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消息的类型:消息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类型。按新闻所报道事件的性质来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时间性强,如动态消息,特写性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对,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如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报道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小事件和活动的新闻。动态新闻反映事物发展的变化、动态,长于迅速及时地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成就、新问题、新气象和新动向等内容,是最基本的最常见的一种消息类型。

由于动态消息是报道眼前刚刚发生的或正处于运动状态的变动着的事物,所以,它实际上包括了两类不同时态的报道内容,即现在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

动态消息最鲜明、最集中地体现了消息的特征与优势

案列:

12家用人单位在医学院招贤纳才

3月18日上午8点30分,医学院2006年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在沙市校区大礼堂拉开帷幕。

来自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北京金台中医院、福建惠好医药集团、福建西岸康健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福清市融强医院、福建省莆田市人民医院、湖北神龙医院、江陵县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枝城港口医院、河南新春都医药集团、福建省医药人才服务中心等1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现场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就业岗位涉及到临床医学、护理、中医、影像等医学各专业。经过用人单位面试和笔试,成功签定了185份就业协议书。

校党委副书记朱业宏看望了招聘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生处处长李师东,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谭高武及医学院有关领导在现场主持了招聘活动。

2、综合消息

它是综合反映带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报道。它涉及的面较广,声势较大,能给人较为完整的印象。要求占有全面、充分、典型的材料,既有面的形势、成就、趋向,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分析,讲求点面结合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善于将概貌的介绍与具体事例的叙述结合起来,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三个特点

第一  综合性。这是综合消息最显著的特点。不少综合消息常常是将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材料组织起来,表现某一宣传主题.故又称为“组织性新闻”。这与那些“一事一报’’式消息不同。一事一报”式消息着重于某一新闻事实的叙述,而综合新闻里的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都不尽相同,表面看来互不关联。记者组织这些材料的依据,是它们思想内容的一致性。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可以不受一个独立事实的限制,时间上不必拘泥于“今天”或“昨天”.记者在写作中能更多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二:宏观性  综合消息总是立足于全局,反映整体。它是通过诸多材料的综合分析,以体现事物的发展现律和本质特征。

综合新闻报道面广,事情多,对某一方面的材料掌握十分充分。它是记者对事物宏观把握,胸有全局地捕捉材料、组织材料的产物。记者即使是以报道某一单独事实为契机.也往往是借一斑而窥出全豹.而绝不是只见一木不见森林。

第三,非事件性。综合报道是属于非事件性新闻,它与事件性新闻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有所不同。从内容上来看,新闻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因素并不具备持别重要的意义。新闻的“新”,更多地体现在内容是否新鲜、是否具有新意上。事实典型和新鲜,是决定综合消息价值的主要因素。如果缺乏典型性,新闻就没有普遍意义、缺少新鲜感、综合消息就不成其为新闻。综合消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一些面比较宽、意义比较重大的事实的概括报道。通过对许多事实的分析与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发展现律,提出新的问题、观点和见解,给读者以启发。

综合消息写作要求

(1)点面结合。综合消息所反映的面较广,概括色彩很浓。有些人认为综合消息既然是反映面上的情况,写作中就不注意穿插具体事例,使得报道内容过于笼统,可读性不强。其实,综合消息光有面上的材料是不够的,难以反映出事物的深度。要注意点面结合,把概貌的介绍和具体事例的叙述结合起来,这样才有报道的广度与深度的结合。

(2)由点带面。点面结合是就综合消息整体写作情况面言的,由点带面,是就综合消息的导语与主体关系而言的。

综合消息是非事件性新闻,在时间性上,它不像动态消息那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讲究的是新闻的时机性,即新闻报道要解决的时间契机。在有些综合消息里,时间契机就是某一时期的中心宣传工作或某一节日的专门报道的需要。

案列: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组织全校党员帮扶生活贫困生、学习困难生、思想困惑生,在解决“三困学生”实际困难、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1月上旬,该校党员捐赠的爱心款累计80多万元。

 先进性教育活动伊始,该校党委即要求党员开展帮扶活动,使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战胜自卑,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思想困惑的学生,能以崭新的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各分校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积极响应,纷纷设立党员“爱心基金”,成立“爱心超市”、“援助物质爱心屋”、“爱心社”、“党员心理咨询室”,开展“一帮一”、“结对子”、“高年级带低年级”等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各单位还建立“帮扶档案”,定期评估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活动开展以来,该校共有3000多名贫困学生受益。在进行物资资助的同时,该校还注重对贫困生进行品德意志教育。机械学院组织党员教师与贫困生交心谈心,帮助同学们端正对贫困的认识,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党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专业思想教育,帮他们补习功课、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医学院把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分组集中,由英语基础较好的党员同学包干,以提高英语成绩。

针对思想有困惑的学生,学校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医学院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成立由党员教师组成的“心理咨询室”,对部分心理状况较差的同学予以辅导。化资学院学生邓某因父母离异一度情绪不稳定,学院党委书记汤红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并请心理学专家为其疏导,还把小邓的母亲从家乡请来配合,最终使小邓走出阴影。

                    计科学院八字方针促学风

11月2日晚7点,计算机科学学院计本1046班班会气氛热烈。台上,同学们踊跃谈着自己的学业打算,台下,该院党总支副书记朱光耀边认真倾听,边做着笔记。书记听班会,这是该院为加强学风而采取的新举措。朱书记将用3周的时间亲自参加大一、大二的班会。

为了培养学生素质,增强学风,该院学生工作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安全、稳定、学业、素质”这8字方针从日常管理、英语通级、考研、就业等方面加强工作。

该院日常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院专门指定安全责任意识很强的学生会副主席和各班副班长作为联络员,时常与老师和同学保持联系,密切同学的动态,让安全贯穿到学生的生活细微处。10月中旬,计科1031班的陈年由于神经性中枢轻度感染,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症状。班干部及时与班主任、辅导员和领导联系。党总支副书记朱光耀当机立断,马上将该生送往荆州市中心医院,并私人垫付了医疗费和住院费。由于及时救治,陈年已完全脱离危险。

同时,该院把学生的成人成才、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领导、辅导员经常向学生分析目前的形势,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业。并把英语通级、考研、就业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老师经常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英语,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这样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培育自己各方面能力,为就业积蓄知识、积蓄能量。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考研,该院适时召开考研动员会,聘请德高望重,职称和学历都较高的教授从如何备考、如何报考学校和复试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关于就业,该院鼓励大家勇敢地走出去寻找机会,同时,放稳心态,摆正位置,先就业后择业。而且,每年毕业班的班主任、辅导员都走出校园,到全国各地了解就业信息,及时与学生沟通,全方位为学生铺就就业路。

目前,该院学生思想从认识上有了很大改变, “尊师重教”、“教学为长”的浓郁的学风已逐步形成:早、晚自习点名,上课起立并向老师问好,主动为老师擦黑板,主动关心老师等,已成为计科学子自觉的行为。今年6月份,该院一次性通过英语的学生达百人。今年毕业的田伟在“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引导下,先顺利就业,然后为了自身发展,而选择了一家更好的工作单位。

3、特写消息

特写消息又称新闻素描。它是用类似电影中“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变动,用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特写镜头”本是电影术语,意思是放大了的人物或事物的外貌特征的近镜头。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能把人的面部、眼睛或事物的局部放大,突出加以表现。特写消息运用这种手法写人写事、状物描景,也使得报道对象特别突出,给人可视之感。

案列:

5月29日的晚上,艺术学院的三楼小音乐厅济济一堂,艺术学院优秀钢琴教师、钢琴学生的“肖邦钢琴作品专题讲座”与“肖邦作品专场音乐会”在此举行。热情的观众中有一名蓝眼高鼻的外国人很惹人注意?他是今年2月份从美国来到中国荆州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任口语教师的Robert!他怎么也来听音乐会呢?他听得懂吗?这时有熟悉他的同学介绍了,他在美国就是音乐教师,擅长架子鼓、现代钢琴、吉他等,来到长江大学后,热心自己的口语教学,还经常和艺术学院的学生交流音乐呢!

    音乐讲座开始了,钢琴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述了肖邦的短暂但极赋才华的一生,只见Robert全神贯注的聆听着,手指时不时随着音乐而跳动着------音乐会上,Robert更是庄重肃穆,在有点闷热的小音乐厅里虽然因为穿着严谨而汗  滴滴,但他一直十分专注地倾听着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用琴声诠释的这位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作品,每一曲完他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有同学想和他交流时,他认真的说“No,It’s  not  propriety!”

    音乐会结束,Robert解释说,音乐会要尊重音乐家,要安静聆听。有同学问他的感受,Robert竖起大拇指回答道:“她们弹的太好了,那个同学很紧张,但节奏很好,这个同学弹的很流畅,她们太厉害了!”有个同学调皮的问,“那你听懂了钢琴老师的讲座吗?”外事处工作人员翻给他听这话后,Robert哈哈一笑,指着嘴巴对同学们说,“语言不通”,然后指着自己的心说:“音乐相通!” 

     艺术学院与湖北电台音乐频道联合主办主持人见面会

“用音乐沟通世界,锁定FM103.6,音乐无处不在!”12月16日晚6点,湖北电台音乐频道主持人见面会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还未到6点,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已经爆满,大家都期待着各自心目中的偶像出现。在劲爆的音乐声中,文迪、小锐,以及新生代的吴靖、张炜等著名主持人一一登场与大家见面,曾经主持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娱乐益智节目《六六顺》的江雨,其幽默诙谐的语言,优雅的台风,搞笑的动作,惹来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江雨的老搭档——绰号"嗲姐"的文笛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的动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面会中,青春靓丽的舞蹈组合带来的劲爆舞蹈、湖北电台签约歌手“兄弟组合”的动人歌曲,长大学子深情的演唱,现场热情高涨的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一声又一声的尖叫,让场内的气氛越来越活跃。互动环节里,同学们主动跑到舞台上跟老朋友零距离接触,表达他们的钦慕之情,整个会场进入高潮。

整场见面会持续了一个小时,最后在全体主持人同唱台歌《无处不在》中结束。然而大家的热情似乎还没有消褪,会后还有不少FANS向自己喜欢的主持人索要签名照或合影留念。

据悉,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已和艺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湖北电台音乐频道将成为艺术学院同学社会实践和工作的基地。

4、述评性消息

它是用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用叙议结合的一种消息。它的特点是既叙述事实,又评论分析;事实材料要丰富、典型,评论、分析要讲究逻辑,言简意赅;叙述和议论要紧密结合,防止有述无评、只评不述、述评脱离,其“评”在此种消息中的地位和目的、文章对时间的要求、文章篇幅等方面均与新闻评论不同,应注意区别。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社会运动,是指当代欧洲和美国社会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社会运动,具有一种深刻的宗教特质。

判断题 新闻报道的设计思路:1报道计划的制定原则:a重点突出;b全面2报道设计的思路:a辩证设计;b创新设计(报道内容新;报道形式新;版面编排新);c贴近读者心理

判断题 如何做一名称职的记者?1.一个称职的记者应当时刻代表人民的利益监督周围的自然及社会的环境,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时可进行理性的反思,对人类可能面临的危机及时发出预警。2.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首先必须代表公众利益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3.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在社会或自然灾害来临之前,及时地发出警报。4.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时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的反思。

判断题 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

判断题 怎样拍雾景雾是由许多细小的水点形成的因而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离愈远,散射光越多,色调越明亮,远处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雾笼罩下的景物,能明显地从色调上区分出前景中景远景,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薄雾能掩盖杂乱无章的背景,简练地勾划出画面中的主要形象,提高了表现力.拍摄时应注意:1.雾景的光亮度很高,应正确控制曝光量,以免感光过度.2.雾景反差小,拍摄时最好远用慢速与中速胶片.为使底片获得较大的反差,也可采用减少曝光,增加显影时间的办法来加以改善.3.安排画面构图时,应尽量选择有远景中景近景的景物,以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前景中景应昼选取暗色调的景物.4.浓雾时一般不宜于拍摄,因为它的能见度太低,除较近前景外,中景和远景都看不到.这时,如果加用黄滤光镜或橙滤光镜,可减弱浓雾效果.因为黄橙滤光镜能吸收兰紫短波光,增强光线的透过能力.如想增强雾的效果时,可加用兰滤光镜或雾镜.雾镜分一号二号,可获得不同浓度的雾化效果.如果想加强雾化时,也可把一号二号雾镜加在一起使用。

判断题 融合新闻生产与朴素理论融合新闻生产带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闻界,传统媒体的全媒体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扩张.都使得新闻的生产呈现出了爆炸式的繁荣景象。但与此同时,对于融合新闻生产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融合新闻生产能否提高新闻质量,能否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以及受众在新闻生产中能否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都成为新闻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章主要从新闻价值理论、新闻策划理论、新闻采访理论、新闻报道理论、新闻传播理论等五个基本理论亦即朴素理论角度去阐述融合新闻生产是如何促使好新闻诞生的。融合新闻生产的价值理论同新闻生产关系最紧密的朴素理论是新闻价值理论。最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才是媒体最需要的,也才是受众最喜爱的。因此,好新闻的第一标准就是新闻事实本身具有的能够引起社会大众共同兴趣的新闻价值要素。一、新闻价值:新闻生产者的视维新闻是指传播满足受众需要的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社会信息。新闻是对社会信息进行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的概念是西方新闻学界首先提出来的,徐宝璜早在《新闻学》(1918)—书中认为:“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词典》认为:“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新闻价值素质也叫新闻价值要素和新闻价值标准,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备的广为传播的主要价值因素,是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的主要依据。普利策主张记者去采集“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动人心魄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幽默的,别出心裁的,适于成为谈资而又不至于破坏高雅的审美观或降低格调的,尤其不能损害人们对报纸的信任……”的事实。美国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提出了新闻价值的六个要素,它们是:①影响:很可能影响很多人的事件;②时间性:最近发生的或者正在进行的事实;③声望:涉及著名人物和机构的事件;④接近:发生在传播或广播地区的事件;⑤冲突:反映人们或组织之间的冲突的事件;⑥异常:极其偏离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和想象的事件。现在,中国新闻学界倾向于将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列为五项,并同五个新闻价值规律相对应:①时新性(timeline)——“时新律”:事件发生和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价值越大;内容越新鲜,新闻价值越大。②接近性(proximi­ty)—“接近律”:事件发生的“距离”(包括地理空间距离和文化心理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③显著性(prominence)——“显著律”:事实信息涉及的报道对象(包括人物、团体、地点等)的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人物知名度与事件性质之间的关系公式是:名人+寻常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事=新闻;名人+不寻常事=大新闻;普通人+寻常事关新闻。④重要性(significance)—“重要律”:指事实信息的重要程度。内容越涉及国计民生,越与人们的利害攸关,新闻价值越大。⑤人情味(humaninterest)——“趣味律”:事实信息越能引发人们的兴趣或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新闻价值越大。当代传播科技特别是媒介融合的潮流不仅改变了传播生态、社会生活,而且也改变了新闻价值观。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成员早在1980年的《新闻写作教程》中就明确指出:“近年来新闻价值的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在继续发生变化。”他们的根据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件事的新闻价值是由传统的标准来衡量的;我们也看到,新的标准如何在发展,新形式的报道如何与传统的‘正统’新闻争夺版面和读者的兴趣。我们也注意到新的变化使新闻工作者面临困难,但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新的机会。”刘建明教授认为,“这里所说的新的新闻价值标准正是现代新闻价值标准”,进而认为“记者判断新闻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传统新闻价值观面临着自我颠覆的命运。叶育登质疑刘建明时认为:“刘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旁征博引的知识视野,令笔者叹服。但在刘教授建构所谓的现代新闻价值理论方面.笔者却认为刘教授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这个错误简单地讲,就是将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混为一谈,从而使‘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这一核心论点无法得以确证。”刘建明教授随即撰文反驳:“说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把‘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混为一谈’。读完‘叶文’,没有发现叶先生如何把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明显地区别开来,也没有对记者判断新闻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这一论点给予逻辑论证,仅仅再次重复了传统新闻价值说那些陈旧的结论。这样,他的论述不能不多处自我颠覆、陷人悖论的自我循环。”此后陆续有学者介人新闻价值的讨论,这在客观上导致对新闻价值评价标准的质疑与反思,中国新闻界长期奉行的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等“五要素”说再一次被放在了聚光灯和显微镜之下,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缺陷被放大了,本来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被突出地摆在面前。人们发现,今日大众媒介中,甚至许多主流媒介中都用很多的时间和篇幅报道了无法用传统价值标准衡量的新闻.各种生活类新闻、娱乐类新闻、体育类新闻、名人轶事、八卦新闻等充斥媒介。“这些报道往往不包含冲突,也很少猎奇,而是有关公众日常生活的新闻。这类被称为‘生活方式’的新闻将继续拥有读者,甚至拥有更多的读者。”新闻价值理论是对新闻本质的一种描述,它来源于新闻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又不是新闻生产的标准化守则。因为,不论是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等“五要素”说,还是影响性、时间性、显著性、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等六要素说,其实都是相对的、模糊的和难以具体衡量的概念。如果说新闻报道的价值在于“时新性”或“时间性”,那么唐山大地震的遇难者人数在十几年后才被报道出来,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这则十多年前的旧闻是不是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呢?“接近性”标准看似一个可以从地理角度上进行量化的概念.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简单。血缘和族群上的接近就可以跨越地理空间的界限,让受众关注万里之外的一举一动。战争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打响了,中国受众会关心侨胞们的生命安全和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使得即便远在万里之外也有感同身受的接近性。同样,人咬狗之所以被称为新闻,而狗咬人则没有报道价值,也是因为相对于人咬狗而言,狗咬人是无足轻重的大概率事件,人们无法想象在怎样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上演人咬狗的闹剧。新闻传播都存在“地方新闻的悖论:读者越少,利润越多”。甚至“有些小型周报在很大程度上只依赖新闻发布会,根本没有独立的、调查性的或批评性的报道”,更别说要它遵循什么新闻价值规律。因此,在新闻生产中,新闻生产者显然不可能拿着新闻价值要素的尺子去找新闻,面对瞬间即逝的新闻事件对它们进行逐个的新闻价值评估,然后再决定是否报道和怎样报道。用这样的方式即便找到了新闻,这新闻或许已经成了旧闻。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新闻事件也都是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只是它们的新闻价值各不相同、互有差异而已。在具体的新闻生产实践中,有经验的新闻生产者总能通过自己的感知、比较和判断找出深藏平常新闻内部的新闻价值要素,把握、权衡并决定不同新闻信息间的价值差异,进而决定后续新闻生产的过程。总之,从新闻价值本体研究出发的评价标准已经有些脱离融合新闻生产的实际,已经不能原封不动地用来指导今天的新闻传播实践,尤其无法指导融合新闻生产的实践。一切事物都在与时俱进,新闻价值五要素的内涵也需要适应媒介融合的时代要求,不断更新和拓展。媒介融合的新形势急需建构一种综合考虑各方面需要和情况的、更为科学并具有实用性的当代新闻价值标准。二、新闻价值:新闻接受者的需求谁是新闻价值的最终评价者?新闻接受者!作为新闻信息的最终消费者,新闻接受者有权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选择新闻,判断这一新闻是否真的有意义。如果说新闻价值“五要素说”或者“六要素说”是新闻生产者衡量和选择事实是否可以成为新闻的标准,那么作为新闻接受者也应该有衡量和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可以接受或阅听的标准。新闻传播的全部过程必须通过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有机互动才能真正完成。如果只片面强调了新闻生产者的主动地位和生产特点,只强调新闻事实本身包含的素质特点,而忽视新闻接受者的心理需求和接受特点,这既违反新闻传播规律,也不符合媒介市场规律和媒介运营的实际情况。传播学的满足需求理论认为•新闻接受者面对大众媒介不是消极、被动的作用对象,而是积极、主动的行动者,他们会衡量和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和所需要的传播媒介和媒介内容,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心理需要,并达到不同的个人目的。因此,不是新闻媒介在作用受众,而是受众在使用新闻媒介。在新闻接受者的眼里,新闻价值并不是新闻事实本身能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它能满足受众的需要。没有受众的信息接受需要,大众媒介和新闻传播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新闻生产的目的和新闻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满足受众欲知而未知的需求。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书中提岀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首先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再次是社交的需要,第四是心理需要.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的层次由下而上,层级越来越高.紧迫性却越来越低.也就是说.人们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后,会依次提岀更高层次的需要,需要的五个层级总体上可以分为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如果说新闻是价值的体现者,记者是价值的寻找者,媒介是价值的负载者,那么受众就是价值的确定者和受益者。因此,从受众需要的视角分析,所谓现代新闻价值观就是指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过程中满足其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其效用主要表现为:获知性、激励性、实益性、娱乐性。当然,受众是一个模糊的群体,他们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阅历的公众,对于新闻的兴趣爱好、价值判断各不相同、多种多样。“受众是上帝!”“受众中心论。”“受众决定论。”新闻生产者经常以这些口号,或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借口,越俎代庖地成为受众的新闻价值判断者。他们自以为掌握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口味,大量传播刺激感官的低俗、庸俗、粗俗等低级趣味的新闻,媒介充满血腥、暴力、色情、八卦和猎奇的内容,使得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失去方向,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时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换句话说,在传统新闻生产的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受众之间是缺乏互动的.彼此间没有顺畅沟通的渠道.信息的反馈也是滞后的。新闻生产者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受众在哪里?也不知道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价值标准是什么?其信息接收的水准和欣赏品味又如何?所有这些,新闻生产者大多是以己度人,以自身的经验和喜好来推测,以为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能揣摩、推演甚至深人受众内心得知其需求奥秘,殊不知这种缺乏严格科学实验的换位思考往往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传者的新闻价值标准代替受众的新闻需求标准,往往同受众的真正需求相去甚远,有的甚至毫不相干。因此,必须思考将传者的新闻价值标准同受众的新闻需求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从中找到最佳的融合点和交汇点,使其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同时媒介的新闻价值观又能在融合和交汇中适当引领、升华受众的新闻需求走向。在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时代,新闻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被完全打开了,有了真正的融合点和交汇点,并正在慢慢地形成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看到,网络新媒体对于数据的忠实记录和平台的开放互动,已使新闻生产者们可以更轻易地通过比较精确的量化数据了解新闻产品受消费者欢迎的程度。新闻的点击量、阅读时长、网上评论和新闻转发等数据资料,不仅清晰明白地告诉新闻生产者受众对相关新闻内容的兴趣程度和对新闻内容的评价与期待,而且直观地将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感知判断、立场态度呈现出来。原本模糊不清的受众需求在融合新闻生产时代突然间变得清晰,媒体又以点击量、阅读量、评论与转发频次对记者和编辑工作进行打分,从而构成巨大的压力和推力,促使融合新闻生产者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受众和对待工作,更加准确地做出新闻的价值判断。融合化的新闻生产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大数据”的支撑,网络媒体对于受众信息的大体量的收集、存储和分析,使得融合媒介可以对分散和零散的受众进行分析和判断。在传统媒体中只能被推测的受众构成情况,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变得越发清晰而透明,受众的所在区域、年龄层次、阅读喜好、时间选择、关注热点等,都可以被量化和预测,并作为新闻传播商业化市场定位的重要依据。原本不曾被广告部和市场部看好的“分众”“小众”甚至部分特殊受众都被作为某种资源进行深人挖掘和分析,被作为特定的媒介市场领域进行清晰的定位和认真的对待,新闻生产者据此组织生产适合不同人群要求的有针对性的形态多样的内容产品,并进行精准化的产品投送。因此,在当下,新闻价值的标准运用也不再千篇一律,甚至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五要素”或“六要素”的框架范围,而变得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从而能够让不同的受众群体或小群体受众需求在精细化的小量的新闻生产和传播中得到充分满足。三、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价值观时至今日,不论是从新闻生产者的视野,还是依据新闻消费者的需求,新闻价值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飞速发展的新闻传播新格局、新生态有点格格不人。因此,为了适应媒介融合的新环境和新形势,我们不能用孤立的、保守的新闻价值观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而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和互动的观点去审视新闻现象、把握传播本质,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认真研究受众需要,对传统新闻价值标准进行科学审视、理性分析和合理选择。1.比较的观点新闻价值标准从来就不是绝对的、僵硬的,而是相对的、变化的。新闻价值标准是相比较而言的,是众多的新闻信息、新闻素材在质量、数量、轻重、缓急、主次等各种各样的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新闻价值性权衡、判断和选择。任何新闻信息都有其自身的比较价值,它们的价值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主或次、或政或经、或文或武、或有教育价值或有娱乐价值等。我们经常看到,传统媒介认为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却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新闻、爆炸性新闻,而主流媒介拼尽全力采写的重大新闻和热点新闻却被受众熟视无睹、充耳不闻。要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新闻价值理论.就要不局限于单一主体的特点和需要,要综合考虑传者、受众需要和新闻本身价值特点等各种因素,在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和交融处。这样,新闻生产者就要在采访、写作、编辑和传播的过程中对媒介特点、受众需求、所搜集的新闻事实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轻重优劣,从而不断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不断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传统新闻生产时代,新闻素材的采集与获取,与媒介所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媒介传统、实力、影响范围等要素直接相关。与全国性的外地媒体相比,本地媒体在获取地方新闻资源、把握地方新闻价值方面,显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国际性、全国性媒体在识别影响全局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价值方面,也要比地方媒体更具有洞察力和敏感性。也就是说,国际性、全国性媒体记者认为没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对于地方媒介却是重要新闻;而不人地方媒体记者法眼的新闻,有时又可能成为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有的甚至可能引发外交纠纷。可见,同样一则新闻.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记者眼中,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生产者首先要占有大量可供比较和选择的信息资源,才能形成一个优中选优的良性循环的新闻生产和接受机制。记者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源,与从他人那里获取的第二手信息资源相比.第二手信息资源的价值是要大打折扣的。长期缺乏对第一手信息资源的有效掌控,意味着媒体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失去话语权的危险。当然,在今日一般信息资源爆炸、新闻信息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并不一定会导致印刷媒体“开天窗”或缩减版面,也不会导致电视节目的停播,更丝毫不会影响网络媒体页面上的热闹非凡,因为有大量的一般性信息可以用来填充多余的媒介空间和媒介时间,但新闻资源的不足一定会带来新闻价值标准的下滑、错乱和一般信息、劣质新闻的泛滥。2.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世界。新闻价值理论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甚至也必将是一个新价值观代替旧价值观的过程,尽管这种更新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它符合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对于新闻价值观.我们也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认为新闻价值观是一成木变的静止观点。新闻价值观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模糊到清晰、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演变的过程,是新闻媒介诞生以后逐步形成的衡量和评判新闻价值的标准化产物。传统新闻价值观孕育于大众化报纸产生时期。大众化报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向全社会各阶层、各文化层次的广大读者发行,为了扩大发行、吸引广告,报人们就要思考采访、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才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兴趣。经过长期摸索,根据他们的经验教训,慢慢总结出以社会大众作为对象,以刊登社会新闻等通俗内容为主的办报思路,报道内容涉及人情世态、逸闻趣事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注重新闻的显著性、新奇性、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尤其注重趣味性。大众化报纸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报纸的竞争,极大地促进了新闻事业尤其是报业的发展。但是,大众化报纸过分追逐商业利益、过度媚俗阿世、缺乏社会责任等也常遭到人们的垢病。“西方大众化报纸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不断使新闻商品化的过程,不断利用新闻获取利益的过程。办报刊如同办企业一样,都是为了发财,为了发财,新闻像制造商品一样被‘制造’出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报人们发现,受众对于‘新闻’比对的观点’更感兴趣,越能迎合受众心理、引人兴味的新闻,就愈能获得利润。”传统新闻价值观突出趣味性、人情味、接近性.竭力追逐冲突、刺激、异常,以离奇的事件满足人们消遣、娱乐、发泄、共鸣的目的,这种注重浅层次心理需求的价值观来源于西方社会崇尚的快乐主义价值观。“于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感官享受的带有冲突性、人情味、新奇性、隐私和暴力成为选择新闻时的首要价值取向。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往往是表现战争、暴力、丑闻的作品,原因就在于此。”在中国,一些晚报、都市报等大众报纸也存在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追求市场最大化,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将社会责任放到了次要地位的问题。在新闻的选择上,它们追逐冲突、刺激、异常、消遣、娱乐。在版面上,广告所占的比例过大,有些超过40%,甚至由广告数量决定版面数量。在服务对象上,媒介存在“嫌贫爱富”的倾向,它们追逐城市、嫌弃农村,巴结富豪、疏远穷人。甚至可以说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基本上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城市媒介,媒介生态在某些方面已经城乡失衡。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天的晚报、都市报等大众报纸的新闻价值观的演化同西方大众化报纸有所不同,它们的演变似乎映照出特定的中国国情,同社会转型的整体趋势相适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比如,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方面的信息,于是大量的无关时效性和显著性、内容平淡、不以猎奇和冲突取胜的生活类新闻进入新闻传播的渠道。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多,人们热切关注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于是那些没有趣味性、新奇性等价值特点,但注重社会矛盾调査研究的深度报道、调查报告、解释性新闻等就大量占用了新闻媒介的空间和时间。还有随着社会逐步进人消费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面向社会大众的晚报、都市报等媒介,其新闻价值也慢慢向世俗化、通俗化、娱乐性、时尚性和消费性方向转变。这些转变和特性使得这些大众报纸与党报、专业性报纸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当然这与大众报纸不以社会精英而以社会大众为文化服务对象的媒介定位直接相关。总之,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新闻价值观必然要转向现代新闻价值观。它要满足受众的各种精神需要:满足人的求知欲望和提高人的精神活动的能力(获知性);提高人的正义感和生活勇气(激励性);报道大量生活新闻、经济新闻、天气或灾情预报使受众获得实际利益,避免损失(实益性);让人们从新闻中获得乐趣,陶冶性情或得到轻松感(娱乐性)。在媒介融合时代,现代新闻价值观必须继续以一种开放、革新、发展的姿态迎接挑战,勇于接受发展过程中来自各方面冲击所带来的必然改变。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中国媒介和中国记者不仅应该是社会变动的瞭望者,还应该是密切关注自身改革变化的瞭望者。3.整体的观点现代信息传播过程正“由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传播模式、互动传播模式和整体互动模式’进化,传播学研究所面对的也不再是孤立的、个别的传播现象和问题,而是从一定角度、窗口审视和研究‘整个世界’,即它向自己要解决的那个任务的所有现象开放”。同样,对于新闻传播的价值的思考与选择也要采取整体的观点,要从整体、大局、完整、统一等方面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闻价值的讨论强调从新闻生产、新闻产品和新闻受众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其实正是一种整体研究的转向。它要求我们不能再局限于过去的单一的要素和角度,而要采用立体的全视角的整体的眼光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可以将新闻产品的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新奇性、人情味等价值要素和受众需要的获知性、激励性、实益性、娱乐性等价值要素融合、揉搓在一起进行综合的、统一的考虑。在人人都是小广播的时代,新闻价值的体系不仅应该是发展的和变化的,而且应该是开放的和多元的,还应该是统一的和完整的。因为,从传统新闻价值观念出发,认为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可能却偏偏又是个大新闻;依据某个地方新闻生产的标准可以成为头条新闻的东西,也许整体观却认为可能是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影响区域大局的不能报道的新闻内容;某些新闻价值要素的特点非常鲜明,但是另一些新闻价值要素却可能具有负面意义。因此,对于新闻价值各种要素的权衡和驾驭,必须从整体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运用。如今新闻报道的生态环境日趋复杂,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敏感性也日益增强,面对新闻报道机会的稍纵即逝,新闻生产截稿时间的不容拖延,群体性报料对新闻报道速度的步步紧逼,谣言四起后媒介辟谣的尴尬无力,媒介舆论监督对象的公关软着陆后的集体失声,新闻从业者迫切需要媒介依据整体观综合运用传统的、现代的,以及当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价值理论。整体观非常重视新闻价值体系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形态的相互关系,认为新闻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新闻价值体系的各个要素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传播中则互动互助、共进共演。同时,新闻价值体系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形态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的变化随时影响并建构着新闻价值体系,新闻价值体系在能动地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也反映并建构着社会生态,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4.互动的观点中国文化是一个互动的心场结构,其基本理念是,人世没有超绝存在、没有绝对真理、没有生死之争、没有二元对立主义,人世是一个互为延续和互为关系的互动整体,任何个人对他人都构成延续和互动。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则表现为天、地、人、媒四者之间合一共构、相辅相成、互动互助、共进共演。在融合新闻生产时代,网络互联互通,新闻互动共演.现代传播科技使得任何信息资源都可以轻易冲破空间和时间的阻碍.成为所有媒体、所有人都可以共享、共用的公开信息资源。新闻生产者与新闻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成为常态,导致新闻素材的采集和选择范围无限扩大.跨文化传播、跨区域报道已不再是国家通讯社和中央级媒体的专利,而变成了当下各级、各类、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家常便饭。“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许多新闻信息都是通过新浪微博由事故列车上的乘客向外发出的,对于所有新闻媒体而言,在这些信息资源的选择上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而且这些消息都是新闻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质量和可信性也没有什么问题,唯一的区别在于新闻生产者对待这种信息互动及其所带来的新闻价值的变化。事实证明,有强烈新闻敏感、能认真对待并及时行动、在第一时间赶往新闻现场的媒介记者,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当时网民在现场发出的信息素材,准确判断出这起动车追尾事故具有重大的新闻报道价值.从而成为媒体和受众关注的焦点,在新闻竞争中抢占了新闻和舆论传播的制高点,写出了为许多媒介引述和转载的新闻。网络世界的蓬勃发展给新闻媒介带来了全新的报道空间。我们经常看到.原本可能根本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经过微博上的一番围观、质疑、讨论、分析之后会突然间成为媒介的热点新闻。当今,网络虚拟空间虽然不同于现实社会,但与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紧密联系。在这一网络虚拟空间,网民既是积极主动的新闻接受者,也是积极主动的新闻生产者。即使他们没有发送新闻,只要他们在热情地围观、激烈地讨论、不时地质疑,偶尔给点建议、角度,或者只发出一个表情、手势、符号,或者说感动落泪了、怒发冲冠了、悲观失望了,等等,所有这些互动都极有可能在突然之间激活、引发这一新闻事件非同一般的新闻价值,结果经常是一个微小事件(如一支香烟、一块手表、一根皮带、一个微笑、一个口误等)不仅进人主流新闻媒体新闻价值和新闻报道的选择范畴成为热点新闻,而且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事态发生质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南京官员“天价香烟”事件、延安官员“不当微笑”事件、甘肃官员“手表门”、福建官员“皮带门”、广西官员“日记门”,还有“干爹门”“裸照门”“开房门”“艳照门”等官员“失德”事件,都是近年来网络上热门新闻素材的典型。有的“门”虽不涉及腐败,但同官员的素养有关。有些官员说话不动脑子,会说出一些弱智的“雷人雷语”,结果酿成民意沸腾的网络事件和新闻事件。比如,2010年7月南京化工厂爆炸案发生后,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光辉逼问现场采访的记者“哪个让你直播的”,由此酿成一桩“直播门”;2013年4月河北小朱庄出现“红色地下水”,导致近800只鸡饮水后死亡,沧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辩称:“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比如说咱放上一把红小豆,那里面也可能出红水。”院士闻声反驳:“红色地下水肯定不达标,官员睁眼说瞎话。”2013年4月7日CCTV《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河北红色地下水事件追踪报道”,红色地下水最严重的区域苯胺含量超标70多倍。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云南省官员:“你(原政协主席)怎能用政府给你配的车带老百姓上访?”宜黄县官员:“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江西万载官员:“如果我们不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网上流传:“我躺下来都比你高。”“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小心你的命!”此类“说话门”在网上互动、热炒,更多的是对官员心态和作风的一种监督和不满。还有“芙蓉姐”“冥想姐”“吃面姐”“犀利哥”“房叔房婶”等网络滑稽事件。官员的各种“门”,民众的“特殊生活事件”,在网络上频繁出现,见诸主流媒介,不同事件间的示范效应也逐渐显现。虽然反腐专家说依靠“门”监督官员“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现在似乎舆论一旦形成,就成了纪委监察部门对相关官员进行立案审查的最好切人口。民间的一些滑稽事件为何也一直保持着有增无减的态势呢?我认为,这些特殊生活事件一方面彰显出一定的新闻价值,暗合着公众的社会情绪,检验着公众的社会伦理,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一定的娱乐价值和喜剧效果,能激活并符合消费社会中大众消遣、排解的信息接受心理。总之,比较、发展、整体、互动的新闻价值观主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相沟通,传者价值、新闻要素与受众需求相融合。主张科学掌握新闻价值判断的尺度,准确把握新闻价值变化的趋势,及时在最佳的时间点抓取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这既是采访、获取优质新闻的基本保证.也是成功进行新闻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网络时代的融合新闻生产应该具有更加精准的新闻价值定位,而且应该具有更加广泛、开放、灵活的新闻价值标准、体系和充分的选择自由,其结果必然是能够出现更多的更加符合传者需要、新闻要素与受众需求的新闻报道。

判断题 网络商务信息的加工是将各种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并以企业的目标为基本麥照点,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进行综合设计,形成新的信息产品。

判断题 恶搞者大多致力于文本意义的发掘和受众狂欢的一种打造,对于文本得以产生的社会语境的忽略,使他们的批判往往停留在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