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试论述专访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改革带来的重大变化是专访,尤其是人物专访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新闻宣传的一支新生力量。“专访”这种形式的出现和发展,给各新闻媒体增添了新貌,为人物新闻写作和宣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专访”,即新闻记者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进行专题访问所写的报道,一般是记者采写后独家发表的,故日“专访”。“专访”既然是一种新闻体裁,其写作就必须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如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严守真实性、实效性原则等。同时,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以及采访能力的强弱,无疑决定着一篇专访的优劣。其中,专访新闻写作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选准“新闻人物”或代表性人物

专访的“专”字,是指被访问人物的特殊性。特殊是指专访所写的人物应该是“新闻人物”或特定条件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采访对象选得准不准,是一篇专访成败的关键,要是采访的人物选得准,文章即成功了一半。

有代表性的人物,它的概念比“新闻人物”要来得广泛,包括不具备“新闻人物”特点的人物。例如要赞扬甘当配角的精神,要发一篇关于这方面的专访,写谁呢?具有甘当配角精神的人物很多,这里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选择的标准是这里指的“代表性”。因此,“代表性人物”可以是指众多的人物中最突出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带有一定新闻因素的人物。

(2)访问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①谈话原则

a.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开始谈话。采访经验丰富的记者往往在走进采访对象房间时,首先要打量一番,有时可以发现采访对象的爱好所在,再以此打开话题。像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那样,寻找采访对象与自己的经历或亲朋中某些人的共同之处展开话题,也是一种好办法。

b.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要尽可能控制谈话的方向,使谈话围绕你事先设想好的主题,或者在谈话过程中突然被你抓住的更好的主题来进行。

c.前一个问题与后一问题要有逻辑上的联系,即要符合采访对象思路的逻辑发展,否则易把采访对象思路打乱,而引起烦躁情绪。

d.采访提问要注意张弛结合,在连续提了若干个严肃的问题后,适当改换一下话题,提一个轻松活泼的话题,然后再转入严肃的提问,这样有利于调解气氛,也可以打开思路,发现自己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有价值的内容。

e.在采访一些对专访至关重要的内容的时候,不要仅仅因为采访对象坚持说“无可奉告”就轻易放弃。可以设法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诱使对方回答或者根据其拒绝回答的情况给他设想出一个令其为难的结论,并问他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在这种情况下,采访对象非开口不可。

②倾听的原则

a.记者在专访时应该避免对采访对象作长篇介绍,应该避免为一个问题纠缠辩论不体。

b.要敞开思想去接受各种不同的崭新的思想观点,甚至包括你所反对的那些思想观点。

c.要尽量避免频繁的、不得要领的打断别人的谈话,要给采访对象以充分的时间阐述他自己的见解或对某个问题的解释。

d.要注意采访对象话中有话,注意被精心掩盖着的那一层意思。这可以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他那吞吞吐吐欲说又止的神态以及某些经过斟酌而特意使用的词句来发现。

③观察的原则

话要讲得好,讲到点子上,问要问得巧、问得准确,都要借助于观察。例如,观察采访周围的环境,看有什么特点,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东西作为话题,帮助采访对象打开话匣子,使谈话进行得热烈、自然、融洽。还可以观察对方的衣着、神态、表情,看有没有值得留意的地方,并通过这种观察来充实与改进提问,确定提问的广度和深度,克服谈话采访中临时遇到的困难。同时还应当在观察中把采访对象和其他人加以比较,掌握他的性格特点,并在提问中进一步发掘其个性特征,使采访进行得更深入。

(3)准确而巧妙地运用“引语”(或同期声)

作为一篇专访,要注重谈话纪实。一般而言,专访的主要内容是谈话,在报道中要把谈话内容体现出来。直接引用的被访人物的话,即“引语”(或同期声),是专访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语”(或同期声)能使文章活起来,能够真实地传达出被采访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4)恰当运用背景材料

在运用背景时要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做到用得活,用得贴切,用得精当。“专访”一般要给受众介绍一位人物,或让人物谈出一些见解,为使人物给受众留下一个印象和人物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能为受众所接受,适当的背景交代是必要的。正像作家理由比喻的:摄影记者搞的是平面摄影,文字记者搞的是“全息立体化拍照”。那么,背景材料可以说是“景深”了,它能使人物有立体感。

要想巧妙地运用好背景,首先要占有大量的背景材料,这样才能有选择的余地,才会出“精”。背景材料的运用,一定要剪裁,精选,实在没有合适的,宁可不用。要善于分散穿插,力求动静结合。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借助热门话题来进行文案正文的编写是微博文案人员常用的一种写作方式。()

判断题 球面镜头比非球面镜头成像质量好。

判断题 副题:副题是指主题的辅助题,卡要用来补充、解释和证明卡题,通常位于主题之后。副题又称子题、副标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副题一般宜作实题,不作虚题,字数和行数可比引题更多一些。重要信息较多的新闻,副题可以作成短行的多层题,通常称之为“副题组"。消息和通讯的标题都可以有副题,但消息副题的前面不用破折号,而通讯副题的前面要用破折号。使用副题的情况包括:如果主题无法概括新闻中重要的信息,就应借助副题予以补充。如果主题就实论虚,不提供具体事实,受众易觉空泛,就应借助副题予以证明。

判断题 利用搜索引擎营销时,只要将用户带到企业面前就万事大吉了。()

判断题 根据自己的产品创造原创内容,加入产品特色或者企业文化和情怀等,编剧把剧情和产品融合,给人新鲜感和代入感,可以形成刷屏级的传播。

判断题 “文革”之后,指导实际工作的工作通讯《渤海二号钻井船翻沉事故说明了什么?》(陈骥、牛凤和)

判断题 光圈系数越大,光孔越小。

判断题 简析报道定位的依据一、媒体因素1.以媒体的性质而言。具有机关报性质的媒体在政治、思想、政策导向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同时又容易掌握来自政党机关等权威部门的重要信息,因此报道应在鲜明的导向性和信息的权威性上下更多的功夫。2.以媒体的层级而言。媒体所处的层级越高,报道的视野应当越广,报道的要求应当越高。《人民日报》“高出一筹”的报道定位,反映了党中央和广大读者的共同要求。3.以媒体的载体和物质条件而言。媒体应当根据自身的载体特性与物质水平的条件,寻求自己的长处。4.以媒体的传播时间而言。积极开发优势时段的新闻,讲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二、受众因素新闻媒体的存在以一定的受众数量为前提。受众的定位应主要依据基本的受众群体,即“标准受众”、“目标受众”。对基本受众的把握,应当借助大规模的受众调查。报道定位应尽力固化基本的受众人群,在此基础上,再想方设法吸纳潜在的受众群体。