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风貌通讯的分类:风貌通讯的选材比较广泛。如果按内容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2)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3)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判断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寻找新闻角度有以下启迪意义: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旖旎风光。这对寻找新闻角度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角度好比一个“窗口”,从不同的“窗口”看去,所见的风景不一样。角度选准,入手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容易表现其新闻价值。(2)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庐山,可以正面拍、侧面拍,也可以仰拍、俯拍,选择的角度不同,拍出的照片景物与意境也千姿百态、风光迥异。而事实就像庐山一样,是由丰富多彩的诸多侧面组成的,是一个“多面体”,每一面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象与特点。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就可能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3)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或者通过什么突破口去透视、寻找、挖掘、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因此,受苏东坡的这一诗句的启迪,新闻学借鉴摄影的概念,要求记者要学会站在不同的方位去看待客观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新闻价值。(4)媒体生产出的新闻产品,最终要“卖”给受众,所以媒体在发布新闻时,应考虑受众的感受。事实有很多侧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但读者需要的是最佳的角度。所以,在选择角度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
判断题 癸丑报灾:1913年在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之后,事情的真相被揭露,革命党人发起二次革命,不久被镇压。从宋教仁遇刺革命失败,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于是袁世凯对新闻界开始采取大规模的摧残镇压,全国多地的国民党报刊及反袁报刊被查封,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立报》也被迫停刊。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只剩下139家,从1912年初的500多家锐减了300多家,大批报人惨遭迫害。
判断题 报纸又称新闻纸,是指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的出版物。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完全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和发展过程才逐步成型的。
判断题 简析版面设计的程序版面设计:将报道合成具体化和直观化,使之形成面向读者的格局和外貌。一、了解要求,考虑布局二、计算篇幅,调剂余缺认真计算稿件的篇幅,这是画版准确的前提。三、版样“三先三后”:先安排重要稿件,后安排次要稿件;先安排模块形稿件,后安排非模块形稿件;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面的中间。四、看大样大样:版面排好后印出的样张。清样:大样改正后印出的样
判断题 如何采访报道事件性新闻:(1)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①突发性事件是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②预知事件是指意义重大且事前预知的事件。如党的重要会议的召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功实施长江三峡截流、成功发射卫星、重大体育赛事、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的审判等。(2)采访报道事件性新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无论是采写突发性事件还是预知事件,新闻事件发生地——现场材料在事件通讯中是不可缺少的,现场材料可以带给读者真情实感,它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其他材料无法代替的。因此,它要求记者有很强的现场意识,及时赶赴事件发生地,收集现场目击材料。收集现场素材有三种可能性:a.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亲历事件,即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但是,采访实践中也发生过许多“眼见不为实”的现象,因为目击也可能出现误差。特别是亲历大型事件时,事件中小型的场面、过程众多,记者必须紧紧抓住关键时刻的关键场面,必须找好观察事件的角度,必须设计好同组记者的采访布局,搞好协作,才可能捕捉到精彩的、有说服力的材料。b.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因为事件的突然发生难以预知,对于大部分突发性事件,记者只能采集到事件发生后的现场。但是,此时的现场仍然是佐证事件的有力证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现场感染力。c.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采集非预知事件的素材的重要渠道,是采访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请他们陈述新闻事件的经过,描述现场情景。在这里,记者得到的现场材料已经是第二手材料,真实性和生动性有可能衰减。但如果找到的是权威的见证人,记者仍然可以收集到比较鲜活的现场材料,以弥补不能亲历事件的遗憾。②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一般而言,情节链条是显性事实,找到当事人比较容易弄清楚,而因果链条有时是隐性的,调查了解清楚要靠记者的深入采访和分析能力。③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一个事件的全过程有它各个不同的侧面。以突发性事件为例:灾难突发的事实、损害延续的事实、救灾的事实、灾后调查原因的过程、处理责任者的事实、灾后重建家园的事实,都有新闻价值,都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但我们应当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例如,面对一场惨烈火灾,老百姓最想知道的还是“为什么?”——谁该对此时负责?④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大多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都具有故事情节且充满矛盾性和冲突性。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新闻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门⑤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有两种结构方式:a.单线条过程结构法。适用于比较简单明了的单线条事件,按照事件的主要发展线索,原原本本把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写下来,使读者不费力地了解真相。b.“多线条过程”结构。一些复杂的事件,不是单线条展开,而是多头并进的。其线索复杂、时空重叠,这就适合用“多线条过程”结构法。它把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分解成两个以上的线索,这两个以上的线索同时进展,时间平行、空间交叉;有时分头进展,有时又交叉在一起,很类似电影的结构方法:按时间发展的脉络,变换空间故事。另外,事件通讯还可分为顺叙结构和倒叙结构。⑥写好事件中的人物。除了天灾,很多事件的行为主体是人。没有人就没有故事,也很难产生新闻价值。人是事件中的主要角色,是事件的行为者、事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尤其通过事件表现出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几乎都是通过事件中的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命运、人的故事来表现的。
判断题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判断题 构成一幅画面的主要因素有:主体、陪体、前景、背景与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