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下列有关工具书排检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一部工具书一般只采用一种编排方法,而检索方法可以有多种
B、笔画笔形法是我国国家标准确认的汉字排序规则
C、四部分类法可用于《古代汉语词典》
D、音序法不适用于专科词典
E、工具书的排检方法一般在该工具书的序、凡例、前言、说明里有交待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多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意思表达一致的有()。

A、①汶川大地震,差点儿要了我的命②我差点儿在汶川大地震中丧命

B、①谁能不被她的事迹所感动②没有人不被她的事迹所感动

C、①他可能知道发生地震这件事了②他不可能不知道发生地震这件事

D、①坑骗灾民不能不说是一个品德问题②坑骗灾民难道不是一个品德问题吗

E、①他已经明白大爱无言的道理了,我就不再说什么了②我不再说什么了,因为他已经知道大爱无言的道理了

多选题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106有____。()

A、外部环境的影响

B、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

C、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

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多选题 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有何不同?写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A、(1)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的区别①新闻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解释是以充分的背景为依据的客观的加工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评论,而发议论(述评)是一种受论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②解释性新闻是运用事实表达观点;新闻述评则允许超越、跳出事实,直接说话,是署名言论。③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更严格一般的评论中,事实只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未必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也未必是完整的。分析性新闻虽然要以大量事实说明见解,但是,它的事实往往是多样的、可以任意调遣的材料;新闻述评因其兼有报道与评论两种职能,报道是手段,评论是目的,报道是评论的依托。总体而言,新闻述评不能不清晰地反映事实。

B、(2)解释性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大背景意识写作解释性消息,记者必须善于调遣和使用大背景,即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材的大时空观。大背景即全局性背景,解释性新闻的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用以让释新闻事件的整体,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②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解释性消息也应注意客观色彩,不提倡记者直接发表议论,要求用背景性事实及事实自身所显示出来的逻辑关系来说明问题。③巧妙开篇,引人入胜解释性消息的基本特点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开头的切入方式具体如下:a.立即开讲,一开始就以解释的姿态切入;b.提出问题,设置悬念;c.先将奇异的场景再现出来,引起好奇,再进行解释;d.以橱窗式导语开头。

多选题 在媒体机构内部建立记者的信用记录体系有利于____。()

A、对记者的专业信用进行记录 

B、对记者形成约束,并让媒体对记者前期行为有掌握

C、规范记者的行为          

D、给记者造成压力

多选题 对灾难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规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尊重采访对象,尊重灾难经历者或遇害者家属接受采访的意愿

B、采访时听从现场救援指挥,不影响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C、突发事件报道要注意有针对性展开应急报道, 注重解疑释惑,疏导社会情绪

D、全面、准确、及时报道突发事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满足公众知情权

多选题 以下关于专、副刊发展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刊载的随笔、杂谈、诗词等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副刊

B、19世纪末中国报纸副刊是作为报纸的“附张”,随报赠送的

C、《晨报》副刊本来起名叫“晨报附镌”,但有关书法家以隶书中没有“附”字为由,于是改为“晨报副镌”

D、早期的副刊大多刊登无足轻重的休闲小品,并往往安排在新闻和评论后面,所以被戏称为“报屁股”

E、改革开放以来,报纸专、副刊版数急剧增加,被称为报纸的“半壁江山”

多选题 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

B、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C、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D、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

多选题 专访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A、(1)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专访更注重采访手段,它所进行的是一种特殊的访问,或称正式访问。即记者是有备而来的,事先怀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采访目的到现场去的。多数采访是按预先准备好的既定方案或计划进行的。而且一般来说,在正式的访问开始之前,记者已完成了文体认定,也就是说,他很明确要写出一篇专访。而记者在进行其他采访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行动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即我要写一篇消息还是通讯。只有在采访的过程中或者结束后才面临“量体裁衣”的问题。但“专访”是个例外。

B、(2)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①“专”在采访对象上。它是专门对“人”进行采访的,而且是事先经过选择的“特定的被访问者”、“专门的采访对象”。即便有的专访是“记事”夕、“记言”,也是通过对访问与此有关的“特定的人”来完成的。②“专”在内容上,即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的问题”:突出专一性,无论写人,记事还是记言,都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些侧面,这些侧面是记者根据报道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专门选择的。③“专”在独家的角度上。专访所选择的被访问对象和所报道的内容,要有做专题的新闻背景或者特定的新闻价值,当然,最好是独家新闻价值。

C、(3)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实录包括正式访问时的话题、氛围、现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流等。也就是说,它的主要内容应该以被访者的原谈话为主,再穿插有关的现场情况、背景材料等连缀成篇。一般来说,专访有三个要素:被访者、记者、现场。与其他新闻文体不同的是,专访通过上述要素更着力于营造一种记者、被访者、读者三方同在的时空效果,以尽量实现读者与被访者的“近距离交流”。

D、(4)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记者“赤膊上阵”夕,以见证人的身份把读者带入现场。当然,有时候也会隐去自己,但即便如此,文中也有记者的影子。无论直接出场,还是间接出场,记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他在代表读者向被访者提问。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在专访中记者更加主动,主观色彩比较鲜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处于主角的地位,起着引领和控制问题与采访过程的作用。

E、(5)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因为它是访问活动的实录,所以选择问答体为主要形式是顺理成章的。多数专访采取了显形问答体。有些专访根据报道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处理为隐性问答的散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