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联系 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以及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 (1) 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 (2) 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3) 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1) 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2) 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3) 创造了保障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对维新报刊的评价 三个方面:办报思想——梁启超、思想史;业务改进——下面;历史作用;上面。 资产阶级改良报刊的特点:他们是政治家办报,重视宣传鼓动,注意宣传效果,改进新闻业 务,他们重视政论寓评论与新闻中,注意报纸编排,并开始向外派记者。 改良派报刊三个阶段:1、初创 1973——1894;2、发展 1895——1898;3、后期 1898—— 1907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有何特点?在报刊业务上有哪些改进? 第二次国人办报(1906——191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历史背景:1901年“报禁” 、 “言禁”开放后,中国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 的时期。官绅士民自办的报刊纷纷创刊,其数量年年递增。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近代报刊的发展步子进一步加快, 形成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政党报刊 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内部的两大党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为宣传自 己的政治主张,纷纷在海内外创办的党报,两党之间也展开了长期论战。 (二)特点:与维新运动时期形成的第一次办报高潮相比,国人办报的第二高潮主要有以下 特点:第一、办报的主角已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报刊不但在数量 上超过改良派报刊,而且在舆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二、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 展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集宣传机关、指挥机关、联络机关于一体,是革 命派办报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第三、办报地区有所扩大,这一时期的办报的办报活动先由 海外转向国内,与由腹地向边疆延伸。第四、读者面大为扩大,由“中等社会”和知识分子 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小商贩和部分市民。 (三) 1、资产阶级革命报刊是第二次高潮的主流。代表性刊物有上海《中国女报》 、 《神州日报》 、 “竖三民报” 、武汉《楚报》 、 《商务报》 、 《大江报》 。 2、立宪派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是第二次高潮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 《政论》 、 《国民公报》 3、在第一次国内办报高潮中,清王朝政府主办的官报进一步发展 4、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也在这一时期出现。1904奶奶,骆侠挺,中兴通讯社 (三)业务改进 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大要素。 1新闻报道成为报纸的主角。报道面也相应扩大;新闻报道的体裁上,除消息外,作为新闻 新体裁的通讯也开始出现;新闻标题出现大字题和多行提;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对重大 突发事件发行号外; 新闻摄影图片开始背广泛运用。 不少报纸建立了一支专业与业余相结合 的记者队伍,有的还在外地聘请通讯员和特派访员。 2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报纸评论的形式日益多了起来,有“时评”和“编者按”等。短小灵活,生动鲜明。文体为“新民体” 。 在形式上,大多数报纸已由近代形态发展成为现代形态,结束了“报” 、 “刊”不分的时代, “综合编辑法”被广泛采用。 (五)总结:虽然辛亥革命后曾出现过政党报纸相互攻击时期,但以革命派为主导的报刊活 动推动了革命的进展,其业务大体上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在社群中可以贴合群主题分享一些经验或者展开话题讨论,借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干货。
判断题 中国电视节目的类型划分上具有实践意义。
判断题 1956年《人民日报》改革,评述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人民日报》(一)1948年6月,由原党的晋察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分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合并改组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创刊。实际上发挥党的全国性机关报作用。1949年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迁入北平出版。8月,中共中央决定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胡乔木、范长江先后任社长,邓拓任总编辑。(二)建国后,《人民日报》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开始日出对开6版,4版,后该出8版,并在各地出版航空版。这一阶段经历了由地方性报纸向全国性报纸发展的过程。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主要内容是:1报道评论国内外重要时事和重要思想、政策问题2介绍全国各地及首都的情况与中心工作,交流经验,开展各种思想与工作问题的讨论3刊登文艺作品和介绍文艺工作经验4发表读者来信回答1950年新闻总署划定读者对象应为干部、先进群众(三)1956年,一场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在人民日报社内兴起(1)改版前:7月1日,正式改版,改版社论《致读者》1改版的原因和必要性: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等缺点,缺乏生动活泼的作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改版的目的、意见和重点:a,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b,期望读者给予帮助、批评、指示;c,重点内容: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2)改版后:1新闻报道方面,报纸新闻数量大增,经济新闻占主要地位。新闻报道的题材变得广泛,提倡报道社会生活新闻,把读者需要放在首位,打破对社会主义国家只报喜不报忧的框框。2言论明显改进,题材广泛,短小生动,表现了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的自由、3副刊和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编发群众来信4版面处理也十分生动活泼,新闻、言论、图片有机结合。
判断题 虚假失实新闻只要不被揭穿,就没有危害。
判断题 邸报:邸报出现于宋朝,是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机构:宋代设置了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实行统一管理。进奏官一般由地方委派,但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发报制度方面,先是由各地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后来发报工作仍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发报制度:先是由各地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后来发报工作仍由各地进奏官自行负责。但稿件的采编,整理,审定等环节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内容:1、皇帝的活动2、诏旨3、官吏任免4、臣僚章奏5、战报6、刑罚特点:1不像唐代那样只是一种进奏官向自己的主官报告新闻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地发往各地的中央一级的官报。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和时效性都有所提高。2读者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3定期连续发行,已有一部分采用了调班印刷4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复制和发售“定本”制度;宋代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实行的一种制度,“定本”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门必须根据这一样本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起始于真宗咸平二年,延至宋末,神宗和高宗年间层两度取消,都在不久后恢复。定本制度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判断题 极调(极色):黑,白二色,两个极端的颜色。
判断题 新闻述评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文体,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新闻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评述结合。内容上述多于评,但重点在评,述为评服务。一般抓住当前形式和工作发展中的重要或转折时刻,或者针对具有普遍意义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很强。7137
判断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在法庭旁听时,一律不得在庭审中录音.录像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