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
从延安时期开始,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就十分重视这种报道形式。《解放日报》经常通过宣传军队和群众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推动抗日战争的开展。我国新闻业的历史经验证明,用人物通讯的形式报道各个时期的英雄和先进人物,曾有过很好的社会效果。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几十年来我们在媒体上推出的一系列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以他们的模范事迹、时代精神和民族美德,鼓舞、教育了几代人,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净化,有利于社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
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雷锋的报道,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迅速传扬,净化了社会风气,培育了一代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年。
20世纪80年代,关于残疾青年张海迪的报道,既写了她身残志坚、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事迹,又写了她不甘毁灭、顽强不屈实现个人理想的强者精神。
20世纪90年代关于山东援藏干部、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事迹的报道,将他的奉献精神、党性原则和对藏族百姓的赤子情怀——展现出来。
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用人物通讯的形式报道我们时代的英雄和先进人物,以他们的模范事迹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教育群众仍然是新闻界的重大任务。
(2)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变,随之而来的是国民思想所发生的民主变革。30多年来中国社会舆情的变化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
①报道对象的变化
在采写人物通讯时,选择哪些人物,采集什么事迹,弘扬什么主题,在这些看似纯业务性选择的后面,常常负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印迹。
80年代中期之前,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基本是两类——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负面人物的报道极少,普通老百姓则基本上被排除在通讯的选题之外。这本身给社会造成一个比较片面的、甚至虚假的信息环境,也造成了比较片面的舆论导向:只有英雄模范才有新闻价值,而普通人是微不足道的。报道对象的片面和雷同,不利于民主社会的建设,也不利于人们客观地认识社会和把握自己。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人物通讯的采写对象才从单纯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群转移。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普通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为报道对象的平民化人物通讯登堂入室。继而,以揭露批判的对象——党和政府官员中的腐败分子、社会各色犯罪分子为报道对象的人物通讯也占有了一定的份额。这样,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逐渐显示出丰富、多元和均衡的特点。
②报道理念的变化
在人物通讯的演变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报道理念,即: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或优秀的、或平凡的、或值得怜悯的、或应当谴责的人物。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的变化,那就是:向人的回归。
具体说来,在报道先进模范人物时,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经历了由神到人的转变,逐步摆脱了一度形成的“神化”先进人物的报道理念和采写模式。有些人物被描写成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家庭生活,没有个人追求,心中只有社会理想的“神”。这种被“神化”的先进人物,脱离了正常人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失去了作为“个人”的光彩,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易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因而也就减弱了其作为先进典型的社会示范作用。
在揭露反面人物的通讯中,也同样经历了由“鬼”到人的报道理念的转变。反面人物包括腐败、堕落的贪官、行凶杀人的罪犯等,这些人在人物通讯中曾一度被脸谱化,叩“魔鬼化”。90年代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加大以后,以人物通讯的形式对反面人物的报道数量增加,同时也逐步扭转了把人“魔鬼”化的理念,而把他们当做犯错误的人、犯罪的人看待。如,对1999年北京发生的特大杀人案的凶手赵连荣,除报道了他连杀八位打工女青年的令人发指的罪行外,也述说了他临刑前对受害者的忏悔,对妻子、儿子的负罪心情和对人生的眷恋。
总之,从人的视角去看待先进模范人物,也从人的视角去看待普通人或反面人物,显示每位人物的个性和人生曲线,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简称。1938年成立于汉口,前身是上海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是范长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全国性新闻记者组织。除总会外,在各地设有分会,会员曾发展到一千多人。1“青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党通过参加这个组织的中共党员,努力团结国统区广大的进步新闻工作者,积极争取民主、争取新闻自由和开展抗日宣传。2推动新闻业务的研究,培养了一批进步的青年记者。3创办会刊《新闻记者》月刊,范长江主编,是份影响较大的进步的新闻理论和业务刊物。
判断题 新闻稿件的整(组)合:局部组合:主从组合、同题组合、同类组合、专栏组合、集纳组合;2.整体组合:综合式版面集中式版面专题式版面3.系列组合:通版、叠(版组)、专刊(特刊、专号)、不间断连续报道、频道
判断题 副刊:是报纸上的的一种内容和形式都跟新闻版有所不同的特殊版面。其特点是有一定的篇幅和编辑方针,每天或定期出版,篇数有专名。
判断题 倒易率指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与光圈号码(通光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判断题 H5文案不宜太长,一般以不超过整个页面为宜。
判断题 “吃透下头”与评论写作的关系如何?新闻评论要“吃透下头”,一头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的工作意图;一头是群众的要求、愿望,社会的实际情况。“吃透下头”是指评论工作者一定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要熟悉社会,了解群众。(1)丰富的社会生活,永远是评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注意从会活动中了解群众的情绪、意愿,了解政治发展的趋向,从而在头脑里形成评论的讯息,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激情。这是评论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社会素养的锤炼。(2)写评论要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深入了解社会,是寻“目的”、抓“活思想”的重要途径一。评论工作者要具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必须在关心群众、了解群众、向群众学习上多下功夫。(3)社会活动家的主要特点,在于联系群众,懂得群众的心。评论工作者要懂得群众的心,应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求。如果评论工作者在耳边能经常听到各种声音(包括群众的讽刺和牢骚),触摸到群众的脉搏,即能说出人民群众想说、要说,但是还没有说出的话。(4)评论工作者一定要培养一种能和各种人接近、同三教九流交往的品质和本领。要善于同人打交道,交朋友,使他们乐于跟你谈心交心,说真话。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判断题 通栏标题是指书籍报刊上自左至右或自上而下贯通整个版面不分栏的大标题,这是标题中的“龙头老大”,强势作用至为显著,不可滥用。美国《华尔街日报》至今仅出现过3次通栏标题,分别用于报道珍珠港事件、海湾战争和“9·11"事件,可见使用之慎重。
判断题 镜间快门不受闪光灯同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