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通讯与一般记叙文不同之处在于:通讯属于新闻作品,要迅速而真实地反映现实,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又具有直接和实在的个性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叙述的直接性
通讯写作中,叙述的直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门见山,直奔主要新闻事实
有时,直接交代新闻的五要素或六要素;有时,直接交代记者采访目的和采访过程;有时,直接交代事件的影响、后果等。
②上下连接,过渡照应
通讯中故事与故事之间,场面与场面之间,以及开头与结尾等上下文之间,都常常需要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把它们组合起来,连接成篇,以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③简要穿插,对比衬托
通讯要写得丰满厚实,读起来有味道,能引起一些思考和联想,就需要有适当的穿插、对比、衬托。而这些穿插部分、对比部分、衬托部分,又毕竟不是主要的新闻事实,都不能成为文章的主要展开部分,不必详细具体地描绘。于是,就用直接叙述的方法作简明的交代。
(2)描写的直观性
通讯写作的描写,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为通讯是记者直接采访的详细材料的记录,特别是许多现场采访的材料,更具有新闻感、现场感。人们读通讯报道,就是为了从通讯报道所反映的一个个真实的侧面中去比较直接地了解新闻现场的实况。因此,通讯报道中,常常强调要有目击式的采访、目击式的描写。
通讯写作中,描写的直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记者亲眼所见,如实写来。描写,简要清晰,实实在在,可感可触,都是现场目击,稍有疏忽,就观察不到。
②事后采访,重现场景。有许多事情不可能在当时就采访到,就要靠事后深入采访,然后把当时情景如放电影一样再现出来。
③记者出场,进入事件,成为“角色”。通讯写作中,记者的出场是常见的。记者出场有时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可以把见闻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在许多情况下,记者可以成为新闻事实的见证人。有时,由于记者采访调查的艺术,还可以推进新闻事件的发展,扩大新闻线索,挖掘蕴藏在事件深处的材料。不少成功的通讯报告,都有记者出场,介入事件,成为新闻事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
(3)议论抒情的实在性
通讯要写人记事,要描景状物。这些都是主要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有所议论有所抒情。但是一般地说,这种议论和抒情的笔墨都不宜太多、太明显,而应将它们寄于新闻事实的交代之中。
写作时,常常从三方面入手:
①寄情理于人。就是以深含感情的语言,深含见解的语言去描写人物,把对人物的情感和认识凝聚笔端。
②寄情理于事。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时,情不自禁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和感情。
③寄情理于物。就是作者在描述某一物件时,将浓郁的情怀和深刻的认识,融入描绘的笔端,表现出鲜明的爱憎。
(4)对话的实录性
在通讯写作中,各种对话极为常见,使用得相当广泛。许多访问记、记事、小故事都是用对话作为主要形式的。在其他一些通讯作品中,常常也少不了用对话穿插其中。这说明,对话是通讯写作手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讯写作中的对话,应该是实录的。人物在当时当地,说了什么,怎么说的,都必须如实反映,不能生编硬造,无中生有;也不能添油加醋,随意夸大。真实、自然是通讯对话实录性不可或缺的两个内质。通讯对话的实录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直陈其言,不改其貌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有改用作者的叙述来表现的。这种改写的方法,虽然近似复述原话,却也有明显的主观色彩。通讯作品的对话,却往往是直陈其言不改其貌,即使是为了叙述,也照实直搬。
②实话实说,突出个性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是要进行大量加工和提炼的,只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作家往往可以杜撰出来。通讯作品中的对话,虽然不是真实人物每一句话的罗列,但也要进行一定的剪裁、加工,并且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正透镜是中间(厚)周边(薄)的透镜,起到使光线(汇聚)的作用。
判断题 制作新闻标题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是:从新闻中选择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或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列入标题内容,确定标题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色彩,确定标题的结构,锤炼标题的文字。2331
判断题 在进行使用数据分析时,可以选用的工具包括excelsqlpython,而我们最常使用最方便的工具是excel,因为他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数据相关的常见问题了。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题 景深的四种决定因素:1镜头焦距2被拍摄体的距离3光圈的大小4感光元件大小。(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即光圈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即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判断题 图书中插页可以比正常版面大,可不排页码也不计入正文页码序列。
判断题 广角镜头焦距(短),望远镜头焦距(长)。
判断题 产品社群从一开始就是基于群成员对品牌的信任和共鸣而建立的,因此对品牌有非常高的忠诚度,不会轻易离开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