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及其特点和体裁
(一) 新闻的定义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广义的新闻: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专门从事新闻评论的刊物所发表的消息、通讯、新闻述评等文章样式。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后人补充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影响的事实的报道
案例:美国总统奥巴马吃饼干被噎晕倒
(二)新闻的特点
1、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一 “新闻六要素”必须俱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一个H”)。
第二 新闻稿件引用的数据、史料和背景材料必须真实。
第三 细节、心理活动都必须真实,不能以“合理想像”为借口任意编造。
案例
假新闻
去年10月15日,微博上疯传金庸去世的消息,后被证实是假新闻。
这已经不是金庸第一次被传去世。近些年来,金庸已经被传了20余次去世的消息。《中国新闻周刊》曾发布金庸去世的假新闻,其副总编辑以及当事编辑双双辞职。
2.时效性
指新闻事实发生到公开报道的时间距离。
新闻界常言: “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明天的新闻是银子,后天的新闻就是一块石子。”
作为日报,每天在报纸在看到稿件大多以昨天开头,切忌“日前”、“近日”等词语。
案例
利比亚执政当局宣布卡扎菲已死
新华网的黎波里10月20日电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卡扎菲在当天执政当局武装攻占苏尔特的战斗中被抓获,随后因伤重不治身亡。
3、可读性
其一,新闻的内容必须是广大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热点)
其二,形式必须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包括标题、语言、文风等(吸引眼球)
案例
安全生产培训首用3D操练
本报讯 坐进虚拟驾驶舱、眼盯3D幻影屏幕、手控力反馈摇杆……这不是年轻人玩的电子游戏,而是今后本市地铁司机、“蜘蛛人”等工种安全培训的实操训练。今年起,本市安全生产培训不再只“啃”课本不动手,36万名受训人员将首次“玩”3D游戏培训安全生产。
市安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首次引入的体感式训练就像玩大型3D游戏,这种先进、高效的培训方式可以使受训者在观看、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把思维与行动结合在一起,深入了解事故的危害性和引发的后果,加深感性认识。
“地铁司机‘玩’的是‘模拟驾驶’,高空作业人员‘玩’的是模拟吊篮。”安监人员表示,地铁公司要求停车误差不超10厘米,过去只能靠师傅传帮带和自己琢磨,今后就可以在地铁运营公司培训基地内的模拟器上反复训练。“游戏机”还可以营造出有人掉入地铁隧道等突发事件场景,进行应急演练。
(三)新闻的体裁
• 消息
• 通讯
• 新闻特写
• 调查报告、记者述评、记者来信或采访札记、答记者问、新闻公报等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数字化背景下的新闻真实性: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新闻价值的源头。传统新闻写作强调真实性与时效性,在网上写新闻,这个游戏规则并没有改变。但在数字化背景下,通过网络传播,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如下:(1)网络新闻在其新闻价值的实现上,真实性遭遇挑战,时效性获得提升。互联网的无限开放性,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受到置疑,因为在这张分散性的传播巨网里,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产生和发布信息。《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曾经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台。”它为所有人发表网络新闻开辟一个无拘无束、几乎不受限制的空间。这种传播者身份的多元化和模糊性使传播权趋于平均和分散,保证信息交流的平等和自由。但多来源的信息与言论发布,而且是无法控制的信息与言论发布,使得网络成为一个信息与言论的自由市场。这个市场里的东西究竟是真货还是假货?自然使人存疑。(2)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也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挑战。因为“速度通常是准确性的天敌”。速度快,但有可能不准确。在网络媒体最发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在线新闻协会于2000年联合宣布设立网络新闻奖。他们对这种新媒体最担心的地方也是“准确性往往被置于抢时效之后,一些大报纸在没有核对事实的情况下匆忙把新闻发到网上,结果经常发生报纸不得不将假新闻撤销的尴尬事件”。他们所设立的这个新奖项,目的之一是“表彰致力于提高因特网上新闻可信度的网络记者”。(3)我国目前的网络媒体中,有一部分是原有传统媒体机构开办的,一部分是非媒体机构开办的,还有一部分是个人开办的。第一类情况比较好,第二、三类则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严肃的网站所发布的网络新闻是由专业新闻媒体提供的,而另一些靠非新闻机构甚至个人提供的新闻线索,其真实性、准确性应打个问号。网上发布未经证实的假新闻或者失实新闻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国外网站常有假新闻。美国的个人网站“德鲁吉报道”,以经常先于其他权威媒体推出“独家报道”闻名。但据调查,1998年1月——10月,他所推出的51篇“独家报道”中,只有31篇是真正的独家新闻。而在这31篇中,32%为不真实或从未发生过,32%的准确性值得怀疑或无从考证,只有36%属实。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15%,一些商业性网站所发表的新闻可信度更低。而各种传统媒体的可信度都超过50%。因此,同一条新闻,当它在网络上发表时,其可信度比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时要低。(4)目前,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只能依赖新闻来源的可靠性以及网络编辑与记者的职业素养来保证。例如上海东方网坚持网络新闻的核查制度。2000年7月中旬,国内外许多网站都发布了一条“汕头一宾馆失火,死亡者中有中纪委干部”的消息。该网通过核实得知“死亡者中并没有中纪委干部”,便将有关内容删除后再予以发布,没有成为虚假新闻的散布者。(5)数字化时代,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最终要靠“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即如果某一网站发布了不真实的信息,使得网民的利益受损,那么在消费者统治的时代,网民将远离这个网站,网站因人气离散而失去广告收入,最终只能关门。以上对于数字化背景下新闻真实性的考量,是仅就单篇新闻而言的。但如果从宏观角度分析,在整个网络新闻世界里,不同的消息源、不同的发布者,往往对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着不同的展示以及评论。由于新闻的这种自由,其平衡性与客观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因而当网民在比较全面地阅读了各方面的信息之后,会更接近新闻事件的真实。而网络记者也同样获得了更逼近新闻真实的报道条件。
判断题 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判断题 标题的分类:A按结构特点划分:单式标题和复式标题,复式标题课进一步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B按表意程度划分:实题、虚题、C按在版面上的布局与位置情况划分:通栏标题、栏目题、提要题、边题、尾题D按排列形势划分:一行式标题、两行式标题、三行式标题、多行式标题
判断题 新闻稿件的组织:编辑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编排、校样留到编辑工序。
判断题 内容俗套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大忌之一。请你结合实例对俗套的具体表现做一阐述。俗套主要是指表现形式上的格式化、文风上的八股化,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看了令人生厌,读了令人乏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头结尾雷同有些人写评论,不管内容是否需要,开头常常来一段“全面概述”,不是大讲成绩如何如何可观,就是肯定形势怎样怎样大好,然后笔锋一转,再摆出一个什么倾向,或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似乎不加上这个“帽”,就会有“否定主要成绩”、“抹煞大好形势”之嫌。至于有些媒体固定评论栏目中的文章,不管篇幅长短,形式上都套用“三段论”的格式,甚而不是从某一件事谈起,就是由某一典故生发,二者非此即彼,要不休登“大雅之堂”。难怪有些读者打趣地说“看了评论文章的开头,大抵就知道是哪家报纸的了。”结尾也同样有一套“程式”,不是为什么什么而奋斗、而努力之类,就是一定要如何如何,必须要怎样怎样。好像不这样“发号施令”一番,文章就不能收尾。这种“戴帽”、“穿靴”式的开头和结尾,不仅拉长了篇幅,浪费了读者的时间,而且长此以往,对读者精神上也是一种折磨。(2)板着面孔说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文化产品,在某种意义上看,新闻工作者与受众是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因此必须尊重受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众,在新闻评论中,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但有些人写评论,不是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摆出一副做文章的架势,操着一种教训人的口吻、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主观武断、以势压人,其实手里并无动人的货色,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老腔老调,既无内容,又不讲逻辑,有时“帽子”和“棍子”却凶得很。(3)大话套话连篇有些新闻评论,犹如“高山上吹喇叭一一调头高”,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大话、假话、空话和套话。由于作者长期坐办公室,从书本里、文件上“讨生活”,因而只能空发议论,不能切中时弊,针贬要害。由于未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情况不明,不敢面对现实和言人所不敢言及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缺乏现实针对性,缺乏新意,结果只好人云亦云、无的放矢、四平八稳,即使到紧要处,也只是不紧不慢、不痛不痒地挠几下,给人“隔靴搔痒”之感。除此之外,诸如文字生硬呆板、结构沉闷单调等写作上的问题,也属于应该解决之列。
判断题 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
判断题 微信朋友圈转发链接首选有意思的,而非自己公众号的。
判断题 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大火,除了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之外,政策推动下移动数据资费的不断降低也为用户制作和分享短视频消除了“烧流量”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