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招微博推广技巧让你日流量过千 5132
1.用微博做为随时与外界沟通的工具
微博就是一个互动沟通工具,只有尽可能地创造多的机会去使用您的微博,用它来和关注您博客、关注您的粉丝进行互动,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您博客的关注度,提升用户体验。完善好个人资料(比如有很强吸引力的头像这是必要的)
2.要勤奋更新微博内容
微博和博客相比便是它的更快捷更方便更易传播的特点,无论是您的粉丝还是路人,更新频率不高的微博注定无法吸引人关注。
3.内容的选择
因为微博所限制的140字规则,长话短说,图文并茂,让人看起来有读起来的欲望。新鲜事、趣闻、精辟的事件评论等是做好微博内容的必备要点(除非你是名人,否则一些琐事是没法让人持续关注你的);用微博来推广博客就要以博客为主题,内容围绕博客而布局。
4.如何推广微博
只有微博受到广泛关注,博客才可以得到较好的曝光率。
1)论坛经验的借鉴
发动自身的所有人力资源,让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等注册开通多个微博并在你的微博上交流,当然少不了马甲的存在;这样就会让你的微博增加大量的粉丝,订阅用户多了当然就有可能在微博平台的首页曝光的机率。
2)合作宣传
可联系微博平台管理员比如新浪,将账号添加到"公司机构"等栏目,并通过实名认证。
3)开展传统的营销方式
如电子商务博客经常做的特价打折、有奖竞猜等活动,势必会吸引到相当一部分过客的关注。
4)制造话题
非诚勿扰之所以如此的火爆,可议论的话题层出不穷是其一大法宝。博客借助微博这个推广工具效果好坏的秘诀是要有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当然这话题未必一定是与博客有直接关系。
5)主动收听他人的
大量收听人家的,人家也自然会收听你的。定期删除那些不收听你的,再加新的T;这是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推广方式,秘诀是你的执行力如何,不要说收听了100个微博就很强大了,那远远不够,至少对你想通过微博推广博客的效果出不来。
6)主动增加曝光率
微博平台上众多的TOP话题,你没有理由错过。除非你并不在乎流量。
7)用好内容连载
好比电视剧一样,运用微博的实时性、间断性,内容连载是个不错的技巧。就像博客的专题一样,围绕某个是件或话题书写系列连载,必能吸引听众的关注。
8)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秘诀
和其他行之有效的博客推广手法没什么本质区别,方法其实并不难获取,关键是你的执行力如何,微博是个非常好的博客推广工具,你只需坚持、坚持、再坚持。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
判断题 全媒体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与做单一新闻产品的平面媒介的不同之处如下:全媒体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与做单一新闻产品的平面媒介的不同之处如下:(1)在线索和策划环节,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了变化。比如,通过网络获取线索和相关资料,通过舆情分析和网上热点发现报道选题显得更加重要。在现实工作中,新闻编辑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获取报道线索和新闻资料的做法,在今天已经非常普遍。在策划方面,要将文字、图片、音视频、交互设计等多渠道的报道方案纳入考虑之中。(2)在采集和编审环节,新闻编辑根据记者采集新闻的方式和稿件形态的多样化,也相应要采用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如除了传统的文字与图片编辑之外,还要完成音视频新闻编辑,要和技术人员合作完成互动式新闻的设计和制作,还要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新的线索或内容,以提高新闻报道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新闻采集和编审的过程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在新闻编辑部内部封闭性进行,而是会通过互联网、利用各类社交媒体与公众不断地交流和互动,以开放性的内容生产模式将用户提供的内容纳入到新闻报道中。(3)在发布和跟踪环节,新闻编辑同时使用多种媒体形态和信息终端,需要在新闻产品的定位与设计上更加精准,尤其是对使用无线移动终端的用户,还应该尽可能根据他们的地理定位、个人身份以及媒介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设计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内容推送。对新闻产品与服务效果的跟踪与分析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可行。对媒体内部人员的业务考核和管理也能够比以往更加精确和科学。
判断题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判断题 采访对象: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
判断题 如何理解世界的本质是数据数字、文字、图像、语音,虚拟现实,以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象、看电影。因此数字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判断题 全能记者的立体解读“背包”与“记者”并不是第一次结合,事实上在老记者们的职业历程中他们就已经是打着背包走基层写报道的一群。那时的背包里装着的是换洗的衣服、采访的本子、记录的钢笔,就是这些简单的装备伴随着他们进车间下厂房、访乡村住农舍、走社区品生活,写下了一篇篇至今依然耐人回味的好新闻。今天的“背包记者”已经不再是相同的概念。2009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的章于炎博士描述了美国最为盛行的“背包记者”形象:“这些‘背包’记者拎起包就能独立作战,左手是视频音频设备,右手电脑包,可以随时传输文件.胸前还有照相机,手里还有录音笔……”®可见,同样是背包,融合新闻生产让背包里的东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先进的设备让记者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一、何谓全能记者“全能记者”似乎也不是一个新词,传统意义上的全能记者指的是那些新闻达人、行业翘楚:他们既可以写国内新闻,也可以报国际新闻;社会新闻他们信手拈来,财经、法律这些专业报道他们也无所不通;做一般新闻报道他们跑得比别人快、消息比别人准,做深度调查报道他们眼界又比别人远、思路比别人广。他们细致认真又干劲十足,没有什么他们完不成的报道,没有什么他们写不出的稿件。这也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全能”,而今的“全能”则是融合新闻生产中的全能。这种全能成为融合新闻生产的普遍要求.他们学的是“十八般武艺'他们用的是各种高精尖数码设备,他们做的是采、写、摄、录、编一条龙的工作,而他们服务的是报纸、电视、电台、网站多个媒体平台.他们是一群不一样的“全才”。除了“全能记者”之外,当下人们又赋予了融合媒体记者另一个更为响亮的称号——“超级记者”。而提到“超级记者”,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或许就是那些好莱坞电影中久负盛名的传奇人物。超人(Superman)克拉克•肯特和蜘侠(Spider-Man)彼得•帕克。同是美国大银幕中所塑造的正义与勇敢的化身,同是以不同的超能力挑战社会中的邪恶与贪婪,恰巧又同是记者的身份。影视片中两位英雄人物所具有的超能力恰与现实中i己者、媒体所掌握的第四种权力相映衬,他们所捍卫的是民众的公平与正义,他们所对抗的是社会的丑陋与罪恶。那么,融合新闻生产中的“超级记者”又如何呢?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又具有了怎样的超能力呢?蔡雯认为:“超级记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融合新闻’不等同于4超级记者’的个体行为,这是一个多人组成的跨媒体的‘超级团队’来承担的任务。他们懂新闻、懂技术、善管理、会策划;他们是技术全面的多面手.能写稿、会拍摄,还可以为网站服务。”®“超级记者”是一群游走于各个不同媒体平台的力量,他们熟练地运用不同以往的庞大媒介机器,他们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他们时而是信息的生产者,时而是信息的推手,时而又是信息的点评者.他们以融合的能力引导着这个时代的走向。二、“背包记者”的“背包”秘密如果我们要由表及里地分析融合新闻生产下的全能记者,那么就要考虑他们同传统记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新老记者们“背包”里的东西不一样了,各有各的秘密。全能记者们不仅要给报纸写稿,还要为网络供稿,说不定要给广播电视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新闻,闲时还要将花絮、感想和图片发送到博客、微博和微信。《新周刊》主笔闫肖锋就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记者获悉当天有一桩交易,他可以先给华尔街日报网站写个短稿,发个视频,以体现速度和时效。然后,他可以为报纸写一篇有深度的长文。因此,今天的美国记者采访,通常要配备音频视频录制设备等多种工具。”®事实上,全能记者最显著的不同,也是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先进的制作和传播设备开始的。1.数宇化办公设备电脑是数字化办公必不可少的,也是全能记者最基本的配置,外出采访时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只照相机、一只好手机是必需的。如果将全能记者比喻成一个单独作战的士兵,那么要强化士兵的单兵作战平台、提高单兵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那就需尽量为单兵配备尽可能完备的武器系统,而最基本的武器装备就是轻薄、便携的电脑等设备。目前,在新闻现场记者用电脑直接完成文字稿的写作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很多网络新闻的报道几乎就是与新闻现场同步,全能记者不停地敲打键盘、同步摄像,将现场的新闻信息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即时滚动上传到网络平台。2.专业化的信息采集设备照相机、摄像机、采访机、微电脑、录音笔、闪光灯,全能记者抵达新闻现场要做到的不仅是能采、能写,还要做到能拍、能摄、能编、能评,没有专业化的信息采集设备,全能记者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009年,南方都市报全媒体第一批12台佳能5DMarkII器材的到位,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流媒体从以往的小型作战开始向全面铺开转型,从每周一期的视觉周刊同步上线流媒体,向主动寻找新闻源,拍摄当下热点的流媒体节目过渡。”®媒体采购专业化的设备开销固然不低,但是带来的是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新闻产品,尤其是网络新闻进人读图时代、视频时代,受众对于图片、视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设备变得必不可少。3.—体化的信息采集设备专业化的设备固然可以带来好的新闻效果,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设备本身给全能记者造成的负担太重。一台专业的单反相机原本重量就不轻,再加上可能要另配的相机镜头、三脚架、充电设备等,同时由于设备价格不菲不得不随身携带,以至于当全能记者单独承担采访任务时很可能不堪重负。因此.国内外媒体都将智能手机作为了全能记者的标准配备。美国坦帕新闻中心创立之初就要求全能记者在采访时使用黑莓手机采集新闻信息,国内很多媒体更是将iPhone手机、三星手机作为全能记者们的时尚装备。于是乎在紧急情况下录音、拍照、摄像、编辑、回传都可以随手完成。今后,类似谷歌智能眼镜和微软智能眼镜都可能运用于新闻采访和信息发送。谷歌智能眼镜(GoogleProjectGlass)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眼镜,其外观类似一个环绕式眼镜,其中一个镜片具有微型显示屏的功能,产品具有智能手机所能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微软也获得一项眼镜实景放大技术新专利,通过局部透明的头盔式眼镜,该专利可以在眼镜镜片中显示实际场景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详细的实景信息,从而带来更好的外部视觉体验。(如图6-1所示)4.传统设备亦不可或缺而今,高科技的数码产品几乎将全能记者武装成为一个IT时尚潮人,iPhone手机做采访录音、单反拍照、便携DV摄像,于是笔和纸成为最不容易被用上的设备.几乎被遗忘了。更重要的是,相比髙科技数码产品的便携易用.做笔记所需的速记、简记甚至记者所必需的脑记技能也都几乎被新生代的全能记者们所忽视。然而.面对采访的一些特殊情况.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最传统的设备也是最可靠的设备。譬如,在遇到一些不配合的采访对象时,这些高科技的采访设备反倒成了累赘。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采访对象的逆反情绪直接导致采访失败,另一方面可能造成采访对象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言谈过于谨慎,反而影响采访效果。而传统的脑记、笔记,则更能让记者在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进对方打开“话匣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笔者在做记者时就曾亲眼见到这种场景:一位年轻记者一到采访现场,未经当事人同意就用iPhone先给他拍照,然后就要录音、录像,这种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导致对方非常反感,最终采访也以失败告终。可见,全能记者在提升了自身装备水平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采访对象需要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注意人与人沟通的细节,而不是盲目地将这些设备施展出来。.5.“背包’’之外的秘密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新闻信息可以及时传回,类似3G、WIFI、卫星通信等高速信息传输设备也成了全能记者的标配。也就是说,全能记者不管置身何处,都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将采集的新闻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编辑部。购买箱包电视直播设备、移动直播设备、卫星新闻采访车、电视转播车等,是许多电视和网络媒介进行大规模、长时间、全景式的新闻直播报道的必置设备,也是当今社会媒体应对突发性或危机性新闻事件、提高媒体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不远的将来,无人机也将加人新闻采访队伍。据阿根廷《文摘报》2013年3月1日报道: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宣布,它们正在研究将无人机用于新闻报道和无人机新闻实验室,这两个跨领域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制造出能够在记者无法进人的地方完成新闻报道任务的无人机。项目发起人、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新闻与大众传媒学院马特•韦特说:“当前,新闻记者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观众对网络上独家视频报道的胃口越来越大,而这些视频所需成本不低。其次是从自然灾害到华尔街抗议活动,记者亲临新闻现场都受到限制。”这些因素让无人机成为新闻报道的理想选择。伊比利亚美洲新闻基金会新闻伦理学专家哈维尔•达里奥•雷斯特雷波认为,无人机将为新闻报道带来很大便利。无人机可以将记者从最耗时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将更多精力投人到新闻的分析、求证和提炼工作中。最新的机器人已经用于新闻报道写作。近年来,《福布斯》杂志等媒体的编辑室已开始使用美国叙事科学公司(NarrativeScience)发明的同名软件来报道经济和体育新闻。这种软件可以用来分析市场行为数据或棒球比赛计分等信息,从中找出趋势,写出的新闻与真人创作如出一辙,每天都在各大网络媒体上产出报道。尤其在体育报道上表现抢眼,机器人在比赛结束“那一刻”写出来的总结性报道很快就成了各个网络媒体体育板块拥有最高点击量的文章。叙事软件公司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哈蒙德表示:“当信息量呈指数增长,公司需要更高效地使用、理解手中的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财富。叙事软件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创作出叙事连贯和使用方便的报道,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信息。”三、全能记者的能力素质博客、微博、微信、草根报道,以及“众包”商业模式和计算机写作的文章的确都在为新媒体传播做出贡献,但是它们在挖掘重要新闻时却不可能取代职业记者。如果大量重要工作由业余人士或机器来做,那就不能成就精彩的新闻报道.而没有精彩的新闻也就不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作为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全能记者,其装备的提升只是表面的.融合新闻生产中记者能力的提升才是生产精彩新闻的根本。这其中既包括了作为新闻记者的基本能力,譬如正确的新闻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严格遵守、对新闻时效性的不懈追求等。同时.作为融合媒体时代下的全能记者,他们操作更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向不同的媒介平台供稿,还要适应新时期受众挑剔的眼光。因此,作为社会真相告知者、精彩新闻生产者和社会变动解释者的记者或全能记者,他们的角色不能被归结为可以被取代的一群下岗者,我们需要的是一大批全职全能记者,去报道某些地方的某些不想被人报道的事件。1.技术全能融合新闻生产中的全能记者之所以被称为“全能”,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是技术上的“多面手”。在融合新闻采访中他们不但要运用传统的纸笔,还要拍照、摄像。对于全能记者而言,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新闻信息采集中的多种数字化设备的熟练掌握。这看似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能力,但是在新闻采访的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因为,全能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所承担的职能,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同时还是新闻摄像,对各种采访设备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进行、相互统一的。全能记者需要在新闻采访时,甚至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既获取文字新闻所需的素材,又获取图片、视频和音效等多媒体新闻素材,缺一不可。南方都市报的一线全能记者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制作《苦涩的孝道》作品时,素材来源于一次突发新闻采访,记者经过一天的拍摄,基本的图片框架已经建立。但采访后却发现,缺少很多声音和视频元素。于是,记者又数次前往那个城中村补拍、补录视频、声音、环境图像等元素。”因此.全能记者的技术能力并不仅仅是懂得如何使用设备.还要懂得如何兼顾各个设备的不同特点,重视新闻采访中静态与动态细节的捕捉。全能记者在新闻的后期生产中同样也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持。他们不仅要掌握简单的数字化办公软件,作为摄影记者他们还要有专业的图像处理能力,作为摄像他们又要具有视频的剪辑与编辑能力,甚至他们还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用于网页新闻的编辑与上传。更为重要的是,各种不同的数字化设备与技术之间其实是融会贯通的,在特殊情况下,全能记者还要有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全能记者郭起豪就曾经介绍过自己在没有3G和GPRS信号的四川灾区是如何将新闻稿传回编辑部的故事,并感慨:“幸亏平时对智能手机的熟练操作救了场,没有耽误报道。”2.意识全能当然作为全能记者,仅有技术上的全能显然是不够的。全能记者所要提供的新闻信息不再是面对一家媒体一种平台。融合新闻的生产是要求制作出来的新闻产品一部分可以在传统的纸媒作为新闻发表,一部分可以作为网站的内容发布,还有视频、手机报等多渠道、多平台。因此,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就必须有一种融合媒体意识,“要认识到不同读者群体对于媒介会有不同的选择,同一条新闻,以报纸的特点应该怎么亮相,在网络或者手机上发布又应该呈现出怎么样的一种形态”。譬如,在报刊发表的新闻稿可能更加严肃、更具深度;在网络发表的新闻内容可以提供更多的原始资料,可以范围更广.更加活泼;而手机报就更强调信息的简短、易读、易懂。记者对受众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思维方式上,今天的受众具有更强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已不再将主流媒体视为唯一的、可靠的信息来源,对新闻的理解也不再是单一的、直线的。在行为方式上,他们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新闻生产者和提供者。在信息接受上,当下的网络浅层阅读正逐步取代过去的纸媒深度阅读,视听写画的多任务(Multitasking)正逐步取代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的单任务.“用事实说话”的铁则受到拷问。“研究表明,带有情感的新闻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记者不隐藏自己的情感倾向,反而会使读者更愿意相信。而且,在博客、微博这样的新平台上,带有个人感情的报道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人称。第三人称毫无疑问是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但人们发现,用第一人称讲新闻,会使受众感到更有人情味,感到是在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媒介进行交流。”同时,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也有各自不同的新闻意识,因此作为全能记者需要熟悉和适应这种不同新闻意识下的融合新闻生产。3.风格全能融合新闻生产时期对全能记者的能力要求还来源于受众,“网络创造了新的传播方式,个性阅读受重视,感性内容受追捧”®。与传统媒体时期不同,一方面,受众原本狭窄的信息获取渠道被网络所拓宽,受众的视野开阔了,选择也变得日趋多样化.对于新闻报道的口味、兴趣也在逐渐改变。另一方面,融合媒体时代受众本位更加明显,精准化营销、个性化服务理念日趋深人行业运作。因此.融合媒体就要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定制性的服务,需要的将不仅是分门别类的新闻,而且要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产品的风格。在这一时期全能记者如果还是固守一种风格.不但会形成对自身多样化发展的束缚,也可能最终失去受众。“记者作为先进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应当先于受众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紧随时代变革与进步的步伐。”®全能记者更应如此,不仅要培养属于自己的领地,拥有自己的风格,有精通的领域,培养自己的个性化受众,而且要能够为不同的媒介平台打造不同风格的报道。譬如,针对印刷媒介的新闻报道可以更多理性;针对视频报道可以更多人情味;而针对网络报道可以更活泼,更具乐趣。不同媒体平台的多样化报道风格并没有一个定律可以去遵循,这就要求全能记者对于新闻报道风格不能失去不断尝试的热情与勇气,不能失去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能力。多关注同行们的大胆创新,多留意受众的喜好兴趣,同时加强摸索与尝试不失为拓展报道风格的好方法。四、全能记者“全能”在哪里“全能记者”“超级记者”这些响亮名头的背后,媒介融合语境下的记者们到底有哪些非凡之处?“肩上扛着摄像机、胸前挂着照相机、口袋里装着手机、背包里是无线上网本、手上拿着录音笔……他们既是记者、编辑,也可能是播音员、主持人;既可以为报纸工作,也可以是电视台、网站、电台的记者……多么神奇的一个职业,他们什么都会,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简直就是万能记者,记者中的战斗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的陈国权教授不无讽刺地描述了万能的“超级记者”。但是,事实上这些恰恰是全能记者的“超级”所在,他们就如同好莱坞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们一样无所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而除此之外,全能记者的“超级”还体现在他们的超级影响力和号召力上。全能记者是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单兵作战平台”,他们以个体战斗在新闻一线,他们全方位的“作战武器”让他们掌握最丰富的一手新闻素材,他们独一无二地置身于新闻现场,他们的亲身体验与记者身份,让他们掌握了最权威的新闻话语权,他们成为现场唯一的报纸供稿员、新闻播报员、评论员。他们的文字稿、图片被报纸网站的受众所阅读观看,他们制作的视频、音频被电视广播所采用,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全能记者们个体的声音通过整个融合媒体平台被放大、强化,他们亲历的故事被受众所记忆、接受、传播,甚至他们本身也成了新闻的一部分。这些都使得全能记者有着超过传统记者的社会影响力,而这种社会影响力还可以通过全能记者在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空间与受众之间的私人互动再进一步扩大,让全能记者成为记者中的明星,真正的超级记者。五、全能记者的传播特点全能记者是传统新闻行业融合化发展下的产物,是融合新闻生产得以进行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者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调整与强化。综合而言,我们可以将全能记者的传播特点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快速反应,速度第一融合新闻生产诞生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改变传统新闻生产中的周期性延迟。全能记者更是为了解决新闻时效性问题应运而生的,他们在接到新闻线索后可以单枪匹马赶赴现场,抵达现场后他们的设备可以保证新闻素材第一时间传回编辑中心,供给时效性最高的网络媒体使用。譬如,坦帕新闻中心对于全能记者的要求就是在抵达新闻现场后,首先用黑莓手机拍摄新闻图片发给旗下新闻网站。同时,全能记者所携带的移动办公设备也可以保证以最快速度向其他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素材。2.能力全面,产品丰富传统新闻记者往往专业性较强,媒体中文字记者只负责采写文字报道,图片由专业摄影记者提供,视频摄像、声音采集、编辑剪辑这些工作更是有不同媒体平台的区分。全能记者则能力全面,不仅什么都能干,而且可以为不同媒体平台提供相适应的产品类型,一个新闻事件不同媒体平台共享一名全能记者,这正是全能记者的优势所在。3.角色多样,综合影响新闻采访、摄影、摄像都由全能记者一人承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全能记者还要承担新闻产品的后期制作,编辑的角色也可以由全能记者完成,甚至很多网络新闻的发布工作也是由全能记者一步到位。与一系列工作相伴的就是全能记者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融合媒体所带来的全方位、全覆盖的巨大影响力。
判断题 提要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20世纪末期,出现了新型的提要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提要题的内容从以往比较全面地概括新闻事实和观点发展到有侧重、有选择地对部分内容加以概括,甚至只对引出新闻事实的某些现象加以揭示,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正文。以提要题制造悬念是一种大胆的突破。有些新闻的提要题,非但不“提”正文之“要”,甚至有意不从正文中选择内容,而是用看似扯得较远的话来引出正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形式从过去单纯的平铺直叙发展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描写、抒情、设问等,在结构上讲求灵活多变,富有层次和节奏感。(3)提要题的版面位置从固定于标题和正文之间发展到灵活多样。总之,随着版面的不断创新,标题的版面形式,包括提要题的版面形式也在不断改变。
判断题 恶搞这种类型的创作正是在模拟、戏仿和反讽的再编码当中表示反抗,通过批评、颠覆、移植和篡改,宣泄情感,张扬个性,反叛现实,寻求本我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