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如何增加信息量?

    1. 在一定量的新闻信息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来表述

    a) “蒙太奇”式行文

    b) 避免标题、导语和主体的“三重复”

    2. 在有限的篇幅内多输送信息

    a) 开拓消息的深度和广度

    b) 突出主体信息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采访关系中间的三步原则是什么?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不完全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不完全是采风过程中请教者与请教对象的关系,更不是刑事侦查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审问者与被审问者之间的关系。

判断题 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法租界创刊,由英华主持,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该报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创刊至1916,英华主持,1912年前基本上是一张宣传君主立宪的报纸,1912年后在政治上拥护共和,以严肃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大报。第二阶段,1916到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亲日报纸。第三阶段,1926到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第四阶段,1949至今,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仍在香港出版,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1902—1916,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保皇立宪。对外上先是亲法,后转而亲日。由于英华有法国公使馆做后台,报纸又在天津租界出版,因此敢于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贪官污吏的罪行。经常为穷人鸣不平,又多次举办赈济灾民的活动。以报风严肃,“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2)1916——192611916年,英华将报馆安福系财阀王郅隆,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浓重亲日色彩的报纸,为读者所厌弃,于1925年11月停刊2胡政之受聘为该报经理兼编辑,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惟一中国记者,其“巴黎来电”成为人们竞相阅读的内容。(3)1926——19491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吴鼎昌任社长、胡任总经理、张任总编辑。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板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抗战时期停刊和内迁1936——19451936年,鉴于京津局势紧张,《大公报》落户上海,创办上海版。京津版同时发行。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机陷落,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分别于1937年8月、12月停刊张季鸾相继创办汉口版、重庆版;胡政之先后创办香港版和桂林版。抗战期间,辗转迁徙,财产损失严重,但由于经营管理得法,报馆依旧获得长足发展,渝版、港版、桂版一度同时发行,在规模和舆论影响力上,其他报纸难以相比。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A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12月,上海版、天津版相继复刊。46年在上海成立大公报社总管理处,管辖上海、天津、重庆三馆。又设台湾办事处,发展为拥有上海、天津、重庆、香港4个分社同时出版的报团组织。言论上基本是呼吁和平、反对内战。B国共谈判期间,貌似公正的《大公报》采取时阴时阳的报道方针,态度暧昧。就国内外十分关注的和平与内战问题,持反共立场的《大公报》与《新华日报》产生过激烈的论战。新华社社论揭穿了其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的立场对国民党不满和抗议其镇压学生运动和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C解放战争后期,鼓吹“第三条道路”在国共争夺权力的白热化时期,发表《自由主义者的信念》社论。主张中国走“第三条道路”,“文人论政”的大公报处境尴尬。王芸生1948年11月主持港版工作后,发表《和平无望》,宣布改变立场,开始左倾,49年后,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报纸的阵地。(4)建国后,1949至今11950年,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内建立中共党组。根据指示,既不正式对外宣传,也不故意否认。此后,思古退还,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公营报纸。1952年重庆版停刊,53年上海与天津合并,在天津出版,56年迁至北京。王芸生任社长,分工报道财经工作,1966年停刊2香港版仍在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辛亥八报——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中国日报:1900年1月5日由孙中山领导创刊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后迁至广州出版,后1913年“葵丑报灾”被袁世凯查封,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革命报纸。宣传内容:1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2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3《鼓吹录》为中国报纸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4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重要的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都在该报内进行,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后被多家革命报馆所继承。

判断题 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1、法制建设2、管理方式一是通过立法手段是网络发展走上法制化道路。二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监督:定期检查网站内容、临时下达各类报道要求、随时布置网站重点工作、控制网络信息资源等。三是借助技术手段来控制:设置防火墙,封锁敏感网站;安装过滤软件,过滤敏感词汇与相关网页和邮件;实施内容监控等。四是行业自律的约束。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四个特色:发展与控制并行不悖的管理思想、政策与法规相结合的管理依据、社会监督与个体自律并重的多元管理手段、适应网络经营成分多元的分类管理。1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2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3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4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予以特别规定3、存在的问题1政出多门、职能交叉2立法存在空白3相关法律法规表述笼统4立法层次低5缺乏国际合作6技术的动态管理程度低7适应于技术发展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判断题 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

判断题 “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

判断题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敂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斱面:①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②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③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④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判断题 选择公共关系人员最首要的原则是:因人施任、任人唯贤的原则。

判断题 新闻稿件所配资料在内容上包括哪几种类型?从内容上看,新闻稿件所配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指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主要介绍新闻事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比如报道一场战争,在发布某一日战事新闻时,需要向受众介绍一下这场战争的起因和前一段旪间的战况,这就要配发新闻背景资料。(2)新闻人物与组织新闻人物与组织,指新闻中重要人物的生平资料和重要组织的基本情况介绍。比如外国总统来访,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上任,除了报道事件本身以外,通常要对这些人物的生平做简要的介绍。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涉及一些非常重要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读者不一定了解全面情况,也需要进行简要介绍。新闻人物资料主要包括个人简历、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等,新闻组织资料主要包括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工作或经营范围、主要业绩等。(3)新闻地理新闻地理,指对新闻所涉及的重要地点的地理知识介绍。如战争报道中往往涉及对战争影响很大的战斗地点、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科技新闻中也时常涉及一些特殊的地理条件,这些地理方斱面的情况读者不一定很了解,就需要以配资料的方法加以简要介绍。(4)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指新闻中涉及的有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如有些新闻稿件中涉及新的科技成果、新的专业领域等,是读者比较陌生的,需要配资料予以说明。(5)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指对新闻稿件中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典故、方言、外来语等进行解释。如在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报道中,往往包含着大量读者不熟悉的专业名词和术语,稿件本身并没对此进行解释,编辑就要通过配资料的方式,向读者进行通俗的解释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