实的因素人物报道的感染力,主要来自于事实和对事实的表现。事实是报道的内容,对事实的表现则是报道方式。两者和谐统一,报道就具有感染力;两者不统一,就难以形成感染力。既然事实是报道的内容,那么事实本身的良好素质就成为人物通讯感染力的构成要素。②写出感染力,必须注重情感的因素无情未必真豪杰,典型报道的作者应当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把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充分展示出来。这样才能用自身的和人物的真情去打动受众的心,并赢得他们的真情回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一条不变的真理。③写出感染力,必须注重理性的因素在典型报道中,能形成感染力的理性的因素,常常通过以下两种形式来表现:a.由记者写出人物理性思考的异乎寻常之处,或写出人物理性思考的真实过程。写出人物理性思考的异乎常人之处,要既显示他们的理性思考与常人的相通之处,又显示其理性思考的不寻常之处。b.由记者以恰当方式,写出本身的抑或人物的理性思考成果。这里的恰当方式,往往是指那些精妙的、透辟的议论。

判断题 传播学的创始人有哪些: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和李普曼被认为是传播学的创始人,他们对于传播现象给予较多研究、直接促成传播学的产生。(1)拉斯韦尔(1902-1977)拉斯韦尔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曾有位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①拉斯韦尔和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并分别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渠道”、“传播者”、“内容”和“效果”等要素。②1979年,在拉斯韦尔逝世两周年的时候,他与勒纳、史皮尔合写的《宣传与传播世界史》三册巨著正式出版发行,将宣传与传播研究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③他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最为世人所熟知。凭借其中的“一句话”、“三功能”来认定他在传播学中的创始人地位。这一句震撼学术界的话就是:“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三种功能为: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2)勒温(又译为卢因,1890-1947)勒温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等。他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勒温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1947年,勒温发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将传播系统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性阐述,这也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原因。(3)霍夫兰(1912-1961)霍夫兰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他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前者中通过操纵变数以测量传播效果的实验性研究构成了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对传播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后者涉及一系列命题,引发了一系列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他的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4)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商美籍著名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人民的选择》(1948),《美国士兵一一述评》(1949),《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1954),《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他对传播研究另一重要贡献是他创立的数理(定量)研究方法。拉扎斯菲尔德既是一系列重要传播理论的开拓者,又是传播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开创者。(5)李普曼(1889-1974)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也是美国伟大的专栏作家,在传播史上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李普曼与拉斯韦尔是同一类的学者,而且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思想。他的《舆论学》一书最广为人知,是新闻史上最早对舆论传播现象做出系统梳理、总结与探讨的著作。他认为,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往往因为几个原因而与实际现实不相吻合,我们需要简单的规范(如“刻板模式”),以便为这闹哄哄的、模糊不清的混乱世界提供解释。此外,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伪环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的结果。他指出,每一份报纸都是一系列把关结果的决定。

判断题 差错类型(一)重点校对类型1.标题、目录、封面是否一致。2.每段开头是否空两格。(编辑文档时采用首行缩进2字符格式,消除原文空格。)3.注意标点符号的中英文区分,半角/全角格式。4.文稿内出现多级小标题,注意是否格式规范醒目,以免产生歧义。5.刊物封面标题是否规范美观。6.文稿排版尽量双数P,文编在编排注意字数。7.同一篇文稿中字体格式是否一致。8.插图清晰与否。9.文稿中图表注释是否一致。11.插图LOGO是否消除。12.图表内容数据是否与原文件一致。13.文稿是否标明出处或作者,新闻资讯可不标。14.刊头、页码是否一致。15.新闻资讯类文稿中时间是否具体,杜绝“近期”“本周”“近日”等字样,排除过期新闻。16.查明作者是否健在,若去世须注明。17.为保证政府文件、通知、会议等文稿的官方性,此类文章不须插图。(二)常见差错类型1.文字差错。包括错别字、多字、漏字、错简、错繁、互倒、异体字、旧字形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像字但不是字叫做错字;是字但用在此处不当的字叫做别字。通常说的错别字,主要是指别字。文字差错还有一种类型,即外文字母使用错误和汉语拼音错误。常见的错误有:各文种字母混用;大小写、正斜体不符合规范;汉语拼音违反《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及声调标注错误。2.词语差错。常见的词语差错有:(1)错用词语;(2)褒贬不分;(3)异形词选用不符合规范;(4)生造词;(5)错用成语。3.语法错误。包括词法错误和句法错误。常见的词法错误有:(1)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不当;(2)数量表达混乱;(3)指代不明;(4)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常见的句法错误有:(1)搭配不当;(2)成分多余或残缺;(3)语序不当;(4)句式杂糅;(5)歧义;(6)不合事理。4.数字使用差错。《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是判断数字使用正误的国家标准,但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有不同的要求:(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文学作品和重排古籍;(2)使用阿拉伯数字,要求“得体”和“局部统一”;(3)科技图书必须严格遵循《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标准。5.标点符号使用差错。《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是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有两大类:点号(7个)和标点(9个)。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差错,主要是点号错用:(1)该句断的不用句号;(2)句子内部该停顿的地方没用逗号,不该停顿的地方误用逗号;(3)非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不同层次的停顿使用顿号造成结构层次混淆;(4)滥用分号,如并列词语之间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分句间误用分号,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之间误用分号,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误用分号;(5)有疑问词但并非疑问句误用问号;(6)有惊叹词但并非惊叹句误用叹号;(7)整句引文误将句号置于引号外,非整句引文误将句号置于引号内。(8)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或两个汉字数字之间误用顿号。6.量和单位使用差错。除古籍和文学读物外,所有出版物特别是教科书和科技图书,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的规定。常见的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有:(1)量名称不规范;(2)量符号不规范;(3)单位名称书写错误;(4)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5)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6)SI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7)组合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合构成的错误;(8)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9)图表中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未采用标准化表示方式;(10)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7.版面格式错误。常见的版面格式错误有:(1)规格体例不统一;(2)相关项目不一致;(3)文图、文表不衔接,不配套;(4)各种附件与正文排版格式不规范。8.事实性错误。常见的错误有:事实有误;年代有误;数据有误。9.知识性错误。要注意防范一般知识性错误,更要特别注意防范伪科学和反科学。10.政治性错误。要注意防范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错误以及导向性、政策性错误。

判断题 在相机的保养与维护中应注意防震、防潮、防高温、防尘、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