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生产的策划理论
新闻策划理论也是融合新闻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朴素理论。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筹划。策划就是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据此思考和探求通向未来的可操控的路径和手段,并采取对策。新闻策划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彩”。新闻策划的对象也不是新闻事实,而是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活动。新闻策划理论不应该成为“制造新闻”的理论根据,而应该成为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增强新闻报道磁性、扩大受众接受范围的理论武器。
一、新闻策划的概念及其言说
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介和记者在特定时期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而对某一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和方式所进行的精心设计和谋划。新闻策划不是新闻的策划,而是新闻报道过程和方式的策划,一切必须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刘海贵认为:“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竞争、新闻改革的产物,且策划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重大题材报道的成败。而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散与片断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串成一体的活动过程。”^这就是说,新闻策划并不是要改变新闻事实本身,更不是制造新闻事实,而是根据新闻事实充分地利用和协调媒体的采编报道力量,选择特定的报道角度,制定不同的报道策略,从媒体竞争的战略层面上,充分运用好媒体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形成最佳的新闻报道效果。
为了更好地说明和理解新闻策划,我们列举一个“穿越天门”的新闻策划案例。
张家界偏居湖南湘西一隅。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使是湖南人也很少有人知道那儿居然有一片风光旒旎的人间洞天。后来张家界一鸣惊人,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源于一个“穿越天门”的策划。其策划高手就是时任张家界黄龙洞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叶文智。
早在数年前,法国曾经举行过特技飞机穿越埃菲尔铁塔的活动,引得举世瞩目。也许正是受了此事的启发,叶文智1999年突发奇想:何不举行一次飞越天门洞的特技表演呢?天门洞是张家界独有的一个天然穿山巨洞,位于天门山上。海拔1261米,洞高127.37米,洞深279.42米,洞宽最宽处58米,最窄处仅 28.03米,而且两边对穿,彼此可以遥望蓝天,属世所仅见。与埃菲尔铁塔比起来,天门洞更富有情趣.也更刺激,更有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埃菲尔铁塔作为已经拥有相当知名度的旅游景点,飞越活动无法增加它的无形资产,而天门洞尚属 “养在深闺人未识”且有巨大旅游潜质的独特景点,通过穿越活动可以迅速为它带来巨大的知名度。
为了论证其可行性.叶文智先后邀请国家地质测绘局的专家和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系的专家、教授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一般民航机和战斗机均不宜做穿越飞行,只有航空运动型的飞机可以尝试。此结论虽然大大增加了穿越飞行的举办难度,却也启发了叶文智的思维:对啊,何不就请航空特技飞机?在穿越的同时还可以表演别的特技飞行,观赏度岂不大大提高?
要做就做最大的,叶文智决定邀请国际航联(FAI)来张家界天门山举办“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同时进行穿越天门洞表演。再考虑到当时全世界都沉迷在 迎接新千年的气氛之中,叶文智决定将两者结合起来,举行主题为“穿越天门,飞 向21世纪”的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
有了绝妙的策划方案,还需要去落实每一个细节,特别是跑批文,涉及30多 个部门,从市到省,从地方到中央,从政府到部队,从民航到体委,从国内到国外, 叶文智和助手们跑了一圈又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1日,国际航联世界特 技飞行大奖赛总干事Monnat先生亲临张家界荷花飞机场和天门山实地考察, 最终同意于1999年12月在荷花机场进行世界特技飞行大师穿越天门洞表演。
这样的重磅新闻自然是所有媒体都感兴趣的,一时间,包括海外各大通讯社的各种媒体都纷纷予以报道,天门山和张家界的名字被高频率地到处传播,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向张家界聚集。特别是到了临近比赛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有新闻报道“世飞赛”和天门洞的筹办情况。
与此同时,另类的声音也在响起:一是指责举办者没有考虑山区变化无常的天气,更何况飞机穿越近300米的山洞时洞口的侧风及洞内形成的涡流很可能引起航线的偏离和误差,一旦出现机毁人亡的情况,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恶劣影响;二是许多人批评这是拿自然资源在冒险,因为一旦飞机撞上山体,将对人类自然风光造成不可修补的损害。应该说,这些批评都有一定道理,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更何况以特技大师们的水平.只要不出现特别恶劣的天气,穿越应该没有很大的风险。此外,策划者通过专家们向公众介绍:即便飞机不慎撞上山体,以山体之巨,也无法构成实质性的损毁。事实上,此时的争议,正是最好的造势,同时可以形成巨大悬念,大大增加事情的刺激性,使人们想不去关心、了解都难了。
大赛如期举行。来自9个国家11个代表队的15名飞行大师准时参赛,其中世界冠军及世界排名前10名的选手就来了 6名,可以说是顶尖水平的角逐。 经过3天的激烈比赛,很快就到了众人期待已久的压轴戏——穿越天门洞。此时,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进行联合现场直播,同步向世界报道表演实况。据估计,比赛现场有10余万人观看,世界各地的电视观众更是高达8亿左右。
12月11日14时23分,匈牙利特技飞行大师彼得•贝森耶驾机升空,在绕着天门洞飞了几圈之后,飞机校正方向,突然一头钻进了天门洞,拖着长长的浓烟从山洞的另一边呼啸而出……围观者顿时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所有的飞机都穿越成功!
“穿越天门”取得了巨大成功,张家界的美丽山水通过电视画面被推向了世界人民的视野。活动结束后,张家界的旅客接待量连续两年保持50%的增长率,景点收人从1999年的]2. 6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9. 7亿元,再上升到2001年的27. 6亿元,可谓节节攀升。对此,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航协主席魏纪中及湖南省主要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家界市委书记刘力伟说:“‘穿越天门’ 活动,成就了‘世飞赛’无数个第一,第一次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举行,第一次与旅 游促销结合,第一次与企业联手,第一次人类驾机穿越自然山洞,第一次与大型 文艺演出及多种航空表演相结合……”
对于这一非常成功的策划案,徐一化评论,就张家界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策划“穿越天门,飞向21世纪”事件本身来说,它是广告策划;就国内外媒体对 “穿越天门”事件的报道来说,它是新闻策划。这既是新闻策划与广告策划的区 别,也是它们之间的关联。因此,他认为:“党报要做好新闻策划与广告策划一起 抓”
新闻策划因竞争而生,也因竞争而兴。融合新闻生产背景下的媒介竞争已经上到一个新的层次,这种竞争跨越了不同的媒体平台,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地域范围,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使得新闻媒体在信息资源竞争上出现了“无差别化”的趋势。也就是说,随着传播全球化,大众化、草根化的出现和发展,一家媒体要想通过掌控独家新闻或信息资源来战胜对手,其机会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这使得“媒介的融合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中心将逐步转变为媒体采编人员的信息资源发掘能力与新闻专题的策划能力上面,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为广大受众提供恰到好处的解读与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这才是当今媒体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争取主动权、话语权,争夺受众,获取优势的根本措施。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者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新闻策划必将大有用武之地,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多种多样的融合新闻策划
在媒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新闻策划被认为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媒体由被动变主动,由劣势变优势的重要手段。新闻策划要遵循可信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变通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还要根据主客观情况和新闻事件的性质,灵活地采用相应的不同类型的新闻策划。
根据不同的标准,客将新闻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新闻策划的运行时态,可以分为周期性新闻策划和联动性新闻策划;根据新闻事件发生状态,又可以分为突发性新闻策划和预知性新闻策划。下面主要介绍这两种策划的运作。
1、突发性新闻策划
这是指无法遇见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如地震、火灾、飞机失事、战争爆发等,都属于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内容。这类突发性新闻一般无法提前得知,通常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策划报道活动。媒体迅速投入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全面报道当中。这就如同战场上的“遭遇战”,媒体的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突然遭遇重大事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调度新闻采编报道力量投入对到当前的紧急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媒介度突发性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复杂性、影响范围等不明,以及受到报道资源动员事件的局限,最初的报道规模通常不会太大,但随着各种媒介、各路记者的陆续到位,新闻事件开始逐步呈现和日益明晰,新闻报道的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节和真相也被逐一挖掘出来。因此,突发性新 闻策划活动无法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而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的中后期, 体现为对新闻事件原因和后续等内容的深度挖掘。例如,美国的“9 • 11”事件,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高层居民住宅火灾事故,2010年8月16日黑龙江伊春市鞭炮爆炸事故,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大动车追尾事故,2010年到2011年间河南和山西频繁发生的矿难,面对这些突发性重大事件,部分媒体记者虽然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但作为媒体根本来不及在第一时间组织策划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方案,只能在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后续报道中发挥新闻策划的效用。
由于事出突然,且影响面广,不论是武装冲突、灾难报道还是公共卫生事件,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一哄而上。“除了报道真相之外,媒体竞争的核心更多地还在于策划手法的高明、观点表达的鲜明与独特以及深层原因是否触及等。”可以说,新闻报道策划的好坏不仅反映媒体对事件认识的深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其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以2008年9月爆出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总体印象是都市报表现积极,全方位报道了整个事件,然而观点略少。《南方周末》 除了有事实报道,而且有评论员文章《无良公关凸显媒体病变》,直指媒体弊病, 指出媒体健康状况并不理想,需要恢复其正常机能,做阳光媒体、干净媒体、专业 媒体,重建社会免疫系统。
2.预知性新闻策划
这是指对能够预先知道的即将发生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进行的报道策划。如香港回归、奥运会、航空母舰首航、神舟飞船升空等事件性新闻或活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非事件性新闻或活动等,都属于可以预先知道的新闻报道内容,因而可以提前进行新闻报道策划。
在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策划中,最多的是事件性新闻或活动的策划,非事件性新闻或活动策划相对较少。由于可预知的重大事件“已经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或者时间段.整个事件的大体安排和走向都是已基本明确的或预知的新闻事 件”。因此,对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策划往往在数月甚至一两年前就开始筹划和运作,提前为报道设计详细的采访报道流程、各种人力资源的整合协调、大型采编设备的购置和试用,以及各种历史的现实的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等等。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的报道,媒体往往在奥运会开幕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关注运动员的集训与备战,而对即将展开的赛事更是有详细 的时间表和参赛选手信息,甚至媒体对运动员的夺金概率都有着相对明确的预 测和把握。这时,新闻报道就不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经过长期运筹帷幄 的“有备之战”。所有的采编报道力量严阵以待,各类人力物力资源准备就绪,部 门间分工协作也已经全部就位,只等事件发生。新闻策划使得新闻媒体对于这 些可预知的重大新闻报道有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媒体可以根据新闻事件可能的 发展进程合理地安排和谋划新闻采访报道的流程,使之能更加有效地捕捉新闻 现场的信息资源和各种细节,而不再是将重点放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后续深度 报道当中。
新闻策划除了可以按报道对象来划分以外,还可以按照策划的重要性程度和运用的资源规模进行划分。一类是对那些社会民众高度关注的重特大新闻的 报道策划,“新闻单位负责人、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策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展开 大规模的战役报道。另一类是新闻题材的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 的报道策划,一般由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策划,展开‘局部’战役”。 当下,不管是哪一类型的新闻策划,或大或小,或宏观或微观,或重现场或重深度,融合新闻生产的介人都为它们带来更多的变化和可能性。
三、融合新闻策划的新变化和新优势
从媒介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策划其实就是媒体管理者针对不同类型的重大新闻报道对媒体资源实施科学合理的调配,其中包括媒体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财力资源,也包括新闻生产所需的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传播科技助推下的媒介融合不仅包括上述资源融合,而且包括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从而为融合新闻生产的策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1.融合新闻策划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成为常态
在日常融合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往往自然而然地伴随着持续不断的新闻策 划。融合新闻采编中心的编辑们对新闻素材进行梳理、编辑、筛选、判断和加 工,或者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和需求,对采访报道人员、报道对象、采访地 点和时间等进行资源整合和调配,或者根据记者采访新闻素材协调共享、切割、加工,不同媒体将生产的不同类型的媒介产品根据市场分析和定位发送和传播给特定的受众,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策划协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考虑兼顾媒介集团旗下的每一家媒体平台的特色和需求,每一家媒体平台又要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做好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让丰富的媒介资源全部发挥出最佳的效应,进而达到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2.融合新闻生产意味着媒介的采编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在传统的媒介生产中,原本单一的媒体(报社、杂志社、广播台、电视台等)只 能生产一种类型的媒介产品(报纸、刊物、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等),媒介融合之后 融合新闻生产使得单一的生产方式逐步消失•随之而起的是综合的生产方式的 逐步崛起,新的媒介企业具有了全能的立体的生产能力和手段.新闻记者也具有 了复合性的多技能的新闻采写编评摄播的本领.新型媒介集团的新闻生产力、传 播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无限放大,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如果我们将以往的新 闻策划比作筹划打一场战役的话.那么融合媒体则能够连续不断地策划进行一 系列立体的和全覆盖的新闻报道活动.而且乐此不疲、习以为常。与此同时,融 合新闻生产可以调用多媒体平台的优势,让不同的媒体平台拥有不同的优势,指 向不同的受众,获得不同的传播效益。譬如.网络媒体在时效性和互动性上具有 无可比拟的优势.印刷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占据优势,而电视媒体则在视听结合 的呈现效果上超越其他媒体形式。
这就是说,融合新闻生产中的新闻策划可以有效地利用不同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将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进行有效结合,以最合理的媒体组合形式,通过最佳的传播方案将新闻信息迅速及时地发布和传播出去。因此,融合媒体不但在新闻策划报道资源的调配上拥有一般媒体所不具备的全媒体动员能力,而且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上拥有多媒体平台所形成的“和声”,从而可以轻易超越单一媒体平台的单一传播效果,而获得立体的、综合性的传播效果。
3.不同媒体平台生成的内容产品优势得到充分展示
在融合新闻生产中,各媒体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汇集,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新闻策划的丰富性和质量水平。譬如,传统报纸媒体提供最具洞察力的深度分析,电视媒体提供最为直观的视频画面,而网络媒体则可以通过及时高效的互动机制采集到最为丰富的受众反馈和社会舆论信息,这些信息还可在媒体内部进行深度加工,有的切割成短小精致的媒介产品,有的改编成不同主题的系列产品,更多的被原封不动地存贮在媒介数据库,同媒介全部产品一起供公众浏览、下载和分享,新闻生产者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拓策划和生产思路,进一步制作和生产出更加丰富的信息产品以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4.融合新闻受众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新闻策划作为一场有指挥、有调度的媒体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 满足受众需要、吸引受众关注。如果融合媒体的传播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 众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符合他们的欣赏习惯和接受特点,是受众迫切需要了 解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那么融合新闻媒介就会赢得受众的青睐,就会在竞争中 取得主动权。媒介单向传播走向终结和媒介综合传播逐步兴起,为最大限度地 满足受众需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融合新闻媒介的异军突 起,告知了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让受众离不开的媒介才算是真正好的新闻媒 介。网络和新媒体同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即 可以精准地知道受众的地理位置、工作特点、经济地位、心理需求和信息偏好等, 因而可以弥补传统媒体收集受众反馈信息迟缓、分析受众需求不准确等缺憾,媒 介融合中的大数据统计可以迅速将受众讨论、反馈、需求和社会舆论加以量化, 接着新闻策划者可以根据受众数量、质量、接触媒体频次、接触时长和接触稳定 性等量化数据,准确地锁定受众目标,指挥媒介实施精确定位、精准传播,从而可 以比较准确地实现预期目的和传播效果。
四、融合新闻策划的组织重构与流程再造
“新闻策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意识的高级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 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而且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即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上。” 在新闻策划中,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报道的事实是不变 的,事实的报道是可变的;②报道的事实是发展的,事实的报道是可测的;③报道 的事实是客观的,事实的报道是能动的。®融合新闻的策划是一种对客观存在 新闻事实所作的采访、写作、编辑、传播上的能动性的预先谋划和设计,它不是凭 空肆意的安排,更不可能脱离客观实际去做漫天想象。融合新闻策划是一项有 层次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做细致的分析、精心的谋划和合理的安排。所以,融合 新闻策划必须有一个相对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新闻策划达到预期目 的和效果。复旦大学刘海贵教授认为,新闻策划的运作流程为目标锁定、制订方案、落实措施、目标矫正四个基本步骤。贵州大学林涛认为:“新闻策划应该充分考虑到,确定策划项目、选择媒体与策划机构、确定策划人、拟定策划书、策划实施五个步骤。”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郑京湘从业界的角度出发认为:“重大新闻体裁的策划大体要经历,选题研判与确定,策划内容结构规模与版面包装,收集资料并形成完整的报道计划,记者采访,形成初稿,与编辑沟通,稿件见报,反馈总结,八个步骤。”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传统媒介新闻策划流程的认识,其实融合新闻策划的运作流程同上述流程在基本要素上大同小异,但必须思考融合新闻生产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趋势,新闻策划需要通过媒介组织重构与流程再造发挥更大的作用。
1.重构全媒体全流程的新闻策划运营机制
在现代传播科技建构的地球村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 移动媒介等新型媒介组成的信息网络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新闻生产面对的新闻事实和信息生态变得日趋复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不一而足,所需处理的信息资源类型的多样化,直接提升了新闻采编工作的复杂程度”。新闻资源的开放性程度越来越高,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新闻进人传播渠道的门槛也越来越低,纯粹的独家采访和独家新闻已变得十分稀有,新闻 同源化、同质化、浅层化现象已经司空见惯。除此之外,网络空间中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的巨量信息资源也十分突出地呈现在融合新闻报道的视野之中,挥之不去,不招却来。以往按部就班的静态的单一媒介的新闻策划流程和反应滞后又相互分割的新闻采编机制,已经跟不上媒介融合的步伐,难以适应多媒体的融合新闻生产的最新需要。因此.基于新媒介和网络传播科技的融合新闻生产呼唤重构全媒体全流程的新闻策划运营机制,使得新闻策划和编辑中心能够对融合新闻生产实施动态的、实时的监控和管理。从实地新闻采访、占有信息资源,到对信息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甄别新闻的真实性,分析挖掘新闻价值,再到新闻产品的制作、加工、处理、编辑、发送、反馈和后新闻产品的运营和再生产,等等,都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思考,重建符合时代要求和具体实际的立体的全面的融合新闻策划机制加以应对。
2.建构以编辑部为中心的新闻策划运营机制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往往是以个体(编辑或记者)意志为主导,采编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的意见往往处于主导位置,因为他们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决定了他们有把控重大新闻报道的能力和手段。但是,在融合新闻生产中,新闻策划往往是一个集体的头脑风暴过程,是一个充分激活和调动编辑部内来自不同媒介的全体人员知识积累和采编智慧的过程。融合新闻策划也不再只服务于某一个媒介平台,而可能同时服务于多个不同的媒介平台,而不同的媒介平台对于新闻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要求,甚至对新闻内容生产的思路和风格都会有相应的规定和描述。在融合新闻生产的后半段,新闻产品往往又与新媒体技术加工、美化和包装紧密结合,比如新闻内容需要通 过什么样的形式表达,通过何种介质传送,传播给什么样的对象,这些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反应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这些影响和效果又能给媒介带来什么效益,等等,都需要通过以编辑部为中心的新闻策划运营机 制来完成。
建构以编辑部为中心的新闻策划运营机制,旨在形成科学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结合的新型全媒体编辑体系,以及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结合的新型信息传播体系,媒介集团通过赋予全媒体编辑相应的职权,让编辑部直接在总编辑的指导下,在选题策划、指挥调度、稿件取舍、检验把关、时空搭配、资源整合、 关系协调、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起关键的、核心的作用,从而使整个采编传输流程 决策迅速、信息畅通、调度灵活、高效合理。同时,为保证编辑部充满活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竞争力,还要对编辑部人员实行严格的竞争上岗、流动换岗制 度,使得编辑部活水长流、创意不断,不仅将编辑部建成媒介的新闻策划中心、融合中心和调度中心,而且要将编辑部建成媒介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的生产中心和输出中心,以及媒介的人才培养中心和轮训中心。
3.构建从新闻策划到发送全流程全方位的控制评估机制
在传统媒介的生产过程中,新闻编辑对新闻稿件的控制和评估,往往是记者 交稿后才介人的,这种事后介人式往往被讥讽为“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如果被 推倒重来,记者还有抵触情绪,有的甚至甩手不干,导致编辑比较被动。因此,必 须变事后干预为事前介人,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短程监控为全程监控,变 领导管理为集体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既包括新闻策划、选题确立、人员调 配、资料准备、启动运行,也包括各部门协调、全方位跟踪、多资源整合、受众意见 收集、传播效果评估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新闻策划方案的控制与评估。新闻策划建立在预见新闻事件的基础之上,而真实发生的新闻事件可能与预见中的 不尽相同.且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又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也就要求新闻策划 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要能够适应新闻事件的任何变化,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新闻策划陷人困境甚至无法完成。
融合新闻编辑策划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通常包括:①组织日常策划会、选题 会或采前会;②对策划好的不同选题进行分工,将编辑与记者进行配对,共同完 成采访编辑过程;③编辑部对各个选题采访过程进行监控,根据了解的情况,变 换采访策略,调整报道思路,改变报道手法;④根据前方情况.调度版面或时间, 准备背景材料.制作相关图表,收集链接资源,必要时配发相应的言论;⑤根据新 闻事件和内容特点制作成适合在不同媒介发表或发送的文本和产品;⑥对发表 和发送的新闻产品进行效果追踪.收集受众反馈意见,实施修复、删除、撤换甚至 致歉等补救措施;⑦对收视率、阅读率、点击率、评论率、转发量等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和存贮;⑧整理受众信息偏好、接受习惯等各种情况,用于指导下面的新闻 传播;⑨对编辑和记者进行考核评估,并同收人、奖励、晋升等联系起来。只有通 过对新闻报道从策划到发送再到反馈等全流程进行控制和评估.新闻产品质量 才会不断提高,新闻产品的价值才会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和效益自然也才会越来 越好。
4.打造全媒体的新闻传播与信息互动平台
融合新闻生产要突破现有的限制和流程.就要在网络传播与新媒体技术运用和所有媒介形态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整合和重构,打造全新的、全媒体的新闻传播与信息互动平台。首先,媒介集团内不同媒介公司之间的平台要联通和整合.要打破以往部门与部门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编辑与经营之间的隔阂与界限,实现跨部门、跨媒介之间基于共同愿景和利益的合作与协同;其次,对融合新闻生产(采写编评、摄录播管)的全部过程进行融通和整合.新的平台不再是一报一网一台的新闻生产者各行其是,而是根据需要和可能,打破原有的媒介体制框架和组织形式,对不同的媒介新闻生产流程进行评估、打散重组;第三,鼓励、支持媒介集团内不同媒介、部门、个人开通官方的或个人的微博、微信和博 客,或者建立网站或网页,同正规的新闻传播平台相呼应,形成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互动的传播网络。
建立全媒体新闻传播与信息互动平台.还要以动态新闻生产观促进内容产品升级,延伸新闻生产链。编辑部的核心业务要从版面制作转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新闻内容创造上来;要在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为平台提供多种多样的新闻产品,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数字化传播;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还需要新闻生产线上各种资源整体联动,从而不仅可以满足新闻滚动播发的需要,而且对同一新闻内容能同时制作出多种形 态的新闻产品。例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就建立了滚动新闻部,编辑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然后再作为素材进行新的整理和加工,形成不同的新闻产品供不同媒介选用。
在新闻策划的实施中,必须有这样互动、控制和评估的过程,新闻策划的指挥中枢要时刻控制着整个实施进程的走向,并不断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及新闻报道的效果展开评估,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新闻传播效果出现的偏差及时寻找对策,实施修正,以保证新闻策划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改变焦距的镜头称(变焦镜头)。
判断题 主体的功能:A.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B.充分阐发表现新闻主题
判断题 融合新闻生产的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与融合新闻生产密切相关的又一个朴素理论。传播理论告诉融合新闻生产者要十分重视受众需求和传播效果,要思考如何让新闻更好地传向受众并为受众所喜爱,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和新媒体显然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钢教授就认为,网络技术给新闻传播带来了七大优势:第一,传播信息的速度十分迅捷;第二,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第三,与读者的联系更密切;第四,同时传送文字、图像和声音,从而造成一种动态的立体传播的效果以吸引读者;第五,不限时不限量地贮存信息,运行各种信息数据库,使得读者可以对历史文件进行检索;第六,能够对读者状况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掌握;第七.低成本的运行。彭兰教授也同样认为:“数字传播技术大大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技术的种种障碍.克服了传统信息传播技术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的传播特点,如:技术门槛低、制作低成本、复制传播便捷、存储循环利用方便、信息传播双向性、传播模式多样化、传播渠道交叉融合。”近年来,融合新闻传播的发展动力来源于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其中既包括了移动媒体的异军突起,也包括了传统应用软件与新闻传播的结合,还包括了社交媒体拓展出的新闻传播的新空间。一、移动媒体的个性传播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无疑已经成为当下新媒体传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将新闻放进口袋里”,这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从一种时尚迅速发展为一种普及性的新闻接受习惯。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商业化的推动下,发展速度极为惊人。2011年是移动智能终端发展转折性的一年,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两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首次超过了网络终端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在2012年又有大幅度增长,而且预计在未来的两年中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据美国一份调査显示,在2011年29%的美国成年人已经拥有一部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器,到2012年底,近1亿美国人拥有这类设备。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的习惯。“如果说2001年9月11日的早上,人们还在公交车上通过报纸阅读美国世贸大楼事件中惊悚的图片和抓人眼球的标题的话,那么十年后的今天,纸作为主要信息媒介的时代正在电子化时代的铁蹄下与我们渐行渐远,那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集成单位的App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信息沟通的主流工具。”这里所说的App也就是运行于移动智能终端中的第三方应用,而新闻类的App正是第三方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以美国为例,在苹果iPad开始热卖的同时,传统的内容生产型媒介就可以与其展开对接,《华盛顿日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及BBC等分别开发出相应的App应用,从而将融合新闻生产的数字内容产品与移动智能终端接驳起来,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新闻,获得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而另一类则是Flip-boarcl式的全新媒体,作为一款被誉为iPad平台最佳移动阅读应用的软件,它首创了九宫格式阅读方块,将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分列在界面之上,同时将同一类型的网站信息整合在一个门类下以方便受众阅读。Flipboard的成功使得国内效仿者纷纷跟进,ZAKER、腾讯爱看、网易阅读、鲜果联播都以几乎相同的形式发展移动阅读的业务。“所谓RSS,即简易信息聚合(ReallySimpleSyndication)的缩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内容定义格式,任何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格式来发布信息,而在用户端,RSS阅读器软件的作用就是按照用户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聚合到该软件的界面中,为用户提供多来源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因此,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的新闻传播变成了极为个性化和私人化的传播过程,新闻接受的界面可以由用户自行选择和组合,新闻信息也是由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后形成新闻聚合,在有限的移动屏幕范围之内,那些受众所不需要的新闻界面、新闻信息被有效地排除在外。受众不需要再像十多年前一样,在报纸的版面中耗费时间筛选出自己所关心的内容。定制化的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且更具影响力。与此同时,新闻类App所提供的即时交互设计,给予了新闻受众自我表达的空间,受众阅读新闻的同时可以分享新闻、评论新闻,同时可与共同关注这则新闻的其他受众展开讨论,从而使得新闻传播的效果更加深人人心。二、应用媒体的强制传播与移动智能终端中新闻传播的个性化、私人化不同,网络应用程序所经常使用的弹出式新闻传播则是一种强制传播,受众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突如其来的“骚扰”。对此,陆地和高菲在《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中认为,这是一种强制传播,即“新媒体的运营机构或个人在没有征得公民意愿的情况下,以强制手段扩散信息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传播行为”。他们认为,强制传播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新媒体的强制手段对于受众而言避无可避、躲无可躲,他们处于无可选择的境地或视听器官的天然感应性造成对信息的被迫接受,使得受众的注意力资源被强行占有或掠夺。网络新媒体中强制传播现象颇为复杂多样,其中最为风行的就是弹出式的广告窗口。出于增收盈利的目的,各类门户网站、应用软件不经意间弹出的广告窗口,现在几乎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反感和厌恶。另一种形式则是弹出式新闻。“弹出式新闻的技术原理与弹出式广告基本相同,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们所呈现的内容。弹出新闻的对话框是多种讯息的集合与集纳体,且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对于新闻信息的强制性传播,陆地和高菲两位学者将其称为“有益的强制性传播”,因为“这些重大的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路况信息等,对于受众而言起到一种趋利避害的功能.或者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在他们的相关调查中多数受众对于收到的强制性新闻资源内容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是一个补充消息来源,了解新鲜事物的有效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闻信息的强制传播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些市场占有率极高的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例如,即时通讯软件(QQ、网易P()P()、新浪UC等)、网络下载软件(迅雷)、网络安全软件(360安全卫士)、音乐播放软件(酷狗)、视频软件等。在这些应用软件中,腾讯QQ作为即时通讯领域的霸主,其2012年11月统计的月活跃账户数为7.89亿,季度最高同时在线账户为1.67亿,其网民的覆盖率高达80%以上。“迅雷作为一款网络下载软件,其2011年日均覆盖人数高达5518万人,日均网民到达率高达22.1%。”奇虎360公司在201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宣称其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4.11亿,其中360杀毒和360浏览器用户都已双双突破2亿。由此可见,这些应用型软件在提供新闻信息时所具有的优势极为明显。没有哪家传统媒体可以达到这样的受众覆盖率、信息到达率,以及新闻信息传播的高效和即时性。另一方面,作为一款应用软件,其提供非营利新闻信息的动机极为明确.那就是在以新闻吸引受众注意力资源的同时,将受众资源销售给广告主。这些弹出窗口中常常是一半新闻一半广告,采取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将广告信息植人其中,既不使受众厌烦又能实现其商业目的。虽然,这其中部分应用软件的表演方式极为“拙劣”,但仅就重特大新闻的传播效果而言,强制传播无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新闻传播效果。三、社交媒体的交互传播如果说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最底层是以产品为中心,中间是以平台为中心,那么最高层则是以社区为中心。互联网之父TimBermers-Lee认为:Web〗•0是基于信息的网络,Web2.0是基于人的网络,Web3.0则将是基于开放的结构化数据的网络,倾向于让计算机自主阅读和理解互联网。社交网络成为一个集中化的平台,一个开放的内容仓库,用户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发布的信息。社交网络的应用越普遍,Web就会变得越支离破碎,我们就越无法享受到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信息空间。社交媒体是近年来新闻传播领域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新生力量.社交媒体不仅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领地和地位,而且正在重新诠释大众传播的理念。社交媒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社区、搜索、微博、博客、微信、即时通信等,它们都是以社交功能为主的交流沟通平台,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方便快捷地发布、分享、搜索、评论新闻信息,甚至有媒体人士将这类社交媒体称为“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彭兰教授认为:“微博的微小降低了个体参与新闻传播的门槛.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频率•,与手机等移动平台的对接则使得信息传播的空间方面限制减小,时效性进一步提升;转发的便捷使得新闻可以轻易地实现‘病毒式传播而开放性则更容易持续刺激人们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更多的人参与新闻传播。”《2009年美国新闻媒体状况报告》也曾指出:“受众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脱离原来依赖的品牌新闻机构,转而通过搜索、电子邮件、博客和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同时,美国PEJ(ProjectforExcellenceinjournalism)的研究发现:“美国网络新闻消费者对新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相当多的美国普通公民看来,获得新闻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行为,新闻消费是一种社交参与和受社交驱动的活动,尤其是网络的新闻消费。网络新闻消费者跟踪新闻的动因非常相似:72%的人认为,他们喜欢与他人谈论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69%的人认为,这一行为是他们社会责任和义务的体现;50%的人则认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将自己已知的新闻告知熟悉的人。”®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美国网络新闻消费者已经将新闻传播作为社交媒体的一种主要功能来看待。对于中国社交媒体的新闻功能,浙江大学崔波分析道:“中美两国的社交媒体虽然有所不同,然而前者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后者,原因在于中国社交媒体对于政治性的新闻事件有着极高的关注度,以及中国人的关系形态是在先赋性关系影响下,再通过交往获得的。”因此,中国的社交媒体更是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真相追逐、意见表达、观点交锋的新闻媒介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中的新闻传播方式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新闻传播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过程,传播的主体是传统媒体的运营者们,他们占据着新闻传播的中心和制高点,进行着单边控制的传播过程,受众是整个传播过程中相对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这种新闻传播更像是辐射式的传播,各个媒体形成自己的辐射范围,尽管辐射范围或大或小,但共同的特点是越远离中心所受到辐射的影响越小。而社交媒体是建立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网络基础之上的,通过人际网络再扩展到虚拟的网络空间,每个用户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他们与多个节点形成连线,而这些所有的节点与连线共同构成了新闻传播的庞大网络机制。社交媒体中的新闻传播模式有人称为“病毒式传播”,即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看似低效的“一对一”传播方式,其实在高效快速的网络技术的助推下,当整个网络中的节点都投入新闻信息的传播中时,新闻信息可以快速遍及整个网络世界,且没有中心,难觅源点。在社交媒体中,新闻信息不仅仅是被推送给受众,而是在网民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分享信息、感受关系。在这种“病毒式传播”的过程中,新闻信息往往免不了会发生变异和扭曲,每个个体都会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评论、分析、质疑、追问,这常常使得新闻失去其本来的面目。当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投身社交媒体的建设与运营,在不断增强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空间中新闻信息的可靠性。
判断题 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
判断题 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判断题 记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纠纷。(√)
判断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坚持党性原则。
判断题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